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50

      凰涅天下 作者:君朝西

    分卷阅读350

    子抬不起头来?甚至家人也受到牵累?

    卫希颜冷笑,“人不要脸,别人还给什么脸!”

    闻者俱凛。

    卫希颜这话说得极重,却不是一时意气。

    一则,她有心配合名可秀对儒家核心经义『仁义礼智信』的重塑,作弊便是对诚信之义的践踏,岂得轻容?二则,礼部奏议春闱文举重开,但科场舞弊历来难禁,文举更是猖獗,她就是要借这期武举来杀鸡儆猴,告诉那些想动花花心思的人:有胆子不要面皮的就来试一试!

    ***

    贡院锣声敲响,最后一天是考策论。姚仲友正在回思时,卫希颜清朗又蕴含威仪的声调已从经楼上发出,清晰贯入每一名考生耳中:

    “诸位解生,本国师宣布今日策论考题:一,汝等若为北军统帅,如何策谋攻战,以最小代价拿下东京城?二,北军若复东京,汝等试论此举对中原南北局势的影响。”

    话音落地,无论是贡院廊芜中的近千考生,还是经楼上持考的几位协考官,人人均懵了。

    一片寂静。

    若换了寻常主考,解生们怕是早就喧堂炸开声来,更何况武举解生中本就有不少出身江湖的胆豪子弟,但此刻竟无人敢发出一道杂声,更遑论质问了。

    紫袍玉带的国师扬眉立于贡院经楼之上,就如一座仰不可及的巍巍高山压在众生头顶,望之生畏,何敢质言?

    身为协考官的兵部尚书周望终于抓到了卫希颜的把柄,暗中得意,道:“国师临时更改考题,难道是视朝廷科举为自家玩物、随意戏耍?”

    卫希颜撢了撢官袖,语气淡然,“谁说本官临时改题了?可有证据?”

    周望顿哑。众协考官也是一阵默然。

    武举最后一天的策论为了避免泄题,考题只装在卫希颜一人的脑子里,连皇帝赵构都不知道考什么!国师说没改题,难道还能扒开她脑子一查真伪?谁又有这个胆子?

    姚仲友面色绷得死紧,看似对国师的这番行为极度不满,实因腹中笑得打绞,不得不绷紧作肃然状。

    卫大国师这明摆着是临时起意啊!睁着眼睛说瞎话!姚仲友心道。

    但这临时改题改得好、改得妙!姚仲友几乎要击掌赞叹了。

    这两道考题,既考了考生的兵战谋略,又加入了敏感的朝局议题。朝堂和坊间这会儿正为东京之战议得狠——

    有人认为“我朝可趁北军与伪楚厮杀得两败俱伤之际,攻入东京”;也有人道“朝廷应趁机攻打凤翔府”;更有个别思想阴暗的朝官私议“在北军背后下绊子,保留伪楚政权牵制北廷”——抱着这种想法的混球应该扔到钱塘江中去喂鱼!姚仲友这么想。

    国师的策论考题正好可试出这些解生的想法,看看未来的帝国武官中究竟有多少人是可造之材!能为主君大业所用的可造之才。

    *********

    正月初十四,谋略科省考结束,当日糊名弥封并誊录,次日考官阅卷。

    按常例,从主考到协考均应继续“锁院”,直到阅卷定出名次后方得出院回府;但身为主考官的卫希颜却是个特殊,以她的修为“锁于院内”不过是一个笑话,就算这位国师大人偶尔走出贡院逛逛,又有谁能察觉?

    于是,五名协考官被锁院阅卷,而身为主考官的卫大国师却堂堂皇皇地出了贡院,言明正月十七返回贡院,作最终的审阅定名。

    当谋略科的省试还在阅卷中时,绝伦科的榜单已由枢府先行放出。

    正月十五日,皇宫和宁门外又是一片人山人海。

    “恭贺苏兄、罗兄!”省试第三名的吕蒙秋抱拳向两人道贺。

    “同喜、同喜!”夺得省试第一、二名的苏中天和罗璃立即抱拳回礼。

    看榜的人群里不时有人发出欢呼:“我赢了,哈哈哈!”

    “……状元、榜眼都中了……”

    “……探花是吕蒙秋!老子押了陇飞……”有人捶胸惨呼。

    场外下注搏彩的人搏中的了则欢呼不止,赌输了的则惨叫连连。

    虽然这只是省试的结果,最终的一甲三元名次要由殿试决定,但谁不知道省试是由卫大国师亲自定名——即使是皇帝也不敢轻易推翻天下第一宗师对武技的判定,殿试,说穿了不过是走个过场。因此,省试的结果,就是最终的结果!

    苏中天等人自是知晓其中关节,眉眼间均掩不住喜气。这省试的头三名均是青年一辈中的俊杰,彼此相视而笑,剑眉朗目顾盼生辉。

    出自青城派的左手剑罗璃神采飞扬,提议道:“听说国师没有锁院,不如我们今晚去拜会座师?”

    苏中天和吕蒙秋对望一眼,均有些犹豫。谋略科还在阅卷中,他们这会就去拜望座师是否有些不妥当?

    罗璃是青城掌门罗晚嵩的爱徒和义子,罗晚嵩待他更胜于自家的两个儿子,养成意气风发的性子,没有那么多顾虑,咧嘴一笑,道:“咱们趁早去,没准还能请卫师指点一二。”

    苏、吕二人眼睛同时一亮。

    绝伦科擂台比试武技时,卫希颜居于点将台眼观五方,每一台的较技细微均乍得清楚,胜负决出时便简言数语点指较技者的出招漏失之处。她对各派招式并非一一明了,然而论眼界之高天下无出其右,每出一句都击中较技者的短板,令人受益非浅。

    江湖中门户之见历重,各派武功均只传自家弟子,鲜少有高手愿意指点他人弟子。卫希颜却不柘门户、有教无类,让众武生顿生敬服。武技擂台赛后,一千解生无论赢者还是输者,均将其尊为一招之师。

    此后十年,卫希颜连续主持了三期武举,规模一期比一期大,十年后,南方江湖中数得出名的英才之辈竟然十之八九都曾受过其指点,被共尊为江湖之师。南方江湖在名花流的威望和卫希颜的人望推动下,促成了大一统局面,武事愈兴。

    南方武林的兴盛渐渐地吸引了北方人南下习武,甚至有北人举家迁到南方,入南廷户籍,以求能考入武科得蒙天下第一宗师的亲言指点。以致于到得最后,北廷对北方武人纷纷南下之举不得不禁,却是越禁越走、禁之难绝!

    事后,卫希颜将出自名可秀的这一策谋赞称为“和平演变”,对妻子的深谋远虑钦佩不已。

    **

    分卷阅读3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