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页

      这法子是闺蜜帮她想出来的,也是为了掩饰她与陌生人对话因紧张引起的结巴。
    床上只有她一人睡过的痕迹,显然并未有其他人进来过。
    乔瑜心底升起一丝喜悦,差些忘了那本小说里男主男二都是守男德的好宝宝。
    若是可以,乔瑜觉得和离也未尝不可,只是乔家那边。
    乔家流放,书里只一句话概括,目的是降原身身份,使得男二可休了她。
    乔家在江陵乃传承百年的书香门第世家,他们能提前知道要出事,可见是不可挽回的。
    她出了门问路都费劲,就算有心相救也没那胆。
    其实书里男二算是舔狗一族,只舔女主,对其他女性一概不亲近,若她安分守己不作妖,是不是能混一段日子?
    “昨儿公子拜了堂临时被叫走。”紫萱不敢说谎直言道,末了又开口,“公子近日在处理大案所以耽搁了。”
    后面一句算是解释。
    乔瑜不甚在意,书中男二陈梓钰任职大理寺少卿,破案可是能手,也是幼帝用来牵制摄政王男主趁手的武器,忙是常态。
    “少夫人,奴婢为您梳妆?”
    乔瑜虽害怕被人触碰,可这古代发髻繁琐,原身未嫁人之前可披发,但成了亲需全部梳起来,乔瑜会的妆发不知这里可合适,想了想深吸一口气,“劳烦。”
    原身嫁妆一半落了水,朱钗那些也所剩不多,看着都较为简单,若是戴出去恐被人说小气。
    乔瑜穿过来工具间一并穿来,里面还有九支没上架的簪子,不过其中有四支是热缩簪子,剩下五支是绒花簪子。
    热缩簪子不适合拿出来,解释不清。
    只能用绒花簪子。
    原身模样好,秀眉凤目,玉颊樱唇,红粉娇嫩的月季绒花簪子往发髻上一戴,更是衬的她人比花娇。
    支出的花苞,下坠珍珠流苏,又显几分俏皮灵动。
    紫萱昨儿是见了少夫人嫁妆的,委实有些少,心道姚家太不把他们程家放在眼里。
    然这绒花簪子一出,紫萱眼前一亮,这绒花品质极好,却又不像宫里出来的,“少夫人这绒花簪子可真好看,惟妙惟肖。”
    便是宫里赏下来的绒花簪子也比不过。
    “两只,桃花,绒簪,送你。”
    呼,求不要让我搭话,谢谢。
    乔瑜从衣袖中拿出两只桃花绒花簪子,上面绒花三两朵,做的较为简单,但胜在别致好看。
    初来乍到,小说里面原身下场那般惨,其中有她一来便惩罚了男二身边丫鬟,认为她们狐媚诱主,却不知这是男二厌恶她的开端。
    紫萱接过绒簪,欣喜之余面上笑容恰到好处,规矩极好道谢。
    梳洗打扮过后,用了饭要去给府里老太君请安。
    乔瑜不认得路,她出嫁就带了两丫鬟,那两丫鬟还是临时买的,彼此都不熟,规矩也不好。
    好在唤她起床的紫萱姑娘很会做人做事,一切都安排的井井有条,她不需要开口,跟着就行。
    路上还从紫萱姑娘口中得知,她是二公子身边伺候的大丫鬟,说是二公子不喜人多,大丫鬟就两人,另外一人名紫檀,暂且未见到人。
    紫萱轻声提醒:“二少夫人,到了。”
    原身是识字的,乔瑜一抬头,便见‘青松苑’三字苍劲有力,这应该就是陈家老太君的院子了。
    门口小丫鬟见状,打起帘子容她进屋。
    进屋便有一身穿青绿衣衫,头戴银花簪子的丫鬟,笑嘻嘻携着她手往里走,“老太君,二少夫人来了。”
    突然被陌生人拉住,乔瑜整个身子猛的僵住。
    紫萱虽认识少夫人不久,却知晓他们这位少夫人不喜人触碰,与自家公子这一点格外相像。
    赶忙过去挽着那丫鬟的手,将乔瑜给解救出来,“少夫人快进屋,老太君怕是都等急了,瞧琴音姐姐这着急样。”
    那叫琴音的丫鬟没觉出不对,笑着拍打紫萱,“好啊你,在少夫人面前编排我。”
    没了生人触碰,乔瑜顿时心里松了口气,很是感激紫萱,也庆幸那桃花绒簪送的好。
    绕过屏风是堂屋,平日用来待客或是请安之处,再往里过了门才是内室。
    堂屋靠窗边罗汉床上端坐一面容慈目的老太太,另一边坐着一妇人,模样看起来比老太君年轻许多,应是其儿媳。
    见乔瑜进屋,老太君笑容和煦,“新媳妇上前来,让祖母好生看看。”
    乔瑜往前两步,福身行礼,“给,祖母,请安。”
    老太君端详乔瑜模样,越看越满意,给二郎定亲时,老三媳妇赶去姚家相看,回来说那姚家姑娘模样一般,配他们家二郎实在差了些。
    此时见着人,老太君深感疑惑,这模样还配不上二郎?老三那媳妇儿眼光未免过于挑剔了。
    老太君指了指旁边坐着的妇人和其身旁站着的小姐,“这是你二婶,那是你二婶的闺女,在家排行五,你唤她五妹妹即可。”
    乔瑜又见过二夫人,与五姑娘互道见礼。
    老太君左看右看,越看越欢喜,这脸看着便是有福气的,模样还极好,“你三婶曾说你小名团团,往后祖母也这般叫你,可好?”
    乔瑜不知原身小名,想来是长辈之间的唤法,点了点头。
    五姑娘身着浅黄色衣衫,笑吟吟看着乔瑜,“二嫂头上的绒花可真别致,像真的一般,不,比真花还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