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页

      都说时间是最好的药,会淡化掉生命中很多的人和事。未来的某一天,他也会用那种平静的态度去看待过去,看待顾正中吗?
    他有一股冲动,想要把曾经的心情写下来,哪怕只是一个留念。
    不过,想到原主那糟糕的‘阅读障碍症’,安以农又放弃了这个打算。
    “其实,如果不能写出来,也可以画出来啊。”安以农忽然想,“就像是原主梦想的,做个漫画家。”
    第104章
    看完电影,三人去了港口坐小轮原路返回,之后张伟带着他们去了闹市区。
    “现在已经中午了,肚子好饿啊,天潼你想吃烧鹅饭还是想吃叉烧饭?烧鹅饭呢,往右走,叉烧饭呢,往左走。”张伟指着交叉路口。
    “哪个好吃?”
    “都很好吃,不过我听说做烧鹅的老师傅病逝了,现在接手的是他儿子,不知道还有没有这么好吃了。”
    “那就吃烧鹅吧。”安以农一拍手。
    “为什么?不是应该去吃叉烧饭么?”赵刚觉得奇怪。
    “叉烧饭,阿伟已经知道很好吃了。但是烧鹅是不是还是这么好吃就不知道了,那我们现在去吃烧鹅,会不会就有一种紧张和期待?
    “如果不好吃也不用惦记了,如果好吃以后继续吃。怎么样?”
    这个逻辑实在奇怪,但也说不出哪里不对。
    张伟和赵刚想了想:“好,听你的。”
    于是他们就去了罗记烧鹅铺。这是一个典型的上面住人,下面是铺面的唐楼,来这里吃饭的也多是附近的住户。
    港城职业女性多,很多家庭是双职工模式,没有人手做饭,就会在这类食铺打包饭菜。
    整个烧鹅铺最多不过五十平,不包括里面的厨房。这五十平摆满了凳子桌子,这样还坐不下,外头还摆着很多的折叠桌子椅子。
    “人好多啊。”他们找到个空位坐下来,看这些食客的表情,新的老板手艺不差。
    “你好,三位吗?想吃点什么?”一个穿着青色小褂的年轻女人走过来,满面带笑地问他们要吃什么,她的本地话讲得磕磕绊绊,应该是新来不久的。
    也对,这里本就是新港人最多的地方,一条街上可以听见四五种不同地方的方言。
    “三份烧鹅饭,再来三份烧鸭腿。”请客的张伟拍下两张纸币,其豪气不亚于刚刚电影里的英雄好汉拍下两枚银锭。
    同时张伟还特别自然地拿了一张小额的纸币递给服务员:“今天例汤是什么?”
    “谢谢,今天例汤是排骨海带汤。”拿到小费的服务员快速将钱收好,转头喊,“九号桌,三份烧鹅饭,三份烧鸭腿。”
    “好,九号桌,三份烧鹅饭,三份烧鸭腿。”柜台后记账的人低头写下点单内容。
    “路边的饭馆也要给小费吗?”等服务员一走,安以农就问了。
    “当然,他们没多少工资的,收入全靠小费嘛。要是在医院,你给的小费太少,护士都不会看你一眼。还有那些大的酒楼,小费要是给少了,偷偷往你的菜里吐口水。”张伟理所当然道。
    赵刚也补充:“在酒店里我上厕所,也要给扫厕所的阿姨小费。”
    “一般你们会给多少小费?”不懂小费制度的安以农虚心求教。
    “你点的单的十分之一,不过有些地方要的多一点,像那些大酒楼,医院,你就是让护士倒点水,都要给两块钱呢。诶,你以前没给过小费么?”他们奇怪。
    “我以前很少一个人出来。”
    “懂了,”张伟点点头,“小少爷嘛。”
    安以农笑了笑,看向其他地方,罗记烧鹅的左边是冯记多士。多士就是吐司,那家店应该是做简易西式三明治什么的。
    烧鹅店的右边则是张记酱铺,一些家庭主妇提着篮子走进来,装了酱料瓶离开。
    其他的还有修表店、制鞋铺、洗头店……人世间的油烟气好像都浓缩在这个小小角落了。
    “喵呜。”一个柔软的东西突然贴住安以农的小腿,他吓一跳,仔细一看是猫,一只胖橘。
    “是之前的店老板养的猫,吃得皮毛都是油光水滑的。”
    张伟看这只平日特高冷的猫对着安以农蹭来蹭去:“你真的好受动物欢迎啊,一路走来跟了多少猫猫狗狗了?”
    “没办法,谁叫我讨人喜欢?”安以农自己都笑了。
    “你好自恋。”
    “什么自恋?我这叫有‘自知之明’。”安以农在那儿成语乱用。
    “你的爸爸妈妈一定很漂亮帅气吧?”张伟好奇道,“其实你转学过来的时候我们就注意到你了,还有隔壁班的,偷偷跑过来看。不过之前我们一直以为你是那种难以接近的大少爷。”
    毕竟官立学校里每天有司机接送的学生也不是太多,加上长得这么好看……
    “后来发现我是学渣了就偷偷用小纸条扔我?”安以农托着脸,他眼睛笑起来的时候卧蚕就很明显,显得眼睛更大了,波光潋滟的。
    张伟的脸一下子红了:“你对着女孩笑啦,别对着我。”
    赵刚在一旁哈哈大笑,被张伟摁头:“你还笑!”
    “天潼,当富家少爷的感觉怎么样?一定没有烦恼。”张伟有些羡慕地说,钱能解决九十九种愁,剩下一种钱解决不了的,没钱也同样解决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