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页

      朕不放心啊,太医院里全是一堆酒囊饭袋,一直没让你母后的病情有起色。乾元帝的怒气是冲着太医院去。
    父皇,母后让儿臣把给她治过病的太医全放走。太子在亲爹跟前不隐瞒事情。真是想隐瞒,哪可能真瞒的住。
    你母后的意思吗?乾元帝又不傻,他一听就知道余皇后这一位发妻的心思。
    你母后还是担忧朕,她总想着朕在青史之上留一个好名声,成为一位天下人口中的好君父。乾元帝的眼中,发妻从来就是一位心灵契合的家人,是最完美的贤妻。
    这不是乾元帝的吹虚。而是在他的眼中,余皇后于他而言是欢喜的爱情,是温馨的亲情。
    余皇后带给乾元帝的就是一个家,一个乾元帝什么时候累了,他想歇一歇时他能一解心中苦闷的家。
    父皇,这是母后再三交待儿臣的事情。儿臣不想母后失望,儿臣答应下来这一件事情。请父皇恕罪。太子起身,又是跪在乾元帝的跟前。这时候跪下来请罪,太子是诚心诚意。
    太子司马楧的心里也不好受。他当然不想放太医离开,那些给余皇后诊过脉的人,太子司马楧一个都不想放走。
    只是这是余皇后的意思,瞧着病中的亲娘吩咐话,那等眼中的温柔,太子司马楧拒绝不了。
    楧儿,你起来。乾元帝唤一声。他的眼中,这一个长子敦厚,是一个仁慈的储君。
    乾元帝一生脾气硬,他是马上打天下的君王。要选择继承人时,这自然是要一个守成之君。这些年里太子监国,乾元帝是看出来,他的太子是有手段的。
    就是宽之以仁,当然也是好事。
    在乾元帝的心头有打算,第一代的开国帝王把一些事情都办了。后代的嗣君是一位仁君,更能让天下和平的传承下去。
    父皇。太子楧还想继续求话,可他瞧见乾元帝的眼神后,他起身。
    朕知道这事情不怪你,这是你母后的心愿。你做儿子的哪有不答应的道理。乾元帝说道:去吧,你稍后就去传话,让给你母后治过病的太医们都离开,都归乡。
    朕总舍不得拒绝你母后的一点心意。乾元帝的心头真是说不上来的难过,又是温馨。
    乾元帝懂得余皇后的这一份温柔,这一份妥贴。
    余皇后在乾元帝的眼中,那就是这天下最合适的国母。皇后之位,除着余皇后外,乾元帝的眼中就再也没有相配之人。
    谢父皇成全。太子司马楧回话时,他的声音是哽咽的。
    乾元帝伸手,他在太子的肩膀上是拍一拍。没用力,这只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关怀。
    最近你多注意身体,朕听说你近些日子批奏章,都是批得很晚。乾元帝不光是关心儿子的治理朝政的能耐,更是关心儿子的身体健康。
    谢父皇关心,儿臣记下了。太子司马楧的眼中,乾元帝是天下间最伟岸的大丈夫。他自然一心向父皇乾元帝学习,就想着给天下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父皇。太子司马楧的态度是迟疑一下后,他是拿出袖中的一份自己写的奏章。
    这一份奏章显然是在太子司马楧的袖中揣着许久,奏章上都有一些温度。不再像是冬天里的一切,带着冷,从骨子里透着冬日的凉寒气。
    太子把奏章递到乾元帝的跟前。他说道:这里面的事情牵扯到许多的叔叔伯伯家。儿臣心有不忍,不是体谅诸位叔叔伯伯的为难,而是替下头的百姓担忧。京城附近尚有这般的纨绔子弟,京城之外,天下各州又是何等的情况?
    乾元帝接过太子手中的奏章,他翻开粗略一看后,乾元帝是怒极生威,他说道:放肆,这些虫豸个个该杀,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乾元帝是真的很生意。
    这上头讲得是京郊的十几桩人命官司,发生这等命案居然被压下去。如今才是捅出来,还是因为太子去查这等事情。在乾元帝的眼中,这是何等的荒唐。
    乾元帝的心头起风暴,他从来不是什么仁慈的君王。或者说乾元帝的感情给着余皇后,给着太子等儿子们。
    乾元帝待天下的百姓有一份朴实的感情,那是因为感同身受。乾元帝又不是天生的造反头子。他会起来造反,那是真的活不下去。
    对于下层百姓的苦,乾元帝这等贫民出身的人,那最有体会。小吏们的狠,官老爷们的龌蹉手段,乾元帝这等小人物出身的更清楚。
    吏治从来是关键。
    治政与办事,在乾元帝的眼中归根结底还是治人。
    这等恶事必需要一查到底。牵连到谁,谁就来担这一个责任。乾元帝很生意,这后果很严重。
    父皇,儿臣请罪。太子跪下来,他说道:此事最开端就在东宫。下头人为着巴结东宫,最初把案子压下来。
    听着太子司马楧的话,乾元帝是怒火更甚。这火当然不是冲着太子。乾元帝对于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储君,那是相当的自信。
    在乾元帝的眼中,太子司马楧是不可能做出这等有害朝廷,有害社稷的事情。
    君为舟,民如水。水能载舟,自然也能覆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