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朕要做千古一帝

      李隆基今天这场早朝,早就不满李林甫的态度和选择,直接开口打断对方接下来的话,面对高水寒:“你若不能建造巨舰,该当何罪?”
    皇帝已经越过了右相的质疑,直接跳过大唐能否征讨吐蕃得胜,而是询问高水寒能否建造出来能够远渡重洋的镇海巨舰,从那边次大陆上带回数不尽的物产。
    所有人都知道,皇帝已经被这个初入朝堂的新人说服了。
    只是,他们又怎么会知道,身为一名君王。
    哪怕他再如何的沉迷酒色,但对开疆拓土,能够功过秦皇汉武,成为那千古一帝的君王的君王?
    这个时候,李隆基已经想到了,只要那片土地成为唐土,有数不尽的属于大唐的镇海巨舰航行在汪洋大海之上。
    他这一生的丰功伟业,将会远超中原自三皇五帝以来,历朝历代的所有君王。
    这样的可能性,如同人世间最为致命的毒药,深深的吸引着李隆基想要去达成这一君王成就。
    成为千古一帝!
    高水寒听着老渣男的询问,静静开口:“臣若有失,尊王法,按律论处!”
    “好!”
    得到了如此回答的李隆基,如同吞下一剂最是滋补的药丸,整个人蹭的一下就站了起来,望着满朝文武,脸色红润的好似焕发新颜一般。
    “朕今日便在这宣政殿上,于百官前,借下此状。”
    李隆基龙行虎步的从陛阶上走下来。
    群臣眼前一花,他们看着这位已经垂垂老矣的帝王,好似看到了开元年间,那位英明神武,再造大唐盛世的君王。
    从高高的御座上,一道道脚步声传来,敲击进殿内群臣心中。
    李隆基到了高水寒面前,可谓是龙心大悦,满脸笑容。
    他伸手拍向高水寒的肩膀,豪迈出声:“朕等着大唐再得一座中原之地的那一天!朕等着在这宣政殿里,为高卿举杯庆贺!封王拜相,只等高卿巨舰归来之日!”
    满朝哗然。
    谁也没有想到,李隆基会在这一次,众目睽睽之下将封王拜相的话说出口。
    而承诺的对象,竟然是一个二十来岁的朝堂新人!
    若是大唐当真建造出那镇海巨舰,且从那片土地上带回无数的粮食。
    难道大唐就要出现一位二十来岁的王爵,二十来岁的宰辅吗?
    几乎是在一瞬间。
    不论这些人原来的站位如何,他们此时都用着一个共同的想法。
    就是眼前这个新人,绝对不能造出那镇海巨舰,更不能从那片土地上带回一丝东西!
    嫉妒和复杂的情绪混合在一起。
    陛阶上,离着御座最近的位置。
    李林甫先前所有的威严一泄而空,缓缓的落在了这座殿堂上唯一的一张凳子上。
    这一次他落得很稳,占据了整个凳子。
    高水寒双手抱拳,眼中带着感激的看向老渣男。
    只有在这一刻,他才觉得,这位老朽且将要带着这座帝国一同老朽的君王,有了那么一丝丝的作用。
    “臣定不负圣恩,为陛下开疆拓土之马前卒!”
    “哈哈!”
    “好好好!”
    李隆基发出豪迈的笑声,转身重新登上那张御座,一如三十多年前,他第一次登上这张属于皇帝的位子时一样。
    转身。
    落座。
    看着重拾君王威严的李隆基。
    李林甫开始了最后一次挣扎:“陛下,王……”
    “陛下,若安西、河西、陇右三道大军征讨吐蕃,则需掌握边疆之将。臣斗胆,大将军王忠嗣以戴罪之身,重归河西、陇右节度使,为圣人效命,马革裹尸!”
    高水寒怎会给李林甫老贼继续逼逼叨叨的机会,当即再次开口。
    这很合李隆基的心意。
    今天这一场早朝,所为的本来就是这么一件事情。
    只是他没有想到,最后演变成了大唐要再造一个中原之地的宏图伟业。
    不由的,李隆基看向高水寒的目光便更加的和善起来。
    这是一个好小子!
    更是深知朕意啊!
    李隆基当即接话:“若征讨吐蕃,则不可无主将。王忠嗣前番虽有不遵圣意之举,但亦是为了我大唐健儿。此番三道征讨吐蕃,南占沃野疆土,边疆不可无老成将帅。”
    “朕向来赏罚有度,王忠嗣不遵圣意,已然革去一应官职功勋。念其往日之功,着令暂代河西、陇右节度,元日之后重归陇右,会同安西节度,商议操练征讨吐蕃之事。”
    “此行,尔需谨记王命,不可厌恶,不可懈怠,为大唐,为朕,立下盖世之功!”
    君王金口玉言。
    断无更改之意。
    朝堂上,一丝微弱的叹息声响起。
    以李林甫为首,无数的官员失望沮丧的看着已经开始叩拜跪谢皇帝的王忠嗣。
    看着叩谢跪拜自己的王忠嗣。
    李隆基将目光转向一旁的高水寒,再言道:“高卿梳理吐蕃以南疆土详实,巨舰营造之需,交由有司会审,呈奏御前。”
    李隆基一番吩咐之后。
    高力士眼观六路,心知皇帝已经起了退朝的意思。
    他当即站出来,直接高呼退朝。
    宣政殿内,诸公注视着皇帝已经离去的御座,扫过殿中的王忠嗣、高水寒二人,带着错综复杂的情绪,鱼贯走出宣政殿。
    几名官员留在了最后,等候着右相李林甫从陛阶上走下。
    几人的目光都有些不善,路过高水寒身边的时候,皆是留下一声冷哼。
    李林甫缓缓停下,先是看向还跪在底下的王忠嗣,随后抬头看向高水寒。
    “汝很是不错,当真年少有为。”
    说完,李林甫呵呵一笑,随即缓缓而出。
    老贼莫名其妙!
    看着李林甫的背影消失在殿外的陛阶下,高水寒低声念道了一句。
    宣政殿后。
    在高力士等宫中内侍的陪同下,准备歇息一番,再去兴庆宫的李隆基,忽然停下了脚步。
    “高力士。”
    高力士闻言,赶忙抱拳上前:“圣人有事?”
    李隆基目光闪烁着,慢慢的回忆着方才高水寒在宣政殿内的描述。
    那是一个怎样景象的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全新大唐啊?
    只是。
    他是大唐的皇帝。
    而皇帝历来多疑。
    他要做千古一帝,但不会去做傻子。
    李隆基压低声音:“派人去西市安插一番,极西之地的舰船究竟如何,吐蕃以南是否有高水寒所说的那片土地。”
    高力士目光一凝,低着头的眼中,闪过一丝畏惧。
    这位帝王,终究是大唐的天啊。
    他当即不假思索道:“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