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页

      温妘没有说话,只闭了闭眼睛。
    眼泪从眼角滑下,落在早已经洇湿的枕头上。
    没多久,穿着丧服的怡香匆匆走进来,对温妘道:“宝相庵那边说,江良娣自尽了。”
    温妘猛地睁开眼睛。
    “江良娣?”曹氏听得这名字,露出讶色,“她为何自尽?”
    温妘没有理会她,只看着怡香:“她招了么?”
    “什么也没招。”怡香道,“只说这是报应。”
    曹氏越听越感到惊诧,看着温妘:“这是怎么回事?你做了什么?”
    温妘皱眉,脸上的悲伤已然被阴沉之色取代。
    她忽而抬眼,看着曹氏:“母亲当初给我的那药,可是叫白花散?”
    初秋之时,正是暑热。
    可皇后的大殿里,却透着凉意。
    夜色已经降下,这里却灯火寥寥。宫人内侍们都不敢出声,唯恐惊扰了躺在床上的皇后,让她再度癫狂起来。
    一抹身影走进宫里,宫人们见是徐氏,纷纷行礼。
    “中宫如何了?”她问道。
    “还是那个样子,”一名宫人道,“不愿用膳,有人走近便要咒骂。”
    徐氏看了看她手中的鸡汤,轻声道:“我去劝她用些,陪她说说话,你们下去吧。”
    宫人们知道徐氏是皇后身边最亲近的人,由她出面,必是好办些。
    她们都松口气,连忙谢过,行礼退下。
    一支孤零零的蜡烛立在华丽的灯台之上,光照幽暗。
    徐氏撩来纱帐,见床上躺着一个人,披头散发,死气沉沉。
    往日那高贵的模样,此时已经荡然无存,全然让人无法想到皇后二字。
    似乎听到了动静,王皇后睁开眼,看过来。
    “中宫可饿了?”她走到床边,居高临下看着她,神色温柔,“用些羹汤如何?”
    第三百四十六章 宫闱2
    王皇后见是徐氏,没有说话。
    徐氏衣着素净,戴着孝。她的儿子刚刚过世不过数月,丧服未除,如今又为太子披上了国孝。
    王皇后哭了一日,此时倒是清醒了些。
    她盯着徐氏,好一会,看向那鸡汤。
    徐氏见她动了,忙在床边坐下,扶她起来,将鸡汤一口一口地喂给她。
    喝了半碗之后,王皇后摇摇头。
    徐氏将鸡汤放下,用绢帕给她擦了擦嘴。
    “什么时辰了?”王皇后问道,声音沙哑。
    “已经戌时了。”徐氏目光怜惜,“中宫,事已至此,还当节哀才是。中宫总待在内寝之中,茶饭不思,人
    都消瘦了许多。”
    王皇后悲从心起,眼泪又流下来。
    “我闭上眼睛就想起他……”她低低道,“临别之时,他对我说,他日后不会再让我忧烦……这世间,也只有他心里装着我……没了他,我活着又有什么指望……”
    徐氏将皇后身上的薄褥掖了掖,轻声道:“阿竣刚去之时,妾也是这般,满心都是他,吃不下也睡不着,就似天塌了一般。中宫所想,妾也知道。骨肉离别之痛,愤懑不甘,身为人母,又怎能放下?”
    这话,倒是触到了王皇后的心头。
    她喃喃道:“如今,竟是你与我同病相怜……”
    徐氏说下去,声音依旧温柔:“那时,妾也像中宫这般躺在床上,想着不如就这么死去,一了百了。可妾闭上眼睛,就想到阿竣躺在棺椁中的模样。他身边的侍从说,他死的时候,眼睛睁着,无论如何也闭不上。若无天大的冤屈,又何至于此?妾虽苦痛,想随他一道去,却突然想明白了。若不能找出那杀害我儿的真凶,为他报仇,又如何能让他在泉下安心?”
    她说着,眼睛注视着王皇后。
    “母亲为了孩子,总是什么都做得出来,不是么?”
    王皇后听着她说话,愈发感到不对。
    “你……”她张张口,忽而感到一阵眩晕,身上似乎被什么压着,动弹不得。
    王皇后面色大变。
    徐氏见她睁大眼睛看着自己,露出微笑。
    “中宫放心好了,我在鸡汤里放的并非毒药。”她低低道,“你毕竟是承业的姊姊,你若死了,他会难过。我嫁给他时,虽是不情不愿,但这么多年来,真心待我的也只有他一人。到头来,竟是我对不起他。可事到如今,一切都不能回头,他待我的好,也只有下辈子再报了。有一件事,还请中宫记住。我若是不好了,王家也会不好,连着中宫也要背上杀头的罪名。我想,以中宫的计较,这里头的账,中宫算得过来。”
    王皇后目眦欲裂,只觉气血翻滚,可全然使不上劲,也说不出话。
    她直挺挺躺在床上,渐渐的,目光模糊,少顷,闭上了眼睛。
    徐氏看着她昏睡过去,站起身来,脸上的神色已然平静。
    宫里虽然已经下钥,但温妘是太子妃,可临时出入宫禁。
    太子刚薨,治丧是头等大事,守卫宫门的将官不敢阻拦,放她的车马入内。
    温妘坐在马车里,听着宫道里回响的嘈杂之声,心中惴惴。
    曹氏告诉她,当初给江良娣下的药,是一剂保胎活血的偏方,并非什么白花散。温妘听了之后,心中沉下。这必是有人将瓶子里的药换了,将它交给了江良娣,用言语挑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