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页

      童一淮:虽然师弟这么说,但我还是要澄清一点,其实以师弟的能力,即便没有这次机会,他也是能够崭露头角的,只是时间可能会晚一些,我很高兴能够成为师弟在科研道路上的领路人。
    说着,两人又是相视而笑,空气中充满了粉红色的泡泡,宫蓝莫名觉得自己好像有点多余。
    接着,童一淮继续说道:至于我自己的话,其实倒是没什么特别的,真要说的应该就是走后门吧。我以前就和我的老师唐树茂院士,后来进入京华大学学习之后,老师觉得我的能力还行,就问我要不要去他的课题组打杂,那我肯定愿意啊。
    宫蓝一瞬间有点无语,两位教授之间的缘分真是让人羡慕啊。陈教授,我了解到,您一开始研究的方向是物理学,当然现在您也在物理学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毫无疑问,您在数学领域的成就更加让人震惊,那您现在是否又把重心转移到数学领域呢?您如何平衡在两者上花费的时间呢?
    陈颂说道:这个问题其实我之前也谈过,我对数学和物理同样感兴趣,两者都不打算放弃。就目前来说,我确实是同事在进行数学和物理学的研究,要说在上面花费的时间的话,可能花费在物理学上的时间会更多。但是和数学这种纯粹理论的学科不同,物理学就算是理论研究,也很完全抛开实验和观测的依据,有时候需要更多客观条件。
    宫蓝问道:您的意思是,我们的实验和观测手段,限制了理论物理学的发展吗?
    陈颂认真地说道:确实有一些限制。其实从某方面来说,理论物理学和数学有些像是,理论物理学家们提出的理论,很像是数学猜想,只是一个猜想,我们觉得很可能是对的,但是无法证明它是对的。数学家要证明一个数学猜想,需要的是数学工具,需要的是数学家的聪明智慧。
    但是物理学不同,一个物理学理论想要得到彻底的证明,需要实验和观测的证据。当然,不管是数学的猜想,还是物理学的理论,在得到证明之前,都不妨碍我们假设它们是正确的,并且直接哪来使用。我这样说,大家可能无法理解清楚,比如说标准模型理论,就是目前粒子物理学领域非常重要的一套理论,它看起来是正确的。
    为什么我说看起来呢?因为它就像是一个预言,而我们后来对粒子物理学的研究和发现,基本上都符合这个预言。但是至少现在我们还不能说它一定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它依然有无法解释的部分,这个预言还不能说完全实现了。类似的物理学预言还有很多人都听说过名字的暗物质。
    物理学家们认为,宇宙中存在暗物质,目前也确实有很多侧面的证据证明,宇宙中确实存在一类我们暂时无法观测到的物质,也就是暗物质。我们普遍认为,暗物质是确定存在的,它看起来确实是存在的,但我们无法断言说暗物质是一定存在的,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到它。
    宫蓝认真听着,陈教授的解释我有点听明白了,虽然我还是不懂什么标准模型和暗物质,但是您想要表达的意思我听明白了。数学猜想的证明靠数学家的逻辑推理和计算,而物理学理论的证明却要依靠实际的实验和观测结果,对吗?
    陈颂微笑点头,对,就是这个意思。
    宫蓝也笑着说道:我以前一直觉得物理学和数学都是很神秘的,但是听陈教授您这样一说,突然感觉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们也变得可爱起来了,好像在玩猜谜游戏一样。
    陈颂笑道:你这样理解其实也不算错,尤其是对数学来说,研究纯粹数学的数学家肯定都喜欢解谜。因为很多时候,数学家研究数学并没有什么目的,只是因为问题就在那里。
    宫蓝:这听起来真的非常有意思,除了这些问题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太难了,光是理解它就很难,更别说去解开它了。那么我能问一下,陈教授和童教授现在在做什么研究吗?
    陈颂:当然可以啊。数学方面的话,我现在依然在进行孪生素数猜想的研究。而在物理学领域,我目前研究的课题就是刚刚说起的暗物质,我正在试图从理论上寻找找到神秘的暗物质的方法。
    童一淮也说道:目前来说,我同样在进行物理学的理论研究,只是课题和师弟不同,可能也是目前物理学界很多同仁同在研究的课题,关于希格斯粒子的性质。
    宫蓝:我了解目前我们的科学家认为,暗物质所占的质量要远超过我们所能观测到的明物质,我有点期待陈教授的研究成功,能够尽快让我们一睹暗物质的真容了。还有童教授对希格斯粒子的研究也很让人期待啊,当年我们的科学家对电子的研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不知道希格斯粒子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宫蓝:说了这么多高大上的,我们来聊点接地气的吧。我们都知道,陈教授和童教授参与了《大国崛起》的拍摄,能不能说说你们为什么会答应去客串呢?
    陈颂:其实我们一开始是不想去的,我们是搞科研的,也不会演戏,不过当时导演我们就是演我们自己,正常什么样就什么样,不需要什么演技。然后当时科技部也说拍这个电影主要是为了宣传我们国家的科技发展,而且老师他们也都参加了,我和师兄就说考虑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