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页

      大家吵了很久,谁都说服不了谁,最后还是崔院士说道:先停一停!这样吧,既然你们意见不统一,那我给你们三天时间,意见相同的人合作一起交一份可行性分析报告上来,我将会根据这份分析报告,从中选出两三种材料,同时进行实验。
    不是崔院士不想对每一种材料进行实验,而是这个实验并没有那么简单,比如说金属材料,使用什么样的成分配比就是个需要无数次尝试的过程。
    其他材料也同样如此,如果每一种材料都进行实验,一方面需要的经费太高,另外一方面需要的时间和人手也太长。
    所以他们只能先选择几种可行性比较高的材料进行实验,万一不行,再考虑别的选项。
    崔院士这倒是一个不错的注意,大家各凭本事,万一没被选上也是自己的分析报告无法说服崔院士,怨不了别人。
    此时,平时原本关系不错的同事,因为意见不同也成了竞争对手,所有人都警惕地看着和自己持不同意见的人,而持相同意见的人则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
    崔院士选择散会之后,众人便分成不同的阵营,各自散开了。
    童一淮机敏地第一时间抢了一间小会议室,得到了同阵营同事的一致赞赏,做科研有时候也就是得抢的。
    温良恭俭让也要看场合,科研是必须寸步不让的。
    就像是陈颂证明皮莱猜想的论文,如果是别人比他先发出来,那么他的论文不说一文不值,至少价值也会大大降低。
    在科研的道路上,抢先手也是很重要的。
    支持陶瓷材料的人还是不少的,关上小会议室的门之后,他们也没有争抢,直接推举了资历最深能力也最强的单教授。
    单教授也不推辞,说道:那我就负责住持一下吧,时间不多,我们先汇总一下大家的情况,你们都先简单说一下你们看好陶瓷材料的理由和陶瓷材料的优势,重复的话就不必说了。从我左手边开始,顺时针顺序。
    三天时间确实不多,众人既然推举了单教授,此刻也没有废话,一个传一个地简单概括了一下自己的论据。
    童一淮和陈颂都听得很认真,其实大家的观点很多都是相同的,和他们的想法也有一些重合之处,当然或多或少也会有让人眼前一亮没有想到的地方。
    总的来说,众人的观点组合起来,还是比较丰富的,应该有一定的竞争力。
    很快就轮到了陈颂,他说道:我的想法基本上和大家之前说的差不多,这些我就不重复了。不过之前半个月的假期,我和师兄认识了一位对陶瓷很有了解的教授,和他了解了一些陶瓷的具体形状,还去一家瓷窑呆了几天,对陶瓷材料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陈颂说的稍微有点多,但都言之有物,大家也都听得很仔细。
    陈颂说完就轮到童一淮了,童一淮笑笑说道:这件事情我之前和师弟讨论过,我们两个人的想法都是一样的,该说的师弟都说完,我就不说了。
    在场都知道他们有多亲密,对此也没什么奇怪的,很快就轮到了下一个人。
    等所有人都说完,单教授说道:大家的想法都很好,基本上也都已经很全面了,我这里就补充两点
    单教授能够被推举为领头人,自然也是很有两把刷子的,他以前就对陶瓷材料有很深的研究,此时一开口就说到了众人没有注意到的点子上,收获了一阵认同的点头。
    说完自己的观点之后,单教授又道:只有三天时间,我们最好是明天就把分析报告写出来,留一天的时间查漏补缺。这样,我根据刚刚大家的论述,分配一下任务,每一个人把自己负责的材料整理出来,然后我来进行统一整合。
    这个安排很合理,而没有人但对,单教授就好安排了,大家领了自己的任务之后,就第一时间离开小会议室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里去查论文整理材料。
    他们同事的情况也跟他们差不多,即便他们的统合没有他们陶瓷组这么顺利,但毫无疑问的是,大家都在争分夺秒。
    如果说他们陶瓷组抢到小会议室的时候,还遭到了不少白眼,等到他们出来的时候,根本没人有空多看他们一眼。
    而等到分析报告交上去,大家终于闲下来之后,所有人面面相觑,看到的都是一双双熊猫眼。
    崔院士拿着分析报告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考虑,所有干脆给所有人放了一天假,让他们好好补个觉。
    假期回来就直接投入到了过分紧张忙碌的工作中,陈颂确实感觉蛮累的,放假一天也完全不想离开研究所,只想躺在宿舍里睡觉。
    童一淮身体比陈颂好,因此感觉也好一些,还能整理整理宿舍里的东西,给花花草草浇浇水什么的。
    田爱国打电话过来的时候,童一淮正在浇水,陈颂则瘫在床上半梦半醒,一动都不想动。
    童一淮一手接了电话,一边说话一边继续浇花,说。
    田爱国:啧,这么冷漠?忙吗?
    童一淮不为所动地说道:不忙,有事说事,没事挂了。
    田爱国:就是问问你们,要不要艾叶茶。
    童一淮顿了一下,奇怪地问道:艾叶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