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页

      只是眼见距离西州还有千里,这九州十八郡,千千万百姓拦在前面,他们还能逃得掉吗?
    -
    陆从风等人的消息,也传到了皇宫,临川公主从沈妃那得到消息后,就一直忧心不已,她被软禁在皇宫,虽然皇帝并没有亏待她,吃穿用度,都是按照公主的待遇,但临川公主忧心爱子,仍旧夜夜难眠。
    她听说皇帝出了万金,悬赏陆从风的人头,而百姓们也为了万金,自发开始搜捕陆从风,这陆从风定然是插翅难逃了,她日夜垂泪,最终还是忍不住,想去求皇帝。
    出乎意料的,皇帝这次居然见她了。
    临川公主一见皇帝,就跪下哀求:三哥哥,璟琇求你了,求您放过从风吧。
    皇帝听她喊三哥哥,不由心肠也软了几分,他想起幼时因为母亲不受宠爱,只能和临川公主相依为命的日子,那时她也是这样,软软糯糯地喊着他三哥哥,璟琇,是他唯一的妹妹啊。
    皇帝扶起临川公主,情真意切道:璟琇,你先起来。
    第123章
    临川公主被他搀扶起来, 她抓住皇帝衣袖,泣道:三哥哥,求您放过从风吧。
    皇帝脸一沉:陆从风所犯的, 乃是谋逆大罪,朕岂能放?
    临川公主绝望道:圣上,从风也算是您从小看着长大的,他是什么性格,难道您还不清楚吗?他又怎么会谋逆?
    皇帝略微有些心虚, 但是他又不好对临川公主提陆从风藏匿遗诏的事, 他负手踱步两圈,才道:璟琇, 你儿子的事, 不要再提了,于情于理,朕都没有放过他的道理, 但是让你中年丧夫,老年丧子, 这是朕这个做哥哥的不是, 朕会从陆家找一个年轻才俊, 过继在你的名下,以保你后半生无忧。
    临川公主道:我的儿子,只有从风一个。
    你又何必如此固执呢?皇帝有些恼怒:就像朕当初不让你嫁陆康,你却非要嫁, 硬要跟着他到西州去吃苦,等陆康死后, 朕让你改嫁, 你也不嫁, 现在你儿子犯下谋逆大罪,朕让你当没生过他,你又不愿意,你眼里,到底还有没有朕这个哥哥?
    我眼里没有你这个哥哥临川公主喃喃道:我就是心里太看重和你的兄妹情谊,才落到如此田地。
    你看重和朕的兄妹情谊?皇帝冷笑:陆康一死,你就闭门不出,一年都见不到朕几回,朕每次传召你,你都十分冷淡,这叫看重兄妹情谊?朕倒觉得,你自从嫁了陆康,早就不顾和朕的兄妹情谊了。
    临川公主愕然,她抬头望向皇帝,良久,才苦涩一笑:三哥哥,你是否一定要置从风于死地?
    皇帝一字一句道:陆从风,非死不可。
    好。临川公主点点头:我明白了。
    她抿了抿唇,脸上露出凄艳神色:这些年,其实我一直记得咱俩小时候,相依为命的日子,宫里没人看得起我们兄妹,下人也怠慢我们,但是无论我想吃什么,想要什么,你都会想方设法帮我弄来,那时候,你的确是一个好哥哥,但现在,我已经不认识你。
    皇帝听她提及儿时,脸上也不由浮现一丝动容,但听到最后一句话,他脸上不由愠怒起来,他顿了顿,道:临川,就算你再怎么恨朕,朕为了大梁,也不能不杀陆从风,但无论如此,你都是大梁的临川公主。
    临川公主凄婉一笑:是吗?那我应该谢恩,山呼万岁吗?
    你
    临川公主忽跪下,重重叩了三个头:这三叩首,算是谢过儿时哥哥对我的照顾,临川,就此别过。
    她话里行间,透露着万分绝望,皇帝虽然对她心存怜悯,但想到西州军和遗诏,于是又硬上心肠,他的位置,是经历了多少腥风血雨才得到的,又怎么可能因为临川公主一人,而付诸东流呢?
    如此,只能又一次,对不起临川了。
    -
    翌日,皇帝上朝,朝臣启奏,说最近青州旱灾,桑州水患,更有官员私吞赈灾款项,百姓怨声载道,不如像先帝一样,派太子前去赈灾。
    皇帝听到这个奏本,脸一沉,先帝派的是煦衍太子赈灾,偏偏皇帝最讨厌听到煦衍太子四字,他冷笑:太子要缉拿要犯,无暇前去赈灾。
    那大臣分辩:要犯谁都能抓,但如若太子殿下能亲临青州和桑州,那两州百姓,定然会感恩戴德,备受鼓舞。
    旱灾和水患,哪有西州军谋反重要?皇帝厉声道:若陆朗逃回西州,那五十万大军,就要兵临宁安城下了,孰轻孰重,范御史,你是分不清楚吗?
    这位范御史也是耿直个性:圣上,所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青州和桑州百姓如今水深火热,臣认为,这比缉拿反贼,要重要的多。
    皇帝勃然大怒,梁珩见状,立马缓颊道:父皇,儿臣认为,可让六弟替儿臣去往青州桑州。
    六皇子也机灵道:父皇,儿臣愿替太子殿下前去。
    梁珩与六皇子都缓和事态,皇帝见状,本应该下坡顺驴,但不知为何,他近来愈发讨厌别人提到煦衍太子,许是因为陆从风手握遗诏让他畏惧,又或许是他日日都想到先帝临死前的情景,梁煦衍,他恨恨地在心中念着这三个字,明明都已经成为他的刀下亡魂手下败将了,可为何却仍然让他如骨附蛆,这三个字,为何总是阴魂不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