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页

      将你知道的全部都告诉我!
    南诏国,金国寺。
    太后每逢初一十五都要上香礼佛,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习惯,今日更是有永安郡主谢裕安亲自带兵护送。
    司礼监掌印秦淮在旁随从。
    瞧着里三层外三层的护卫,太后转头看向一同坐在马车中的谢裕安,慈眉善目地嗔怪道。
    你这丫头,我不过是去金国寺上柱香,哪里需要这么多人保护?
    谢裕安靠在太后的肩膀上,撒娇道:姑母这是嫌安儿烦了吗?
    太后无奈地摇摇头,宠溺地轻戳了一下谢裕安的额头,笑而不语。
    谢裕安连忙卖乖,笑着说道:这从大邺城到金国寺少说也要两柱香的路程,这不是怕姑母坐在马车里无聊,特意来跟姑母聊天打发时间的嘛。
    二人一路上闲聊着天,倒不显得路途长,很快便到了金国寺。
    姑母,我扶您下来。
    谢裕安率先跳下马车,随后便转身去扶太后,任由太后搀扶着自己的手,朝着金国寺走去。
    太后虔诚地跪在佛像面前,双手合十,口中念着佛经。
    谢裕安瞧着那十几米高的佛像,都说菩萨低眉,可谢裕安还是觉得面对这么大的佛像太过压抑了。
    与那佛像相比,便是一国最尊贵的太后也显得格外渺小。
    谢裕安不信佛,也听不进去那晦涩难懂的佛经,便打算出去透透气,可是还不等她转身离开大殿。
    便瞧着从远处快步跑来一太监,是秦淮身边的小太监。
    她还从未见过秦淮身边的人有这么惊慌失措的时候,就见那太监在秦淮耳畔耳语了几句,随后秦淮就朝着大殿走了过来。
    见秦淮走过来,谢裕安按捺不住心中疑惑,看着秦淮发问道:可是出了什么事情?
    秦淮并未回答,抬头看着她反问道:娘娘呢?
    姑母正在礼佛。谢裕安转头朝着大殿内看了一眼,此刻一段佛经刚好念完。
    金国寺内格外寂静,故而秦淮和谢裕安在门口说的话,太后一字不差地全都听见了。
    她停下诵经,双眸紧闭,但是手中的佛珠依旧在转动。
    发生何事了?
    秦淮这才微微欠身,就站在殿门外说道:谢将军被北魏将士活捉了。
    你说什么?!在听清楚秦淮说的话之后,谢裕安忍不住拔高了声调,眼中满是难以置信:哥哥怎么会被北魏人给活捉了!
    原本转动佛珠的动作蓦地停下,太后也瞬间睁开了眼睛,手中的丝线突然崩开,那十二颗佛珠滚落一地,不过是眨眼间,便永远串不齐了。
    秦淮转过身,对着谢裕安道:谢将军外出去洛阳峰画风景,被巡逻的北魏将士发现,双拳难敌四手,最终落了下风。
    闻言,谢裕安脸上的血色霎时间褪尽,去洛阳峰画风景,前段时间她送去边关的信里便提到了想要看看洛阳峰的风景。
    再想想不日便是她的生辰,哥哥是为了给她准备生辰礼物这才被抓了。
    谢裕安下意识朝着太后看过去,可是刚一转头便看见太后不知何时躺在大殿中央,晕死了过去。
    徒留下一地的佛珠。
    姑母!谢裕安急声道,秦淮连忙派人将随行太医给喊来。
    太医来给太后检查了一下身体,只说是急火攻心,什么时候醒来说不准,瞧着太后在床榻上昏迷不醒。
    谢裕安再也坐不住了。
    我去找陛下,我要让陛下下旨去救哥哥!
    等谢裕安赶到天启殿的时候,褚泱正低头看着手中不知道从哪里翻出来的闲书看得认真。
    褚泱登基之日不过六岁,现如今也不过十六岁,登基初期,念及陛下年幼,一直都是摄政王褚亦代替褚泱把持朝政。
    兵权在太后侄子永安侯的手上,朝政在摄政王褚亦的手中。
    褚泱倒是落得清闲,整日只能看看这从各地搜罗来的书籍打发时间。
    这谢裕安都从金国寺跑来了,那谢将军被抓的消息,还没有传进天启殿。
    见到褚泱之后,谢裕安跪倒在地,央求道:臣女请求陛下发兵将哥哥救回来。
    褚泱一愣,好看的丹凤眼落到跪倒在地的谢裕安身上,随后站起身,将谢裕安从地上搀扶起来。
    裕安表妹怎么来了?
    谢裕安抬头看着褚泱,眉头紧皱,满脸担忧道:哥哥不慎被北魏人抓了,臣女恳求陛下出兵将臣女的哥哥救回来。
    南诏国明面上的陛下是褚泱,可是谁都知道,在南诏国真正说话管用的是褚亦和太后。
    现如今太后昏迷,褚亦那边谢裕安又不敢去招惹,她也是没有办法了,这才来找褚泱。
    褚泱弄清楚事情之后,眉头忍不住蹙起,怒道:谢将军被抓了这么重要的事情,怎么没有一个人来报!
    谢裕安催促道:陛下快些下旨吧!
    好,朕现在就拟旨。
    褚泱转身,站在桌案前,用毛笔沾着现成的墨,刚打算拟旨,可还不等这笔尖落下,便听见殿外传来。
    太后娘娘驾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