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页

      对于自己主家的家业多大一份,管家最清楚。
    这等家业说舍就舍掉,这莫说老太爷叹一回败家子。就是管家听了,也得感慨一回侯府出身的就是不同。这等家业送到口中,这等大好处也能舍弃。
    管家能说什么?
    管家这时候都不知道应该说什么话,以此来表达他的震惊。
    此事太大,还得老太爷您做主决断。管家最后附合一回,他是拿出一个最不犯错的态度回话。
    我难啊。老太爷继续感慨一回。
    最后还是拿不定主意的老太爷,他准备跟朱弘光使用拖字诀。他把这一回事情详细写到信中,让下头的人快马加鞭的送到京都。他跟姐姐求援军,想让侯府的姐姐给支招。
    这一封信,再快,也是大半个月后才到的京都。
    京都内城,忠勇侯府。
    太夫人在见到弟弟的拜礼与家书后。太夫人是打赏过一回送礼的管事与小厮。然后太夫人是拿起弟弟的家书看起来。
    在书信里,太夫人知道管事的拜礼,在江南时没安排。这是让人在京都置办的。
    太夫人瞧一眼后,她是直摇头。弟弟太破费,侯府哪缺这三瓜两枣的。可这是弟弟给予她这一个姐姐做面子。
    太夫人还是非常感动弟弟一直以来待侯府亲近的举动,这是姐弟之间的感情好。哪怕隔着山与水,这不改血脉上的亲情。
    在看完信后,太夫人却是沉默下来。
    嬷嬷,去请我的好儿媳来一趟。太夫人是说一话。
    嬷嬷应下话,然后去太晖堂请侯夫人。
    当然,更正确的说法,如今的太夫人在忠勇侯府是升一辈。如今她老人家被侯府称一声老祖宗。
    如今的侯府太夫人是魏氏。
    如今的侯爷是朱弘明,如今的侯夫人是曾经的明二奶奶冯氏。
    又过去半柱香的时间,太夫人魏氏来了。
    母亲。魏氏向司徒氏这一个婆母问安。
    你来了,快坐。司徒氏很客气。
    婆媳二人坐着离得近,丫鬟送上茶果点心后,司徒氏打发掉屋中侍候的人手。然后,她说道:来,先吃茶。
    谢母亲。魏氏也是客气,司徒氏让吃茶,她自然就真的吃茶。反正她现在是侯府的太夫人,侯府当家做主的是她的嫡亲儿子。魏氏有底气的很。
    吃过几口茶,婆媳二人都是搁下茶盏后。
    司徒氏是说道:我唤人请你来,是有一件事情想与你商量商量。
    魏氏瞧着司徒氏这般客套,她忙道:母亲吩咐一回就是,有什么事儿能办成的,一定听母亲一定办妥当。
    这事情很大,我说着不算。你这儿说着,也怕做不得主。还得让弘明那儿点头,他是侯府的当家人,他说的才成。司徒氏把事情先摆一摆谱。
    魏氏一听,这是牵连到嫡次子朱弘明这一位忠勇侯的头上。她不多嘴,她只道:关乎到弘明身上,母亲是知道的,我从不管弘明外头的大事。
    不是外头的事情,是咱们自己的事情。司徒氏提一话。
    母亲请讲。魏氏准备听一听婆母寻她来的本意为何?她是真好奇的。
    江南来信,我的嫡亲弟弟有一件事情求到我这儿。儿媳妇你是知道,我嫡亲弟弟没福气,他唯一的儿子,唯一的孙子都没了。如今是孤苦一人。唉。司徒氏是叹气一声。
    可是舅舅想过继一个族里的嗣子。魏氏说道:这般就是小事一桩。
    你那舅舅想过继弘光做承嗣孙。司徒氏说出弟弟的打算来。
    这怎么可以,弘光是朱家的子嗣。魏氏是惊呼一回。这是给吓的。
    我也知道你那舅舅是瞎想。司徒氏这时觉得她总想叹息。这需要叹气的地方太多,糟多不想吐了。
    可你舅舅如今求到我这儿,又是可怜巴巴的讲起往事。你舅舅家的表弟,当年会落下隐疾就是与族里闹矛盾时,被族人打的。因着那落下隐疾,你表弟生下的儿子先天体弱。我可怜的弟弟,你的舅舅如此才会落一个儿子早逝,孙子早夭的收场。司徒氏说着陈年往事。
    这等仇结下,这等怨种下。你的舅舅是不甘心过继族里那些早出五服的族人做嗣子嗣孙。你那舅舅觉得弘光夫妻的孩子,那与他的血脉最近。司徒氏提出这样的一席话。还别说,这一席话有一点打动司徒氏。
    可弘光姓朱,不姓司徒,这传出去好说不好听。这会坏掉弘明的前途。魏氏的眼中,舅舅家的情况再差,那也不能害自己儿子啊。
    魏氏心头想,夫君的舅舅,那比得自己儿子弘明前途要紧。
    这自然有安抚的法子。你舅舅问过弘光,弘光提出一个建议来,若不同意弘光是决计不会同意过继回司徒氏做承嗣孙。司徒氏说出朱弘光的话。
    弘光讲,要他过继,你舅舅这一脉的家业与钱财全部要献给朝廷。这献家业与钱财的事情,自然由忠勇侯府来递消息给皇室。这是忠勇侯府的立场,非是图着司徒氏的家财。忠勇侯府在此事上,那是光明磊落的。司徒氏把话说得明明白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