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页

      杨然一句话把史夫人哄得眉开眼笑,让师徒两继续说话,自己进了厨房去做饭。
    史院长在一边笑眯眯地看着,不得不说杨然的能说会道但是有原则,也是他欣赏杨然的原因之一。
    毕竟杨然虽然聪明,但聪明的有限,史院长很清楚地知道他是个和自己一样的人,将来在科研上的成就肯定也是有限的。
    但谁说他们这些搞行政的就没有贡献没有成就呢?
    这种想法,也正是史院长愿意给杨然提供这么多帮助的原因之一。
    而且,正好他们唯一的女儿今年过来回不来,有杨然在哄夫人开心,史院长也乐意。
    史夫人进了厨房之后,史院长将杨然带到了自己的书房,问道:简历发过去了吗?
    杨然点头说道:老师,我昨晚就发过去了,改了几十遍生怕有什么错漏,您要不要帮我看看?
    史院长摆摆手说道:你都博士毕业了,我还帮你看简历呢?而且发都发过去了,我现在看有什么用,倒是面试你要好好准备。
    杨然点头表示明白,又道:老师,您说我该往什么方向努力啊?陈博士喜欢什么样的人?
    史院长伸出手指点了点他,说道:我这个后门,你走一次就够了,剩下的就看你的能力了。至于陈博士,他喜欢人品好有能力的人。
    杨然苦着脸说道:老师您这样一说,我还真担心起来了,人品我还是有自信的,但能力您也知道,我可不能和那些天之骄子比。
    史院长轻轻一笑,说道:反正你实事求是地说就行了,至于能力我倒觉得你这次的机会不小。
    杨然靠近史院长,神神秘秘地问道:老师,您是不是有什么内幕消息啊?
    史院长喝了口茶说道:你为什么我这么推荐这么简单吗?杨然啊,我以前就告诉过你,我们这些天赋平庸的想要做出一番事业,就需要比别人更多一番努力,不要看不起钻营,要看不起的那种没有底线的钻营。
    杨然点点头,老师您的教诲我一直没忘,也一直是这么做的。
    史院长继续说道:我不妨告诉你,陈博士以前算是小小得欠过我一个人情,这个人情我一直没有用,现在用来换你的这个面试机会了,就是因为我觉得你如果能够得到面试机会,希望还是不小的。
    杨然有些感动,老师
    陈颂现在可是夏国学术圈炙手可热的人物,他的一个人情有多大的价值可想而知,但老师却用在了自己的身上,杨然没法不感动。
    史院长微微一笑,他付出了什么自然也要从学生知道,但他也不是会一直强调这点的人,继续说道:昨天我看到陈博士发的朋友圈之后,立即就联系了我在蓝地研究所的师弟问了情况,大概了解了陈博士他们想要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倒也是不是什么不能说的事情,我先大概跟你说一下情况吧。
    杨然伸手给史院长续上茶,老师您说。
    史院长道:陈博士招人是为了他和童一淮童博士合作的一个算是武器研究的项目,其实核心是变压器小型化。陈博士和童博士都是研究所另外一个大型项目的研究员,这段时间非常忙碌,也顾不上这个项目,所以想要给这个小项目在招两个研究员,减轻其他研究员的压力。你明白了吗?
    杨然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也就是说,陈博士需要的话,能力只要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就行,并不需要多强,重要的是能干活。
    史院长露出了孺子可教的表情,点点头说道:是的,据我师弟讲,那个项目的研发路线是陈博士和童博士全程指导的,并不需要其他研究员有多强的研发天赋,只要别拖后腿能干活就行。实际上除了这次新招的两个人之外,项目组的其他研究员也都是年轻人,本来就是给研究所里的年轻人练手用的。
    现在杨然总算明白史院长为什么说他希望很大了,他在科研上虽然总是缺点灵性,但是他的经验是真的丰富。
    从本科时期开始,到了研究生的时候,他日常在各种各样的项目组和实验室里打杂,什么样的活都干过,杨然敢说同龄人里面有他这么丰富的经历的很少了。
    至于说和他们不是同一辈的,已经有所成就的不至于跟他们抢这种机会,而混了那么多年也没混出什么名头来的,难道还能比他们年轻人干活积极吗?
    史院长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他想明白了,继续说道:虽然只是临聘,也不是特别大的项目,但是这对你来说绝对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虽然陈博士和童博士都不常在项目组里出现,但是项目组的其他研究员都是有来历的,很多都是院士的学生。该怎么和这些人结交,该怎么让陈博士他们记住你,这不需要我教吧?
    杨然郑重地说道:老师您放心,我不会让您失望的。
    从史院长这儿回去之后,杨然就开始认真准备面试,初六早上出门的时候,更是检查了好几遍简历和仪容,反复确定没有任何问题才出发。
    作为土生土长的幽州人,杨然非常熟悉幽州的路况,算上了堵车的时间之后,顺利地提早半个小时到达了京华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