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页

      袁园被徐煦逗得耳垂微微泛红,抬手就要给她一击。
    结果这嗔笑着的举动还没没有落下,袁园就听到身后一个男生发出了一声粗狂的“卧槽!”。
    也不知道是不是这句话会传染,在一秒的沉寂后,班里抑扬顿挫的响起了这两个字。
    除了一心不闻窗外事的左音。
    “小音,你的沈老师又双叒叕得奖了!”
    左音还没有反应过来袁园这句话,就看到她兴奋的捧着手机放到了自己面前。
    校内新闻社的报道已经炸翻了天,加粗的黑体整整占了一大个页面。
    ——沈卿姿沉寂五年,再获意大利国家艺术展金奖。
    左音不敢相信的眨了眨自己的眼睛,心中涌出一股汹涌的喜悦,冲刷着她的大脑与心脏。
    给她向来平淡的情绪增添了一抹抑制不住的激动。
    这就是沈卿姿那天对自己说的武器吗?
    的确用作品说话,是最能将所有的流言蜚语平息的做法了。
    沈卿姿不愧为沈卿姿。
    左音这么想着,口袋里的手机嗡嗡震动了起来。
    左音掏出手机,“沈卿姿”这三个黑体字跳跃在屏幕上,一下一下踩在了她的心尖儿上。
    第三十二章
    十一月的天气渐冷,左音接到沈卿姿的电话就在众人的注视下跑出了教室。
    冷风刮过小脸,留下一片红晕,就像是天边那烧了的半边云彩。
    “老师。”左音停在了沈卿姿车前。
    沈卿姿看着这个有些喘息的少女,对她勾了勾手指,“上车。”
    “哎。”左音应了一声,熟练的坐进了沈卿姿车的副驾驶。
    沈卿姿看着少女罕见的烂漫,心情也跟着跃跃然。
    她启动了车子,道:“我带你去吃好吃的。”
    “不是跟他们去聚餐吗?”左音看着群里叫嚷着沈卿姿请客的对话框,有些担心。
    “那边有我爸爸。”沈卿姿讲道,言下之意就是告诉左音不用担心。
    “那我们吃什么?”左音问道。
    “到了你就知道了。”沈卿姿小小的卖了一个关子。
    车子迎着落日行驶在柏油马路上,穿梭在这座繁华的城市。
    只是左音渐渐的宽敞的柏油马路变成了只有两条行车道的公路,最后车子驶入了一个弄堂口,因为再也钻不进去而停住了。
    沈卿姿在画好的车位停下了车,左音也跟着她从车上下来。
    沿着巷子看出去,视线里都是矮矮的砖墙和老旧的民居楼。
    左音觉得真的难得,在这样一个繁华的城市里,还有另一处跟她家如此相似的遗失之地。
    “跟我来。”沈卿姿讲着便迈入了这个与她格格不入的巷子。
    巷子跟左音家那片很像。
    夜色里做生意的家门前都吊着高瓦数的白炽灯,一颗就亮堂堂的把这一块儿都照的光亮。
    只是这里整修的比左音家要规矩,老旧的居民楼统一用青砖白瓦改造,门店前的小棚子穿插其中,倒有几分民国末期的复古感。
    沈卿姿径直带左音来到了一个面摊前,热腾腾的白起在着寒冷的冬日里只看一眼就觉得温暖。
    这个摊的摊主是一对老夫妇,一个人负责煮面配料,一个人负责收钱招揽客人,满是几十年夫妻的无言默契。
    “阿姿来了,还是老样子吗?”一个听起来苍老的声音传入了左音的耳朵。
    是那个面摊的老奶奶。
    看样子沈卿姿是这里的老熟人了。
    “嗯,两份。”沈卿姿答道。
    老奶奶听到沈卿姿这么说看向了站在沈卿姿身边的左音,“阿姿还带朋友来了。”
    “是我的学生。”沈卿姿答道。
    “挺好啊。”老奶奶脸上颇有些欣喜,她看着左音不由得多讲了两句,“我还没见过阿姿带过学生来呢,好好跟阿姿学,以后也能赚大钱呢。”
    左音不知道怎么回答老奶奶,只点了下头,“嗯。”
    沈卿姿也知道左音不善言辞交际,便道:“我们去找个座位先坐下吧。”
    “好。”左音答着,目光定格在门口的老夫妇,默默的打量着这间店四周,“你经常来这里吃吗?”
    这间店什么样子的人都有,西装革履的,不修边幅的,花枝招展的,素面朝天的。
    这些人都应该是沈卿姿不曾近距离接触的,却因为这一间店而产生了丝缕联系。
    “不太经常了,小时候每天都来。”沈卿姿讲道,“我家之前住在这个弄堂,但是之后城市重新规划,就搬走了。”
    小时候。
    左音念着这个词语出神。
    真想象不到,在这样一间弄堂里也曾经是沈卿姿生长的地方。
    两个小朋友嬉嬉笑笑的从某个胡同踢着一颗球跑了出来,两个小姑娘都扎着同样双马尾。
    一大一小,活泼可爱,笑声都就像那铜铃,清清脆脆的。
    是不是,小时候的沈卿姿也跟她的妹妹这样玩耍过?
    两个人没有等多久,老奶奶就端着面来了。
    剥开雾气,这是一个体态丰腴满脸慈祥的老人,她穿着舒适的粗布衣服,围着一个早已泛黄了的围裙,一双苍老却看着格外柔软的手把两碗面稳稳的放到了两人的面前。
    “阿姿可是好久都没有来了。”老奶奶嗔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