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页

      太子神色从容,天姿傲骨,一双深眸中冰凉彻骨。
    秦王眼中皆是悲意,萧寰却是无悲无喜。
    这个弟弟,可真像父亲。
    像极了......
    想必生来就是个做皇帝的好苗子。
    秦王思绪飘往他年幼之时。
    他是皇帝与贵妃的长子,比底下的兄弟姐妹都大了好些。
    也只他一个是出生在肃王府里。
    那年,徐贵妃还是深受肃王宠爱的侧妃,府邸里没有正妃。
    他便管着徐贵妃叫母亲。
    徐贵妃那时年轻,才二十出头的年纪,不像如今这般从骨子里透出的雍容华贵。
    彼时的徐贵妃,胆怯、惶恐,像是一个强行闯入不属于她的地方的平民姑娘。
    萧渊常年南征北战,后来有了兵权更是趁机谋反了去。
    才三四岁大的他随着徐贵妃待在这座京城,那时的京城可不像如今这般安分。
    宫里有位深得皇祖父宠爱的妖妃,权势极大,视其他皇子为眼中钉肉中刺。更有其它虎视眈眈盯着他们肃王府的一群天潢贵胄们。
    他们母子日日担惊受怕。
    可那时日子虽苦,却远没后边这般多的事。
    萧渊常年在外征战,却还会抽空回京,回京后也是驻扎在军营极少回王府,偶尔才得空回一趟肃王府。
    萧序终于盼回了他的父亲,他那会儿比现如今胆大,他会跑过去央求他的父亲抱他。萧渊偶尔才会答应他的请求,会面容冷峻的将萧序抱起,而后又很快放下,他会笑着说:序儿长高了。
    可这一切都在萧渊登位后消失的无影无踪。
    他自小崇拜的英明神武的父皇,即位后另娶娇妻。
    那位皇后娘娘,年幼的萧序更是印象深刻。
    小孩子约莫都是喜欢长得好看的人,一众伯母婶母里,他最喜欢的便是晋王府里的伯母。
    其他人都鄙夷他是个庶出,瞧不上他母亲的卑贱身份,就连晋王妃也不喜欢他,总是远远看到他掉头就走。
    可他喜欢生的漂亮的晋王妃啊,因为他被别的世子欺负,按着头打时,只有晋王妃会出面阻止......
    后来呢,他最喜欢的伯母成了他的嫡母。
    这是秦王一辈子亲身经历的最好笑的笑话。
    隔了一年,他有了一个比他身份尊贵,能得到父亲所有宠爱的弟弟。
    萧渊对着年幼时候的萧寰,总不吝啬于自己的父爱。
    秦王只能眼睁睁看着,本该属于自己与母妃的,一点点被另一对母子剥夺,抢走。
    他开始厌恶起太子,厌恶起皇后。
    徐贵妃更是日日夜夜咒骂皇后太子,咒骂她与她的那个儿子不得好死。
    也不知是不是老天爷真的听到了她的祈祷,太子三四岁时,皇后娘娘便抑郁成疾撒手人寰了。
    徐贵妃却并没有因为皇后的离世,重新获得天子的宠爱。
    反倒是皇后娘娘过世后,后宫众人一直活在她的阴影下。数十年里,日日忍受着皇帝的喜怒无常,更不得谈论皇后半句。
    可怜的秦王糊涂了半辈子,如今才猛然明白,那些被皇后太子抢走的宠爱,从来就不属于他与徐贵妃。
    纵然没有皇后太子,那些也不属于他们。
    只是他那时候年幼,听着徐贵妃成日谩骂,便真的傻乎乎的相信了。
    相信当年的萧渊对待徐贵妃有多好,相信萧渊当年有多深爱着徐贵妃。
    真是可笑,天子会喜欢徐贵妃么?天子懂怎么爱人?
    他爱皇后,他才逼死了皇后,逼疯了自己。
    也正是因为不爱徐贵妃,才能同徐贵妃和平相处如此之久。
    他的生母于天子而言,便是一个乖巧听话,好拿捏的,用来管理后宫权衡朝廷再合适不过的工具罢了。
    什么帝王的宠爱,一切都是他母亲的幻想罢了。
    都是世人的传言罢了......
    秦王想通之后,怔怔的重新跪坐了下来,如此人高马大的身躯,此刻却看着有几分单薄。
    他喃喃道:儿臣谋逆本就是死罪......只恳请陛下太子饶过母妃。
    他看着皇帝:您本来也是辜负了她......
    徐贵妃听罢吓得浑身颤抖,忍不住哭了起来,她爬到萧渊腿边抱着他的腿:陛下...你要杀也杀了我,是我一直看不清自己的身份,是我当年挟恩图报......
    被抱着的萧渊浑身僵硬,神色中皆是厌烦,将徐贵妃踹了两脚也未曾将她踹开,忍着怒意朝禁卫吩咐:将人拖出去,这紫宸殿成了坊市!什么人都能进来!
    禁卫一个个你看我我看你,却并未有一人出列。
    萧渊自然明白了他们的意思,他凤眸皱起,脸色沉了下来,一双凌厉的眸子这才第一次落到太子身上。
    太子率兵一路朝着宫内奔来,迎过一场场刀枪剑雨,本该早早处理掉秦王这等,如今也不知太子是如何想的,此时竟不慌不忙将手中的长弓盔帽丢给部下,自己寻了个交椅坐了下来。
    又为自己沏上一壶茶,看样子是打算将这场好戏看到底。
    他似乎没听见萧渊的吩咐。
    萧渊见此,往后靠了靠,阖上了双目。
    天子神色从容道:朕知晓你恨朕,如今皇城都已是你囊中之物,你还需要朕这个傀儡做什么?当年朕弑父杀兄登的位,如今风水轮流转,轮到朕了朕也绝无一句多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