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页

      圣旨传到锁晴楼的时候,殷篱的发髻才刚梳好,是晋升的圣旨,李鸷封她为柔妃,仍居锁晴楼。
    殷篱接完圣旨,梅意要请内侍进去喝茶,那人笑着婉拒:喝茶就不必了,还得走一趟钟粹宫呢。
    梅意和殷篱面面相觑,不知何意,殷篱去了玉照宫才知,李鸷还封了燕聆玉和戚幼滢,两个都是嫔位,一个敬嫔,一个熙嫔。
    戚幼滢没来玉照宫,说是不舒服,差人请了假,暖房里,众妃嫔头一次这般沉默,皆是喝着手边的茶,没什么人说话,倒是恭维殷篱的人变多了,不时地跟她套近乎,殷篱不胜其扰。
    还是座上的皇后先发话:柔妃身子不好,你们就不要叨扰她了。
    是。皇后发话,诸位只有应着。
    从玉照宫里出来,殷篱心情出奇得平静,回到锁晴楼,远远看到殿门前站着两道熟悉的身影,旁边,则立着一个身体挺拔之人。
    殷篱顿住脚步,脸上的惊讶转变成惊喜。
    那两人似有所觉,一起转过了身。
    阿篱姐姐!
    第三十一章 阴差阳错
    看到阿蛮和金槛的那一刻, 殷篱还是没能忍住泪如雨下。
    但她除了眼泪在流,表情却是出奇的平静。
    一闭眼睛,她就会想到那天在舂湖边上吹冷风,后来被李鸷抱回锁晴楼, 她嗔痴怨怪, 那么一通折腾, 才得了李鸷的恩典
    身上一阵恶寒,好像连心里都翻出冷意,惊喜过后,她呆呆地站在那里, 竟没有动,任凭眼泪簌簌流下。
    阿蛮和金槛看到殷篱自然难掩喜色, 喊了一声过后就跑过来抱住她。一个月未见, 却好像过去了沧海桑田。
    阿蛮显然知道殷篱当下的处境,也知道自己能再见到她很不容易, 便紧紧搂着殷篱泣不成声, 口中喃喃:还好,还好
    金槛是男孩,虽然是个半大的孩子,但男女之妨也开始讲究了, 他站在旁边, 没有像阿蛮一般抱住殷篱, 却也红着眼睛,始终未挪开半分视线。
    殷篱怔了好一会儿,才放开阿蛮。
    她扶着阿蛮手臂, 上下将她看了一看, 又看向旁边的金槛, 温和一笑:你们都没有事吧?
    她并不知道这些天李鸷是怎么对待她们的,所幸从面上看,两人都没缺胳膊少腿,安然无恙。
    阿蛮摇了摇头,吸着鼻子:阿篱姐姐放心,陛下并没有把我们怎么样
    她简短地解释了一遍,殷篱这才从她的口中得知,那天她晕倒过后,商练便将她们带进一座别苑,除了不让她们离开,别的倒是未加苛待。殷篱被送进宫去之后,商练便不再隐瞒,将其中的利害关系原原本本地告诉她们,二人这才知道李鸷是当今圣上,而她们的阿篱姐姐则是入宫做了妃子
    阿蛮知道殷篱的性子,所以她才更担心殷篱。
    阿篱姐姐,你阿蛮看着殷篱,眼中尽是心疼和担忧之色,两个人做了那么长时间的姐妹,殷篱什么都懂了,她掐了掐阿蛮的手,掩去眼中悲色,转身看向前面不远处的身影,对他盈盈一弯身。
    多谢宋掌司把阿蛮和金槛送过来。
    宋声端平手回了一礼,是文人之礼。
    娘娘客气了。
    他一开口,还是那道清冷的嗓音,殷篱却感觉出一丝不同,她抬起头偷偷瞥了一眼,宋声风骨气质还是像之前那般高洁出尘,但面色有些苍白,气息也虚弱很多。
    是病了么?
    殷篱心里只是短暂地闪过这个念头,没有多问,看了梅意一眼,后者领悟,急忙从袖口中拿出惯例打点的银裸子,只是还没动脚步,宋声就冷声开了口:不必了。
    他看了殷篱一眼:娘娘有什么话快些说罢,微臣还要带金公子回去。
    话音刚落,殷篱猛地一震,下意识抓紧金槛,惶恐地看着宋声。旁边的金槛见了忙走到殷篱身前,对她弯了弯身,拱手作礼:娘娘不要担心,金槛在皇宫中多有不便,师父已为金槛安排了去处,平日无事,金槛可以领了牌子来宫里给娘娘请安的。
    金槛举止有度,不似阿蛮那般跟她过分亲近,连阿篱姐姐都不喊了,而是谨慎疏离地唤她娘娘。
    殷篱面色微变,直言道:那怎么行?
    她忽然拔高了嗓音,院中静了一静,静过之后,她也知道自己反应有些过头,却没收起神色,而是牵起金槛的手看向宋声:宋掌司,陛下既然让你把人送来了,孩子就留在我这里,等陛下过来,我再与他细说可好?
    宋声的眼眸便垂了垂:这便是陛下的意思。
    殷篱牵着金槛的手忽地攥紧,眼中闪过一抹急色,宋声既然这么说,一定是李鸷特意叮嘱过的,殷篱不知道李鸷是想用金槛继续拿捏威胁她,还是真的因为宫中不方便。
    如果金槛不能跟在她身边,春猎的计划也不知还能不能实施
    而最紧要的其实不是这个,而是金槛他
    宋声看着殷篱纠结的神色,微微皱了皱眉,这时,一道略显稚嫩的声音响起。
    娘娘放心,金槛可以照顾好自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