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页

      但她展开军报时,迎面还是闻到了一股浅淡的酒气。
    某个天气酷寒的砂石荒漠的夜里,他在帐子里一边喝酒一边写文书。先写了军报,又写了报平安的手书。
    亦或是顺序掉过来,先写了报平安的手书,才写了违抗朝廷退兵令的军报?
    从浅淡的酒香里,她猜测不出。她突然很想喝边关的回命烈酒。
    他送过来的军报,在她手里拖延个一两天也是好的。
    一两天的时间不长不短,足够做很多事了。
    —————
    薛夺遭了池鱼之殃,被拿下昭狱讯问。他麾下的八百名龙武卫都被暂时停职,在北衙禁军的军营里闲散度日。
    这天下午文镜过去,点了几十个人。
    “东宫有差事,砍了许多树要运走,临时抽调人手去帮忙。”
    当天晚上,一大帮子人呼啦啦地回了军营,细数起来少个七个。值守军营的中郎将问询起来,都说东宫最近还有些杂事,但不需要太多人,只留下了七个。
    军营值守将军随手在名册上写了一笔。
    七个人不是大数目,东宫缺人手,借调了十天半个月也不是大事。
    当夜,京城郊外三十里的粮草军需车队动身。
    直奔西北边境。
    ————
    半个月时间倏忽而过。
    十月的西北边境早已入了冬,入眼一片白茫茫的枯草雪地,大风呼啸吹过,满地的砂石乱滚。
    裴显发了一封军报就再也没管朝廷那边,领兵追击进了大漠深处。
    出京时八万大军,打到现在,除去战死和伤病,实际兵力还剩下六万余。这六万余玄铁骑,都是镇守边境多年、和突厥人大小硬仗都打过的精锐兵马。
    京城的粮草辎重就在这时运到了。不止送来了米粮肉蛋,还送来御寒的冬衣,冰天雪地里扎营的牛皮帐子,生火用的火石。
    “殿下的口谕,运送粮草的车队用了四百头大青骡子。如果将士们不缺肉和皮革,就把骡子留下,原路赶回去。如果实在缺肉的话就杀一半,留一半赶空车。”
    裴显听了这句称得上暖心的口谕,脸上却没什么表情,只微微颔首,表示听见了。
    因为站在他面前,替皇太女传来口信的人……
    是卢四郎。
    卢四郎跋涉两千余里押送粮草,人瘦了一圈,脸也晒黑了,但精神却很不错。
    风沙里摸爬滚打、神采奕奕的少年郎君,身上披了甲,显得宽肩蜂腰,整个人的精气神和京城里的萎靡样子截然不同。
    平心而论,裴显从哪个角度打量,也不能昧着良心说他丑。
    卢四郎站在裴显的大帐里,在灯火下露出他俊俏的小黑脸,尽职尽责地传递口谕:
    “殿下说,她在京城一切都好。殿下还说,她想喝酒。”
    裴显坐在军帐中央,脸上并不显露什么神色,大拇指缓缓地摩挲着腰刀的刀柄,“殿下想喝什么酒?”
    卢四郎被问得一怔。
    “具体哪种酒,殿下没说。她只说,想喝裴中书在军帐里边写字边喝的那种酒。”
    嗡的一声轻响,腰刀出鞘,雪亮的刀锋在灯火下闪着泓光。
    裴显拿布擦拭腰刀,淡淡道,“裴某在军帐里从不喝酒。”
    卢四郎:“……”
    裴显又问:“殿下在京城当真一切都好?”
    卢四郎:“圣人不大好,但殿下还好。”
    裴显:“裴某在边关都知道圣人不大好,可见京城的情况不会太好。殿下当真一切安好?是殿下叫你如此回答,还是你擅作主张替殿下回答?”
    卢四郎:“……”
    他又不是个傻子,哪里听不出,裴显句句针对他。
    但殿下和他说过,卢氏倒塌的根源不在裴中书。他想要重新出仕,想靠他自己把卢氏倒塌的污名重新洗刷干净,裴中书是他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如果他心里迈不过裴中书这道坎,以后如何同殿称臣?姜鸾也不会放他出仕。
    姜鸾提前告诉过他,裴中书见了他不会高兴。如果被为难得太厉害,就把她亲笔写的文书卷轴给他。
    现在文书卷轴就在卢四郎身上背着。
    卢四郎从行囊里掏出了长木匣,当面打开匣盖,把姜鸾亲手交付的卷轴捧出,当面交给了裴显。
    “殿下的手书。”
    裴显经常见这种长木匣。
    装载了边关的军情送往京城,又从京城里装载了东宫的手书送回他手里。
    接过姜鸾的手书,裴显的脸色好转了几分,终于把擦得精亮的腰刀收回刀鞘,示意旁边虎视眈眈的亲兵带卢四郎下去歇息。
    他独自坐在大帐里,在无人处取出姜鸾给他的手书。打开精致的火漆封,粗略一扫,清丽自带风骨,转折处露锋芒,确实是姜鸾的字迹。书卷上写满了字,比他之前言简意赅的六个字多多了。
    他的唇边带了一丝笑。
    指腹落在末尾处,她落款的‘鸾’字处轻轻摩挲。
    鸾字贵气,五行从火,赤色凤凰。用作名字的寓意好,这个字她写得也好,名如其人。
    他久久地凝视着清丽的‘鸾’字,几乎可以把这个字的一钩一划描摹写下。
    良久,他的视线终于回到书信的第一行,仔仔细细地阅读起来。
    第一句写的居然是:“不许为难卢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