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页

      等着太子妃领着大皇孙离开后。
    吕侧妃是对自己生的大儿子说道:你这般就挺好,大皇孙是兄长,你要做一个恭敬的弟弟。说着话,吕侧妃伸手还是抚一下大儿子的头顶。
    母妃放心,大哥待我很好,在上书房多有照顾儿子。二皇孙表示他是真的尊敬大哥。
    嗯,这般就好。吕侧妃点点头。
    吕侧妃的目光,那是远远的目送着太子妃、大皇孙离开。尔后,她又是关注起自己生的孩子。
    在东宫里,太子养大的子嗣不多。
    在太子妃生下大皇孙之前,太子妃不是没生下孩子,只是没养大。
    或者说在乾元帝登基前,那时候南征北战的大本营是迁过好几回。太子的孩子也是陆续的夭折掉。
    皇家玉碟的正式排序,是得在皇家的子嗣年满六周岁后,要到达正式的进学年岁。若不然就是录一个名字,录一下生母与生卒年。正式的排序是没有的。
    太子妃魏氏生的大皇孙,认真说起来是太子的第十个儿子。
    至于吕侧妃嘛,她的家世比不过太子妃魏氏,她就是一个举人的女儿。还是她入得东宫,生下两位皇孙后,皇家才是抬一抬手。太子更是出手给吕侧妃的亲爹谋一个官位。
    太子司马楧这般的做法,自然是想让两个儿子的外家瞧着更体面一点。同时也是给吕侧妃做脸面。
    乾元十五年,四月。
    京都内城,忠勇侯府。
    稻香轩,杜绵绵得着奶娘来报喜。奶娘是满面笑容,她的情绪是非常的兴奋,她说道:恭喜四奶奶,杜宅来信,敦三爷是连过县试与府院,如今考得童生功名。
    这是杜宅的家书,四奶奶,您尽可瞧瞧。敦三爷这一回真是得着功名。奶娘双手奉上一封家书。
    杜绵绵接过,她是赶紧打开一看。粗略读一遍后,杜绵绵是搁下家书。
    她笑道:好,好,太好了。敦弟这一回考过童生,如今就等着秋天的院试。盼着这一回敦弟能得着秀才功名。也是让爹娘和祖母都是一偿心愿。
    县试、府试是在春天。院试、乡试是在秋天。
    乡试是考举人,杜绵绵暂时不敢替弟弟杜敦奢望。毕竟学问上的事情,还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好。
    可院试的秀才功名,杜绵绵是真盼着弟弟得到。
    秀才是朝廷承认的功名。一旦得着,若是有门路的话,在地方上也是能补到衙门里的文吏差事。
    更甚者还可能攀附一下机会,又或者能谋着一个小小的官位。当然这需要机遇。可这等机遇的前题,就是得有一个秀才的功名。
    当然最好还是举人功名,若是考中举人,就是有正紧的做官资格。
    敦三爷学问一道上最是刻苦,四奶奶不必担忧。今年秋,一定会再传喜讯。奶娘是赶紧捡着好话讲。
    杜绵绵一听后,她是笑道:借嬷嬷的吉言,我是盼着的。
    杜绵绵这般一说话,她再是一琢磨,她说道:杜宅送信的小厮没离开吧。
    杜绵绵问一句,奶娘回道:还等着四奶奶给回信儿。
    那成,我还得备一份礼,这是给敦弟的恭喜。杜绵绵笑着说道:今年秋,若是敦弟再是考得秀才功名。爹娘一定就要议一议敦弟的亲事。
    等着敦弟一成亲,三妹妹宁宁,四妹妹婉婉,她们的婚事也得提上日程来。杜绵绵是操心着娘家的弟弟妹妹的终身大事。她当姐姐的,当然要关心一回。
    四奶奶不必担心,敦三爷考□□名,那是一定不缺着好姻缘。奶娘挺有信心的模样。
    盼着敦弟能娶到一个合心意,让爹娘也满意的媳妇。杜绵绵自己做着人家的儿媳,她是最了解的。
    这做儿媳的,不光得让丈夫满意,还得让婆家长辈们也满意。若不然的话,丈夫满意没用,婆母有的是法子挑刺儿。
    就在杜绵绵与奶娘一起挑好给杜宅的贺喜礼物。
    朱弘光是从外面回来,他一瞧见杜绵绵的准备,他笑问道:这是走哪家的礼。
    敦弟过了府试,如今考得童生的功名,今年秋会参加院试。我这是准备的一份贺礼,盼着敦弟是再立一功,秋天的院试是顺利考过,再得一个秀才的功名。杜绵绵说着弟弟杜敦的喜事。
    敦弟好学问,如今得到童声的功名,真是一桩大喜事。朱弘光笑道:要不,我去祖母那里求一回话,咱们回一趟杜宅,咱们亲自去道喜。
    不了,还是等着秋天,等着敦弟考过院试再提。若是敦弟考取到秀才功名,咱们去恭喜是不迟。如今就要回杜宅恭喜的话,我怕在祖母跟前显得过于轻浮。杜绵绵对着夫君福一礼。
    四郎是为敦弟高兴,我们是一样的欢喜心情。只是小小一个童生的功名,在侯府的爵位面前实在是不值得一提。杜绵绵挺是人间清醒。她没有遇着喜事,就真的骨头轻两分。
    成,依着你的意思。朱弘光不拒绝妻子的法子。
    对了,我是选中一处铺子,咱们可以做书铺和茶楼。朱弘光说着他回来时,他遇着的又一桩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