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页

      徐公公虚掩了殿门,慌慌张张地往里传话。
    令人窒息的安静夜色里,去而复返的脚步声显得格外明显。
    徐公公大开了殿门,手持拂尘退到门边行礼,“——圣人传诏晋王殿下进去。”
    晋王还在门槛边犹豫不前,身后的尘谋士催促地轻推了一把。
    “紫宸殿今夜值守的禁军全在殿外,并无反抗之意,臣等替殿下在外看守着。殿里除了重病的圣人,只有几名老弱内侍。王相听闻圣人病危,正在赶来的路上。”
    尘谋士低声道,“殿下带十名精兵进殿,听侯圣人遗诏足矣。”
    晋王回头不安地问,“如果小王进去了,圣人他没病危如何……”
    两位谋士成竹在胸,“京城人心所向,今夜大局已定。不是获取遗诏,就是获取东宫主位。只等王相等老臣赶来定夺。”
    寝殿里的空气沉闷凝滞,门窗不开,又早早地生了炭火,还有苦涩药味,各种味道混杂在一起,不怎么好闻。
    延熙帝躺在床上,脸色蜡黄,唇色发白,眼底却赤红,人瘦得几乎脱了形,确实一副极不好的模样。
    几名御医汗如雨下,跪在龙榻边诊脉。
    延熙帝无力地挥挥手,把御医打发出去了。
    “二郎,你总算来了。朕想见自己的兄弟一面,难哪。”他嘲讽地说。
    晋王听到从前熟悉的称呼,幼时兄弟交好的往事忽然从记忆里升腾起,桩桩件件盘亘心头。
    他想起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句古话,眼眶不受控制地红了,快步上去,跪倒在龙榻边,含泪唤道,
    “长兄,弟弟来了。”
    延熙帝的眼皮睁开一条细缝,露出发红的眼珠,直勾勾地盯着他。
    “二郎,过来说话。”他无力地伸出手去。
    晋王膝行两步,握住延熙帝暴瘦的手,侧耳过去聆听长兄的遗训。
    几个宫人搀扶着延熙帝撑起半身。他凑近了晋王的耳边,嗓音沙哑地说,
    “二郎,你长大了。娶妻生子,传出了贤名,身边也有了追随的臣子和谋士。心思也大了,敢夜里带兵进朕的紫宸殿,逼宫来了。”
    “但你自个儿……还是从前那个蠢货。”
    晋王吃惊地倒退一步,松开了长兄瘦到青筋暴起的手。
    身后传来接连几声噗通倒地的声响。
    他带进寝殿里的十名精锐亲卫被数倍数目的悍兵从后方同时扑倒,勒颈割喉,连呼喊声响也未发出,闷哼倒地。
    龙床两边垂落的重重帷幔后冲出数十披甲军士,盔甲刀具并非宫里的禁卫样式,对晋王也毫无京畿守军见面时的敬重畏惧。
    不等晋王惊愕的叫喊声冲出喉咙,迎面冲过来几个军士,当胸就是恶狠狠一拳,打得他弯腰干呕。
    军士们捂嘴的捂嘴,绑手脚的绑手脚,把晋王拎小鸡似的拎回内殿,扔到了龙床边的青砖地上。
    厚重的木门从里关闭。
    ——————
    文镜坚持护送姜鸾去安全处躲避,姜鸾边走边观望四周局势,望楼下到一半,无意中瞥向正门方向,在各处乱晃移动的火把亮光里瞥到一个熟悉的背影。
    她盯着那道苗条背影,“二姊为什么在正门后头?在和谁说话?”
    文镜吃了一惊,回身去看。
    正门紧闭,里外两个人正在隔着一道大门说话。站在门里的那道苗条背影,一袭曳地长裙,肩头披了绫罗织金的锦披帛,岂不正是懿和公主姜双鹭!
    姜双鹭夜里独坐在水榭中,等候良久,幺妹也没回来,四周却急匆匆跑过许多手持火把的公主府亲卫,个个披坚执锐,大声呼喊“敌袭!”“防御!”
    她越坐越焦急不安时,远处忽然急匆匆跑来一名公主府亲卫,隔着水面大声回禀,
    “谢节度就在正门外,求见懿和公主!谢节度说,今夜京城有大动乱,想和懿和公主亲见一面,确认安危。请公主示下!”
    那亲卫大声喊完,冲进水榭,见里头只端坐着姜双鹭一位贵客,愣住了。
    “我们……汉阳公主呢?”他左顾右盼,又喊文镜,“头儿?!”
    姜双鹭忽然站起了身。
    “你们公主在东南望楼。你把刚才那句原话禀给她。我……”她抚摸着自己微微发颤的手臂,“我去正门会会谢节度,听他说些什么。”
    姜鸾从望楼匆匆赶过来的时候,姜双鹭已经站在紧闭的大门后,和门外的谢征说了好一会儿话了。
    下午跟过来的两百腾龙军亲兵确定没有谢征。
    他是入夜后进的城。
    谢征正在劝说姜双鹭跟随他出城。
    “今夜京城有大动乱。臣刚刚知晓的消息,城内有内应,入夜后撤走了水路防卫,城外朔方节度使韩震龙的两万兵,今夜逆水从护城河道进了城。”
    “城内还有可靠消息传来,河北道兵马元帅裴显已经连续四日闭门谢客。他不是受了风寒,而是遇刺受伤,而且伤势极为严重,今夜无力掌控大局。”
    谢征神色极为严肃,伸手扣了扣朱红门上的兽首门环,
    “京城今夜要起刀兵。臣刚才从东门入城时,城门守将正在和朔方军激战。守卫京畿的兵马主帅裴显又在关键时节遇刺,城内守军群龙无首,现大乱之象,汉阳公主府的三百兵护不住懿和公主。臣请懿和公主随臣出城,去城外腾龙军大营暂避几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