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页

      皇帝说罢,就拂袖而去。
    然后,便赐下白绫,勒令萧太傅自尽。
    自此,世人只知萧太傅是因为和二皇子勾结谋反被赐自尽,鸿儒和忠臣之名尽毁。
    -
    萧宝姝痛苦到全身都在发抖,祖父毕生的信念,想必都崩塌了,他是如何都活不下去了。
    而那个口口声声对她说视祖父为父的冷血帝王,就是逼死祖父的祸首,而太子梁珩,则是帮凶,他们两个,手上都沾满了祖父的鲜血。
    连晔对陆从风道: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你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给萧太傅翻案了吧。
    陆从风沉默,的确,赐死萧太傅的,是大梁的皇帝,赐死的原因,则是皇帝心中的逆鳞,煦衍太子。
    所以,就算他历尽艰辛,找到了梁珩诬陷萧太傅的证据,皇帝也不会给萧太傅翻案的,只要他一日为君,萧太傅,就一日是逆臣。
    连晔将那张遗诏从桌上往前推了半分,然后道:我所知道的,已经全部告诉你了,这张遗诏,也给你吧。
    陆从风惊愕,这张遗诏,重要无比,连晔怎么会突然给他?
    连晔仿佛看出他心中所想,他说道:我带云姑娘回来做客,便是为了此刻。
    陆从风道:你不怕我把遗诏送交皇帝吗?
    连晔摇头:我不怕。
    为何?
    就凭你是陆康的儿子,我信你。连晔顿了顿,道:你如今得胜回朝,恐怕难免落得个飞鸟尽良弓藏的下场,若真有那么一天,或许这张遗诏,能救你一命。
    陆从风道:你保管这遗诏二十多年,不就是为了给煦衍太子昭雪吗?现在你将它给了我,如何给煦衍太子昭雪?
    连晔微微一笑,并未回答,只是说道:你来之前,皇帝应该有密旨,让你务必要带我人头回去吧?
    陆从风没有说话,连晔道:你若没带回去,只怕虽立下不世之功,却还难脱罪责,既然如此,倒不如,让我送你这一份礼物吧。
    连晔说罢,就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抽出桌上佩剑,他弹了弹佩剑,悲声歌道: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君不正,臣何往?
    说罢,连晔便横刀自刎,鲜血喷涌而出,他动作太快,萧宝姝吓得尖叫出声,陆从风则一个箭步冲过去,捂住他的脖颈,但是连晔割的太深,回天乏术。
    奄奄一息的连晔断续道:连晔此生唯一对不起的,就是老师了今天一条命,还给老师陆将军,求您安顿好绿洲诸人,还有将我尸身,和我妻灵鹤公主合葬连晔,感激不尽
    陆从风的手中已经染满了鲜血,他不由也悲从心中来,若没有那阴谋算计,连晔现在应该是西州军统帅,他应该已经实现了收取关山五十州的愿望,他应该是纵马驰骋在西州的大好儿郎,却如今成了埋骨他乡,人人唾骂的叛徒,这到底是为什么?
    他眼眶发红,眼前浮现出一个个西州军浴血奋战的画面,如果如果连朔和连晔两父子不死,也许对北戎的战争,在二十年前就结束了,可是,现在这场战争却持续了二十年,二十年,死了多少西州百姓,又死了多少西州军?多少家庭流离失所?多少家庭支离破碎?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究竟百姓和西州军的性命,对于那高高在上的帝王来说,到底算什么?
    陆从风一拳砸在地上。
    君不正,臣何往?
    第84章
    陆从风依约, 将连晔和灵鹤公主葬在了绿洲,他没有在坟前写上连晔的名字,因为怕有人会来故意破坏他的坟墓。
    俗话说, 物伤己类,他在连晔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连晔又何尝没有在他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同样是少年将军,满腔热血, 为国为民, 只是一人已成叛徒,凄凉死于北戎, 一人虽立下不世之功, 但是却前路未知,也许再多的热血,也比不上上位者的翻手为云, 覆手为雨。
    陆从风默默给连晔坟前拔着野草,他心中道, 总有一天, 他会帮助连晔恢复他的名誉, 洗脱他的叛徒名声,他会告诉全大梁的人,连晔没有背叛大梁,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
    萧宝姝也沉默着, 半晌,才道:其实, 他和灵鹤公主见最后一面的时候, 我在帐篷里偷听, 灵鹤公主为了他,还学了大梁话,可谓是用情至深,他也未必对灵鹤公主无情。
    陆从风摇头:有情或是无情,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或许他是因为灵鹤公主战死,也不想再活了,又或许,他是因为觉得是他害死祖父,愧疚自尽,再或许,是他这二十多年来,太累了,想歇一歇了。
    陆从风道:他是太累了,接下来的事,就让我来做吧。
    萧宝姝显然是吃了一惊:表哥,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陆从风点头:我知道。
    可是,就算皇帝弑父弑兄,他现在已经是大梁名正言顺的皇帝了,你若揭发此事,不形同谋反吗?
    陆从风道:我不想谋反,我只想还连朔将军一个清白,还连晔一个清白,还煦衍太子一个清白,也还姑祖父一个清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