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页

      殷篱怔怔地看着她,阿蛮眼圈渐渐变红,轻轻道:我们一道从破庙里出来,你是我这世上最亲近最亲近的人,没有谁比你重要,与你的平安喜乐相比,别的事就都变得不值一提。
    殷篱鼻尖红红的,深吸一口气,别开眼的时候眼泪便往下掉,她最清楚,哪次想要死的时候,她就想起阿蛮,阿蛮也是她这世上最亲最亲的人,如果不是她,阿蛮也不会落入险境,就算最后还是要死,她也想让阿蛮有个好归宿。
    她以为自己没有力气坚持的,可是听到阿蛮这句话,她就好像又重新焕发出生机。
    这总是个好开端。
    殷篱后半日一直在内殿没有出去,靠在贵妃椅上,她捧书不语,书上的字一个都看不下去,满脑子都在想要如何达到目的如果直接跟李鸷说,以他那样深沉的心思,怕是会生疑。
    阿蛮还好办,主要是金槛
    皇上驾到!
    正想着,思绪忽然被外面一声高传打断,殷篱一惊,急忙坐起身,就看到外门闪过一道身影,李鸷身穿玄色金龙圆领锦袍走了进来。
    昨日来过,今日又来了,这在往常是少有的。
    殷篱起了身,却不知道该用什么表情面对他,李鸷好像并不在意,脸上挂着捉摸不透的笑容,径直走到她另一侧坐下。
    他似乎很高兴,坐下后便道:方才在做什么?
    很寻常的话题。
    殷篱背对着他,努力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开口的声音却很低沉:看书。
    像是兴致不高的样子。
    李鸷随手拿起案上的书卷,书封上用隶书写着陇西地志四个字,眸光一深,他将书放下,语气好像淡了几分:今天见到阿蛮和金槛了吗?
    见到了。
    既然见到了,那怎么还是不高兴。
    只一句话,空气中的温度都好像降低了几分。
    香炉已经灭了,殿内仍弥漫着香气,殷篱轻轻放缓呼吸,觉得脑中清明了几分,她向后坐下,还是不看李鸷,语气里毫不掩饰的不快:陛下若是不愿答应我,直说便可,何必让我空欢喜一场?
    身后静了一瞬,而后传来他的声音,带着笑意:不是见到她们了吗?
    殷篱这才看向李鸷:你把金槛带到哪里去了?
    四目相对,平静湖面下暗潮汹涌,李鸷笑了笑:原来是埋怨这个。
    他已经十岁,在后宫多有不便,我让商练留在他在南衙,朕听说他在江陵时就拜了商练为师,跟着他比在宫里好,如果你想他,朕可以准许他每日过来给你请安。
    殷篱脸色还是有些难看:他还是个孩子,听说那边都是些粗人,如何能照顾得好他?
    李鸷双眸微沉,看了一眼小案上的茶杯:十岁已经不小了,安阳曾有个探花郎,十二岁就考中了。
    殷篱不知他为何突然要提到别的人,眼中满是疑惑,眉头也微微蹙起,李鸷就抬眼看了看她,笑意不减:也只比金槛大两岁而已。
    那是天赋异禀的贡生,金槛如何能比。殷篱对他提及的人并不感兴趣,自从我把他带回来,他还没离开过我身边,纵使是
    殷篱话音一顿,闭了眼睛看向别处:纵使是掉下悬崖的那段时间,他身边也有阿蛮守着。
    李鸷向下看去,声音不辨喜怒:那你想如何?
    殷篱揣摩不透李鸷此刻的心思,手搭在小案上,她惴惴不安地看着前面,没有说话,片晌过后,她忽然感觉手肘一空,李鸷将小案撤到后面,将她拽到身前来。
    殷篱差点摔在他身上,手扶着边沿稳住身形,抬头正对上李鸷那双深沉的眼。
    你想如何,告诉朕。不轻不重的语气,却带着一丝不容置喙的坚决。
    殷篱手腕有些疼,却挣脱不开,很快便疼出了泪花,她看了一眼他掐着自己的手,死死咬着牙关,道:我只是想时时看到他。
    手指的力道松了松,那丝审视很快消失得无影无踪,李鸷抱着殷篱坐在腿上,手却掐着她的腰,仍旧让她动弹不得。
    朕准他日日进宫给你请安,你便能时时看到他了,不是吗?
    殷篱低垂着头,嗅到他身上的檀木香气,腰际的热度传来,像是赤.裸裸的威胁一样,紧着嗓音,她皱眉嗯了一声,再也无话。
    李鸷却没放开她,手指挑起她的长发,像是突然想起什么,漫不经心地说道:对了,你可知,燕无意如今在玉麟军当值?
    怀里的人好像有了反应,头微微动了动,李鸷垂头看着她,她却别开视线:今日听宋掌司说了。
    李鸷唇角上扬,话音却有些感慨:以前朕多次劝他在朝中谋个差事,他却说自己只喜欢山山水水,不喜朝堂浮沉,那日却兴冲冲过来,想要跟朕讨要官职。
    殷篱心中一动,燕无意这样做,莫不是因为她?
    李鸷又为什么突然跟她说起这个?
    殷篱隐隐觉得心头不安,却又不知道为何不安,李鸷在她耳边叹了口气,道:朕知道,他担心朕因他父皇手握兵权而猜忌他,其实朕相信他无二心,朕一直把他当亲弟弟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