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页

      事实也确实如此,领奖的时候,只有陈新雨一个人跟他一起去了瑞典。
    陈新雨毕竟是年轻人,对于有机会能够参加诺奖晚宴还是充满了兴趣的。
    实际上,上次童一淮获奖的时候陈新雨就想去了,只是当时公司正好有重要的项目,她不能走开。
    虽然那个时候陈献主动表示可以接手她的工作,给她放个假,但思考再三之后陈新雨还是决定留在公司,理由是错过了童一淮的颁奖晚宴,她还可以等陈颂的,总会有机会的。
    诺奖的奖牌每年都没什么区别,但获奖证书却是每个人都不一样的。
    诺奖委员会还在获奖名单公开之后,请专业的画家设计买个人的获奖证书的图案,并且图案还要和他们获奖的理由有关系,有时候真的是非常为难画家了,但对于获奖者来说这确实是一份非同寻常的惊喜,也很有纪念意义。
    而陈颂拿到的获奖证书就非常有设计感,似乎是因为暗物质带了个暗,所以证书的底色也是暗色的,上面绘制了暗物质粒子的相关示意图,以及陈颂在那篇论文里用到的一些主要的公式。
    按照规定,出席诺奖晚宴都要穿西式礼服或者本民族的民族服装,所以和童一淮当年获奖的时候一样,陈颂也穿了传统的玄端礼服。
    这套礼服其实是和童一淮那套一起定做的,平时没怎么穿过。
    之所以会做这样一套礼服,还是为了和童淑离的汉服配套,他们全家都做了一套,能够在这样的场合用上也是意外之喜。
    *
    作者有话要说:
    之前好像一直没机会,也总是忘记。
    说明一下,现实里的东方超环,位置其实不是很偏僻的,因为这个真的不是很危险。
    忘了说,完结期有点卡,再加上腱鞘炎,日六好像做不到了,但是会保持日更,写多少发多少。
    第119章 羲和反应堆 完结倒计时1
    不管怎么说, 获得诺奖对陈颂来说都是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但绝对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从瑞典回来之后,这就已经是过去式了, 他并不打算靠着诺奖的名头过一辈子,任何一个有资格拿诺奖的科学家大抵都不会有这样的想法。
    所以收好奖牌和证书,把他们和童一淮的那一份放在一起之后, 陈颂就重新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但就像曾经童一淮获奖的时候那样,陈颂的获奖也在夏国的社交网络上掀起了一阵狂欢,几乎人人都知道,夏国有一个很厉害的叫做陈颂的物理学家因为研究出了暗物质而获得了诺奖物理学家。
    有些记忆力比较好的, 可能还会觉得这个名字有点耳熟,或者干脆记得曾经有一个获得菲奖的数学家也叫这个名字, 然后发现他们就是同一个人。
    因为很快, 媒体也开始大肆宣扬, 陈颂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既获得过菲奖又获得过诺奖的科学家。
    夏国人总有一点第一的情节, 而陈颂的这个第一也确实非常厉害, 完全可以去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的那种。
    跨学科的天才有很多,但获得两个不同领域的最高奖项, 在两个不同的领域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的,就只有陈颂一个, 而他是个土生土长的夏国人, 甚至没有出国留学过,这极大地反击了某些诋毁夏国教育水平的人。
    其实, 获得过菲奖的物理学家也有, 他们也未必就没有诺奖得主的水平, 只是有时候总是缺了点运气。
    比如说提出M理论的物理学家爱德华威腾就曾经获得过菲奖, 不过因为他的M理论还有许多争议, 也并没有能够得到实验的证明,所以看起来有生之年,他可能和诺奖都不会有什么缘分了,毕竟想要证明M理论目前还看不到什么希望的样子。
    也不是没有一些天生想法和别人不一样,或者干脆拿了境外势力的钱的,在网络上用各种方法诋毁陈颂。
    但现在的陈颂在大多数夏国人眼里,就是国家的骄傲、民族的骄傲,给他吹彩虹屁才是政治正确,只是质疑的最多被教育一通,要是敢直接诋毁抹黑的,一举报一个准,民警直接上门□□。
    不过所有这些都和陈颂本人没什么关系,他正带着人进行羲和反应堆最后验收工作。
    首先的重中之重,就是安全性能,这也是任何工程都必须排在首位的。
    正是这种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的精神,这么多年夏国的重大工程项目,才几乎没有出过什么危急人命的事故,不像是隔海相望的某个国家送上天的载人飞行器都已经牺牲过好几批优秀航天员了。
    之后就是反应堆本身的性能,实际上在最后的验收之前,各小组都已经检查过很多遍了,验收工作也确实没有发现问题,顺利完成。
    陈颂停下脚步,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声音平稳地说道:很好,按照原计划准备点火实验,第一次点火预计反应堆运行时间30分钟。
    因为是第一次点火,很多东西可能需要二次调试,所以陈颂定的目标不算很高,这只是一次尝试。
    童一淮闻言笑道:按照我们的估算,目前的反应堆点火之后可以维持反应的时间应该远远超过半个小时。
    陈颂笑看了他一样,说道:这是担心万一没有达到预期你们失望,不如把期望值调低一点,维持的时间能久一点自然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