分卷阅读83

      瓷娘子 作者:霜未

    分卷阅读83

    何种角色,成,则仅是无足轻重的执行者,败,却会被推做替罪羊。他与她曾经经历过的倾覆,将会再一次上演。

    但是现在她和之前不同了。她有霍记,有窑厂,有青坪几百家瓷商,她已经站得足够高,她可以、也必须完成,没有绝不可能,只有在所不惜。

    绝不会让严冰再一次成为权势角力的牺牲品。

    ☆、一席敌众口

    严冰见寄虹出神地望着图册,许久不言,不禁后悔自己言语太过,正要劝慰,她抬起头来,眸光微微发亮,“严冰,我方才重又算过,大窑厂虽不多,但青坪有很多中小窑厂,加入瓷会的都有一百多家,如果每家能领一千,加起来便十分可观了。你认为是否可行?”

    原来她不是沮丧自伤,而是在筹划方案。来时的路上,他已深思熟虑,她的想法正与他不谋而合。且她能在短短时间内打破旧观念、迅速重理思路,令他愈加赞赏。微笑道:“这应该是唯一的解决之道。但烧造贡瓷费力费时费钱又无好处,很难得到积极响应。”

    “按章程,朝廷应该拨款贴补承造窑厂吧?”

    严冰摇头苦笑,“即便太平年景,造办资银时常一年半载之后才到位,先头都是窑厂垫付工料。何况如今战火连绵,朝廷连饷银都拿不出了,贴补就更不必想了。”

    寄虹怔怔无语。朝廷要十万新瓷,窑厂便得烧出百万之多,折成银子至少七八万两。这七八万两,能养活几千户百姓,能让上万名士兵吃饱穿暖上阵杀敌,能打造好几艘巨型战舰,焉知不能阻得叛军长驱南下。

    宫门里那个女人将新瓷换去旧瓷之时,可曾在乎九州上多少如画江山尽付硝烟。

    她不胜唏嘘,“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两人相顾无声,皆从对方眸中看到怆然及隐忧。谁愿生逢乱世,谁又知多久之后青坪便会成为下一个白岭。

    命如蝼蚁的他们,不过是微末浮萍,只能随波沉浮而已。

    而眼前这波大浪,没得选择,虽险恶亦要迎难而上。严冰说:“要征得整个瓷会的支持会遇到相当大的阻力,不如由我出面,扮一扮黑脸?”

    若严冰以官府的牌子立威,自然顺畅许多,但寄虹却知,如此一来他在瓷行中积累的声望便会骤降,刚刚在青坪站稳脚跟的他决不可腹背树敌,是故黑脸必须由她来唱。便佯做撒娇道:“我好不容易做了会长,你就让我过一把瘾嘛。”

    严冰岂能看不穿她的心思,心下感动,柔声道:“量力而为,万事有我。”

    寄虹这个会长,尚未来得及“新官上任三把火”,头一桩便遇上这么大的事,说是“百年不遇”也不为过——自青坪有瓷以来,从未有过需几百户瓷商一齐行动的大事。她深知自己根基未稳,瓷会中仍有不少不服之人,若是冒冒失失地召开瓷商大会,必然铩羽而归,思虑再三,决定“擒贼先擒王”,若大窑厂能够谈妥,小窑厂自然望风来投。

    翌日她便在山海居定下一个雅间,邀请十几位在瓷行中名头响亮的大商。座中虽站队不同,但酒宴之上谈些轶闻趣事,笑语欢声,倒也和睦。

    菜过五味,寄虹停箸,环视一周,缓缓说道:“今日请各位前来,实是有桩大事向各位请教。”

    众人心知肚明不会仅仅吃饭而已,都笑着等她开口。然而等寄虹将贡瓷的事详细说罢,一个个便都没了笑模样,纷纷放下筷子,正坐敛容,对着山珍海味默哀。

    寄虹早有心理准备,面上不带一丁点愠色,“我刚听说此事时,也是头痛得紧,心道青坪哪能担此重任啊!回头一想,着实可笑。咱们青坪有大窑大商,有诸位前辈同行,样样不比白岭差,借此贡瓷之务,正是诸位引领青坪后来居上的良机啊!”

    众人对她明里暗里的意思毫不动心,名声自是爱的,但在商言商,金钱才是最爱。

    一位窑主愤愤道:“不是我们不愿担责,现在北方打得一塌糊涂,都有难民逃到青坪来要饭了,朝廷还有闲心造碗造碟造花瓶?”

    方掌柜颇有同仇敌忾之意,“京城里的那些大官,不想法子打胜仗,赈灾民,整天贪图享乐,搜刮民脂民膏,昨个加税,今个造瓷,填不完的窟窿,供不尽的爷啊!”越说越气愤,浑然忘记身在何处,冲口悲叹,“简直是亡——”

    “方掌柜!”寄虹一声断喝。

    方掌柜一惊,猛然醒过神来,大是骇然,硬生生把“亡国之兆”吞了回去。

    寄虹语重心长道:“朝廷的做法非我等小民可以妄议,但若青坪抗旨不遵,焉知朝廷不会将我等与叛党同罪论处?”

    这话说到点子上了。以袁掌柜为首的中立派交换眼神,他们既不那么愤慨,更不愿因此获罪。

    袁掌柜道:“霍会长,请问一句,朝廷会否下拨造办资银?”

    众人闻言,都齐刷刷看向寄虹。

    一句话打中死穴,她觉得太阳穴霍霍地跳疼,故作轻松道:“历年都会下拨,但因章程繁多,这一两个月恐怕不能及时到位,估计——”

    有人“咣”地把饭碗撂在桌上,“明说了吧,就是要我们干白工啊!烧造贡瓷就要推掉其它订单,一来一去好几万两银子!”

    此言宛如水入沸油,众人顿时炸开了锅,“这么大的赔项哪家背得起啊!”

    “不能接,万万不能接!”

    “奶奶的,这是要逼上梁山哪!”……

    窑厂的汉子总有几个粗豪些的,吹胡子瞪眼,吵嚷起来一副掀桌的气势。一堆男人里头的寄虹显得分外不起眼,但她稳坐如山,但凭心里浊浪滔天,面上丝毫不怯。

    乱哄哄一片中,她深吸口气,提高声量,“诸位稍安勿躁,十万件瓷器若是让一两家来背,太不公道,我头一个不答应!”

    话语铿锵,登时镇住喧喧众口,大家互看一眼,陆续坐下。

    寄虹又换上笑容,“一桶水一个人提嫌重,两个人担不就轻松得多?瓷会里大小商家众多,大窑多担些,小窑少担些,每家分三五千,并不影响其它订单,又都能具功请赏,岂不两全其美?”

    方掌柜虽对朝廷心有不满,但见势头不对,便出言相帮,“不错,要说三五千的一窑就能出了。”

    有人跟着点头称是。

    一人哂道:“老方,你糊涂了?这是贡瓷!十里头有一能过关就谢天谢地了!还一窑,五窑能不能出三五千都说不准呢!”

    立刻有人露出畏难之色。

    寄虹忙道:“验收之事我自会向——”

    “哼!”吕坷傲慢地用筷子点着寄虹,“我早就说过,会长这个位子天经地义是男人的,叫女人干就是晦气!一点利没捞着,先给揽了这么一个糟心糟肺的买卖。”

    分卷阅读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