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页

      陈颂伸出手,正好接住了一片花瓣,低下头还能嗅到它浓郁的香味。
    然后他张开手指,让花瓣从自己的指缝间滑落,打着旋儿落到旁边的泥土地上,化作春泥更护花。
    陈颂抬头看着童一淮,嫣然含笑,说道:师兄,我们一起拍几张照片吧。
    童一淮伸手和陈颂交握,好。
    伍凡用陈颂的手机帮他们拍照,他的拍照技术还算可以,反正不是直男视角,不说很有艺术性,但就普通人的眼光来看反正是挺好看的。
    可能,这也有童一淮和陈颂的颜值,以及梅园的美景加成。
    两人兴致勃勃拍了许多合照,当然也拍了不少风景照和单人照,然后来到了这座梅园的制高点,一栋三层的小楼。
    梅园主打的风格就是古风,虽然并没有完全仿古,但多少有点那么个意思,这栋三层小楼类似于古代的酒楼,建筑风格同样是仿古风格的。
    进入一楼的大厅,就可以看到里面摆放着一张张古色古香的桌子,穿行其间的服务员也都穿着款式统一的汉服,女服务员还梳着仿古的发髻,同样是统一的发式。
    看到他们进来,有一个服务员过来询问,请问几位?坐楼下大厅还是楼上雅间?
    童一淮答道:六位。三楼靠窗的雅间有吗?
    有的,请随我来。服务员面带微笑,领着他们沿着木质的楼梯上到了三楼,推开一个门额上写着暗香疏影的房间。
    虽然是理科生,但他们中学的时候也学过这个词的出处,林逋的《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是赞美梅花的诗句。
    走进雅间,首先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副屏风,屏风上绣着一副梅花图,仔细观察可以看得出来应该是机绣的。
    但考虑到手绣这样一副巨大屏风的价格,以及梅园运营成本,陈颂对此也完全能够理解。
    绕出屏风之后,整个雅间的布置才展现在他们眼前。
    一张正好可以做六个人的方桌就放在靠窗的墙边,一左一右两个位置正好可以看到窗外的景色,其他座位虽然距离窗户稍远,但也可以看到窗外稍远位置的情况。
    除了桌子之外,一边的墙边还放着一个柜子,另外一边则是一个用木质屏风隔开的洗手间,洗手间的门边挂着香包和活性炭包。
    雅间的墙壁上画着壁画,壁画并不是很满,只是寥寥几笔稀稀疏疏的梅花枝条。
    服务员给提醒了他们可以扫桌上的二维码点单,然后就退了出去。
    在山上吃了几个月的大锅饭,陈颂还真有些想要吃点不一样的了,点了许多特色菜,还有他比较想吃的菜,童一淮他们也点了一些。
    虽然外面看起来很仿古,但明显可以感觉到小楼里是安装了中央空调的,温度比外面高了很多,即便打开了窗户,也没有感觉到冷。
    从窗户往外面看过去,可以看到一片的粉色,而粉色中偶尔可以看到的仿古建筑的屋顶。
    陈颂转过头看着对面的童一淮,说道:师兄,这里很漂亮,完全不比国内最有名的那个梅园差。
    童一淮笑道:这里确实很漂亮,不过比起那个梅园差了一些历史的底蕴,而且人家那个梅园的建筑可是真的古建筑。
    陈颂歪着脑袋思考了一下,点头说道:师兄说的对。
    不过陈颂还是很喜欢这里的风景,他在窗口的位置,用手机拍摄了一张全景图。
    收起手机,他有些好奇地说道:这个梅园看起来维护和建设的成本都不低,但是他只在附近有名气,只能吸引附近的游客,而且应该只有梅花开的时候会有比较多的人过来吧,真的能收回成本吗?
    这个童一淮也不知道,他并没有去哪里玩,就要把那里研究一番的习惯。
    倒是伍凡说道:其实这个梅园名气不小的,虽然不能辐射全国,但是附近省份基本都知道这里,每年都有很多人在梅花盛开的时节来玩。至于平时,梅园虽然没有现在这么漂亮,但是也有其他一些项目,比如梅园里也种了其他季节开房的花卉,另外还有露营、自助烧烤之类的活动。
    他们种的梅花也不是纯粹观赏性的,所以这个梅园还会出售一些梅花制作的周边物品,还有腌梅子之类的零食。我看评价说,他们做的腌梅子,还有梅子酒之类的,味道都很不错。
    陈颂感觉有点兴趣,这样啊,去哪里能买到呢?我们走的可以买一些零食,得多买一些,可以分给仁珈珈他们。不知道江总工他们感不感兴趣。
    伍凡不太能想象江总工他们吃零食的样子,虽然梅子这种零食本来也不是专属年轻人的。
    童一淮说道:可以多买一点,就算江总工他们不要,腌制品或者果干也可以放挺久的。
    伍凡也说道:我查了一下,梅园入口旁边的游客中心可以买东西,包括梅子制品和其他一些梅园的周边。
    这个时候,有人敲了敲雅间的门,您好,上菜了。
    他们点的菜,一道道源源不断的上来,知道所有菜全部上齐,服务员才退了出去,并重新关上了雅间的门。
    看起来还不错啊。陈颂擦了擦手,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夹了一块绿油油的凉粉放进自己的碗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