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页

      殷予怀点头:“是,那宫人说,他能让这树再活三月。”
    书青没有再说什么,这半年以来,他已经说的够多了。书青心中明白,他劝不醒殷予怀。
    看着船只远去的背影,书青愣愣地看着远方,许久许久。
    儿时相伴,幽州的十二年,他们一同回到汴京,又是八年。
    他看着殷予怀一步步登上高位,一步步在手中攥紧权势。
    算计,权谋,那些曾经与殷予怀朝夕相伴的东西,在这半年之中,距离殷予怀无限地近,却又距离殷予怀无限地远。
    近是为了离开,远是离开后的结局。
    书青永远忘不了殷予怀那日的模样。
    殷予怀散着玉白的衣带,从满是酒盏的窗台上跌落,最后倾倒在一片酒香之中。
    零落的酒,失意的人,四处满是酒盏,人恍若七分醉意。
    他知殷予怀千杯不醉,故而一切都是谎言。
    也便知道,殷予怀这半年来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某一日的离开。
    不止是离开汴京,也不止是离开幽州。
    而是,卸下所有包袱,风轻云淡地离开这世间。
    唯有殷予怀于这世间风轻云淡,才是...去寻他心中的那个人。
    书青看着船只慢慢飘远,他看见一棵干枯的桃树,在他眼中晃啊晃,晃啊晃,仿佛下一刻,便要落下来粉色的花。
    *
    从宫中带出来照料桃树的宫人,名为杨三,最初有些害怕殷予怀。
    那是皇城的太子殿下,是大殷的储君,本该是他一个小小的树奴一生都见不到几次的贵人。但是如今,他杨三却和这位贵人在同一艘船上,还要一同去幽州。
    最初,杨三是有些害怕的,但是后来,又过了一两日,杨三便一点都不怕了。
    在杨三眼中,他总是淡着眸,沉默地坐在船只之中,一坐便是一天。
    就像,他身旁那棵枯树一般。
    就像,他就是那棵枯树一般。
    早已,等不来春日。
    冬日寒凉,去往幽州,他们本不该行船。
    那时殷予怀只是淡淡问了一声:“水路和陆路,谁能更快一些?”
    杨三思索一番:“水路,水路快一日。只是冬日,水路寒凉,陆路会舒适一些。”
    殷予怀没有怎么犹豫,便轻声说道:“那走水路吧。”
    主子有令,杨三如何敢不从。
    他们便走了水路。
    水路真的很冷,杨三驶船时,总是会对殷予怀说:“殿下,外头冷,您快些进去。”
    殷予怀每次都只是淡淡摇摇头,望着轻轻划开波痕的水面:“孤不冷。”甚至在有一次杨三说多之后,轻轻饮下了杯中的酒:“不冷,反而太热了。”
    那时细雪飘落他的肩头,他仰起修长脆弱的脖颈,淡淡地饮完了一壶酒。
    偶尔,他看一看身旁半枯不枯的桃树,用手轻轻地抚摸它干枯的树皮,看着手一碰便要掉下来的树屑,眼眸也如同那些向下坠的褐色的树屑一般,缓缓地向下垂。
    酒盏也就缓缓坠在地上。
    杨三这时候再看过去时,便发现殷予怀恍若醉了般,但是过些时候再看过去时,眼眸中又只有淡淡的一片。
    如霜如雪,淡漠而贫瘠。
    在殷予怀身上,杨三没有看见宫中那些贵人的高高在上。
    只是觉得,如何看,殷予怀那棵如枯木一般的心,也不在这世间。
    直到殷予怀被那个身着素净白裙的女子撞到之前,杨三都是那般想的。
    *
    酒楼大堂中。
    殷予怀淡淡用起了膳,即便他只是身着一席云白锦袍,头上简单簪了根木簪,也吸引了许多人的注目。
    毕竟,清贵的气质,是衣饰掩不住的。
    杨三有些忐忑地看着周围,心中叹了叹气,是他的问题。
    他从前不知晓,原来这种大酒楼的包房,是需要提前订的。
    那时,店小二满怀歉意上来:“两位客官,包房如今已经没有了,只有大堂有位置了,您看——”
    杨三刚想拒绝,殿下什么身份,怎么能在大堂用膳。
    杨三还未张口,就听见一盘的殷予怀淡淡说:“那便大堂吧,不麻烦了。”
    小二连连道歉,杨三心中提起一口气,待到殷予怀在大厅坐下时,杨三心中还是觉得不可置信。
    他小声说道:“殿下。”
    殷予怀没有抬头,淡淡说了一声:“出门在外,别这般唤我。”
    杨三立马改口:“公子,幽州酒楼很多,小人为换个酒楼。”
    殷予怀淡淡摇头:“不用了。”说着顿了一下:“你也坐下吧。”
    杨三忐忑坐下,便看见一向不怎么说话的殷予怀,罕见地同店小二交谈了起来:“小哥,我们初来幽州,对膳食不太熟悉,小哥能够帮我们推荐一二?”
    不等殷予怀看过来,杨三忙将银两递了上去。
    店小二脸上绽开笑:“用不了这么多,我立马用这些去为公子布置一桌膳食。”
    杨三忙接道:“麻烦小哥,剩下的就给小哥了。”
    殷予怀没有再说话,只是看着茶水倒影中,他头上的那根简陋的木簪。
    他眼眸柔和起来,轻声在心中说道:“鹂鹂,你看,我们到幽州了。这里是幽州最大的酒楼,听说膳食,能媲美宫中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