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页

      便是东宫那一边,定国公府的世子同样的传了消息进去。
    只是东宫那一边出行不方便。如今倒是侯夫人魏氏这一边先回娘家一趟。
    大哥,父亲如何?一进府,侯夫人魏氏一见着哥哥,她就是先开口问一句。
    这时候在定国公住的堂屋中,定国公世子叹息一声,他说道:太医在汇诊。一切还得看太医们的诊断结果。
    定国公这等富贵人家,只要递贴子自然能求来太医治病。打从定国公生病后,乾元帝就是发话,让太医院派人来勤快一点定国公府。
    这时代太医在诊脉,这自然是需要一个清静地儿。如此定国公的子嗣都在外面候着。
    侯夫人魏氏一来,她这一回自然也得在外面候着。
    侯夫人魏氏的神色间还是着急的。
    妹妹,你莫急。吉人自有天佑,父亲一定会平平安安。世子夫人劝一回。
    定国公府的世子夫人是侯夫人的嫂嫂,她一劝话,侯夫人是勉强的做出镇静姿态。她回道:借嫂嫂的吉言。
    太医们是一边继续在汇诊,一边又是一起讨论着定国公的病情。
    就是在这等时候,国公府来下人传话,道是太子、太子妃一起莅临定国公府。
    这时候定国公府的世子、世子夫人,以及一众的定国公的子嗣们,这时候自然是赶紧的去迎一迎太子、太子妃。
    太子是储君,那是君,似定国公世子等人,自然都是臣民。
    臣恭迎太子殿下,恭迎太子妃娘娘。
    臣妇恭迎太子殿下,恭迎太子妃娘娘。一众的定国公子嗣,在正院恭迎到太子一行人。这时候自然是给太子、太子妃行大礼。
    孤是微服私访,此时只论私情,不论公事。舅兄,快快请起。太子亲自搀扶的定国公世子。
    诸位,且请起。太子对诸人同样的和善态度。
    嫂嫂,妹妹,还有弟弟,都是自家人。快快请起。太子妃也是一样和善的态度。
    定国公府的世子夫人自然是凑到太子妃的跟前,她是说道:太子妃娘娘,您屋里请。
    咱们都不必客套,我和殿下到公府一趟,这一回是来看一看父亲的病情如何。太医怎么说。太子妃很关心的问话。
    太医正在汇诊,一切还在等待结果。定国公府的世子夫人回一话。
    走吧,咱们去瞧瞧父亲。太子妃对嫂嫂说一句。
    妹妹,咱们一起。太子妃又喊一声侯夫人魏氏。
    侯夫人魏氏应一话。
    这一边定国公世子,以及小公爷等,定国公府的男丁,那是凑到太子的身边。这时候众人是拥着太子往定国公住的院子去。
    太医一见到太子、太子妃前来,这自然是跪了一地请安。
    太子让众人起身。太子是态度和善的跟太医寻问定国公的情况。打头回话的是太医院的老院判。这一位胡子花白的院判,这一看就是经历多,行医经验丰富杏林高手。
    回殿下,定国公已经是油尽灯枯。如今臣等只能尽人事,听天命。老院判很无奈。
    定国公一辈子在战场上撕杀,那是留下大大小小的隐患。如今能活到这一把岁数,那就是一个奇迹。
    富贵荣华享受过,儿孙又是满堂侍候着。老院判觉得定国公的一辈子就是值啊。当然这等欠揍的话,老院判肯定不敢讲出来。毕竟家属实力太强大,只能讲一点点讨好的好话。
    臣等无能,请殿下治罪。老判断自然先认罪。免得后头被迁怒。
    孤知道太医们尽力了。如此就拜托诸位先拿出药方子。此回救治老国公一事,且尽人事,且听天命。太子也是知道情况的。这时候自然没有为难太医们的想法。
    给定国公喂一回熬好,又放温的药汤。效果并不是太好。最后还是老院判求到太子的跟前,求问是否行针。
    一旦行针,就是回光返照。老院判又是顶锅的人,他小心的说道:只能请诸位听一回国公爷的最后一点遗愿。
    若是不行针,这老院判很为难的样子。
    舅兄,你看,你拿一个主意吧。太子只是女婿,这自然还是定国公府的世子,这定国公的亲儿子来拿主意。
    还请行针,咱们这些做晚辈的总要听一听父亲的遗愿。不能让他老人家留着遗憾。更何况太子殿下在此,父亲一辈子忠君体国,定然还想再拜见一回储君。定国公世子的声音有点低沉。最后做决定时,倒没有拖拖拉拉的想法。
    老院判得着准话。这时候自然就去行针。
    这针一下去。不肖片刻后,一直晕睡的定国公是悠悠醒来。他一时间的眼神还是迷离的。好片刻后,定国公似乎是看清楚屋中的儿女。最后定国公是注意到太子。
    请殿下恕臣失礼,臣不能起身给殿下行礼参拜。定国公说话时,他似乎在努力的加大自己的声音。他说的有一点的吃力。
    泰山大人,你们翁婿之间,何需多礼。太子凑到定国公的近前。
    泰山大人,太医为你行的针,此时还请泰山讲出你的心愿。孤做为您的女婿,总要为家翁尽一份心。太子在定国公跟前还是摆着晚辈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