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页

      高院墙,修望楼,挖密室。
    消息传到裴显的耳里,他免不了想多了。
    “阿鸾吩咐下去的做法,不像是在修缮公主府,倒像是在防备乱兵围攻。”他捧着茶盏悠然问,
    “今天又盯着我的京畿防务绘图不放。可是最近听到什么了不得的风声?说来给小舅听听。”
    姜鸾当然不会认。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只是揣测罢了。京城上一次差点就被攻破了,谁知道会不会又破第二次。”
    她半真半假地道,“上次被吓破了胆,好容易有了自己的宅子,多备着些后路,有备无患而已。”
    裴显不大信。
    “真的?”他坐回去,喝了口茶,“今天看来是听不到阿鸾的实话了。”
    裴显把茶盏搁回矮几,砰的一声清脆瓷响,“你一直想要八百户食邑的实封。”
    “嗯?”姜鸾倒有些诧异,“这事儿不是早已经不成了?怎么突然又提起来。”
    “事情不好办。但裴某多花些心思去办,倒也不是办不成。”
    姜鸾一听便明白了。
    钓竿上明晃晃地上了鱼饵,和她在谈条件。
    先前她这条鱼不够大,不够额外地花心思为她筹办鱼饵。如今她的分量够了。
    但香饵放出来不代表鱼就要去咬钩,她回应了一句,“小舅要什么。”
    “要你一句实话。”裴显单刀直入地问,“你的消息,是不是从晋王府来的。晋王传过来的到底是什么消息。”
    姜鸾一听便叹了口气。
    她重新懒散地盘膝坐回去,靠着身后的白墙,指尖勾着乌黑发尾,懒洋洋地在指尖绕了几个圈儿。
    “看来八百户的实封是要不到了。实话已经说给裴小舅了,都是我自己瞎想,跟晋王府没关系。”
    “是么。”裴显弯了弯唇。
    他也不急,反正人就在面前,他有的是耐心,慢悠悠转着圈子套话,
    “讨要五十军匠,不算是什么大事情。你遣府上的长史过来说一声就可以,何至于堂堂公主亲自登门?除了要军匠,还想从我这里探什么消息,亦或是想给我传什么消息,都直接说。说到彼此痛快了,八百户的实封,小舅也不是给不起。”
    八百户实封的诱饵明晃晃地钓在面前,诱惑着实不小,但姜鸾不觉得今天就能吃到这个诱人香饵。她想了想,索性换了个话题,
    “卢家倒了,抄了京城本家大宅,小舅这回吃饱了吧。——手里不缺钱了?”
    裴显淡笑不答。
    “怎么,见者有份,这才是阿鸾今天登门的目的?”
    姜鸾摆摆手,“别,再穷也不至于上门打秋风。今天登门真的是为了查漏补缺。除了借军匠,也想问问小舅手里的城防哪里容易出纰漏。”
    她玩笑般指着自己,“知道小舅心里想什么。我在军务上是不折不扣的外行人,比起你这内行人差远了。但说不定哪里灯下黑呢。”
    “就比如说——”她掰着手指细数,
    “从我家后院新建的望楼往东北方向望,小舅你的兵马元帅府里的动向看得可清楚了。清晨你出门啦,早上跑马场练兵啦,卢家人被提去东西两边跨院里提审啦,通通一览无遗。我的望楼上还放了几把强弩,两人拉开,可以射出五百步——”
    裴显听着听着,脸色逐渐沉了下去。
    他打断姜鸾的描述,“你府里修的望楼有多高?”
    姜鸾估算了下,“二十尺往上吧。”
    裴显立刻扬声召了门外等候的亲兵进来。
    “传我谕令下去,在兵马元帅府的东南西北四处角落,赶修四座望楼,派人值守,眺望四处不寻常的动静。”
    亲兵立刻大声应下,“尊命!”
    奔出去几步,又回来问,“敢问督帅,四座望楼修建多高?”
    裴显的右手搭在长案上,轻轻地叩了几下,“三十尺。”
    “是!”
    亲兵飞奔出去传令,脚步声远去,静谧的书房陡然安静下来。
    姜鸾双手按着膝盖,乖巧地坐在原处,和面色不太好看的裴显对视了一眼。
    她感觉有必要确认一声,“贵府上如今也忙着修望楼了。那我之前借的五十军匠……”
    裴显手里稳稳地托着茶碗,从容喝了口茶,“不会少了你的。”
    姜鸾又问,“小舅如今扳倒了卢家,金山银山手中过,但亲兄弟也要明算账,我们虽说舅甥情深,一分一厘也还是要细算清楚,我都懂的。那五十军匠的工钱……”
    裴显喝茶的动作顿了顿,视线落在茶碗上。
    茶汤喝去一半,隶书字体的‘心平气和’四个大字便从茶碗沿处露了出来。
    “都‘金山银山手中过’了,再敢收你的工钱,‘锱铢必较’四个字只怕从此贴在裴某身上,再也撕不下来了。”
    他凉笑一声,“免了。”
    姜鸾满意了。
    她今日过来晃了一圈,该要的都要到手了,从未踏足的兵马元帅府也探过了,想看的京畿布防绘图又不给她看,她便琢磨着要告辞。
    裴显不放她走。
    “马上就是饭点了,贵客登门,怎么好不留饭。”他抬头看着窗外残余暑气的明亮初秋日光,吩咐下去,
    “午食给汉阳公主多准备一份,就按平日的饭食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