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页

      不一会,须敏学就拿着报酬回来了:“四两半银,您称一下。”
    “不用称了!”
    赵平卉帷帽下的一双眼睛闪闪发光,这还是她第一次赚钱!立刻开心道:“柳姐姐,我一会请你去桃花阁做指甲!”
    柳絮失笑:“去一趟桃花阁,这钱可就留不住了。”
    第一次挣钱,还真舍不得花……
    很快赵平卉的眼睛又亮了:“没事的柳姐姐,我不花这个钱,我花我爹我娘给我的钱!”
    一旁的柳絮和须敏学一愣,随后忍不住一齐笑出声:听起来好像没毛病!
    事情完结,柳絮和赵平卉便一起向须敏学告别了,须敏学立刻躬身相送。
    突然间,想起一件事:“这位姑娘,不知您的雅号是什么?我们刊登时怎么写呢?”
    对啊,得取个用来登报的名字。
    赵平卉来时没想到这茬,一下把她问住了,想了半天都没想出合适的,最后一咬牙:“就叫‘平姑’吧!”
    “平姑?”
    须敏学微笑着施礼:“在下记下了。”
    两位姑娘手牵着手去了桃花阁,须敏学还得回去重新阅稿排版。
    然而排着排着,却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篇稿子太长了,一张报纸似乎登不下啊。
    重新看了一下整篇文章,却觉得故事跌宕起伏,删了哪节都很可惜,这可如何是好?
    突然间,他的脑海里闪过一道灵光:谁说一个故事必须一期登完呢?
    想到这,须敏学顿时有了主意,他要将故事拆开,分两期登!
    在哪拆呢?对了,就在富家少爷发现“女少爷”真身时那拆!
    那两人百般纠葛,明眼人早就知晓这其中的不对了,正盼着富家少爷赶紧发现女少爷的女儿身,结果文章突然在这断了,还愁看客不抓心挠肝的等着看下一期吗?哈。
    说干就干,须敏学立刻开始了他的分期大业。
    宇文禄一回京都,就喜欢往编辑部跑,一进门就对着须敏学道:“有没有什么好玩的新故事,快先给我看看!”
    “你看得懂吗?”
    “你小瞧人是不是!”
    “哈,最新一期,自己拿吧,看完不许外传啊。”
    “知道了,知道了,啰啰嗦嗦的。”
    宇文禄兴奋的拿起一张刚印出来的报纸,直接跳过诗文部分看故事。
    等看到这个《女少爷》后,顿时入了神。
    他最近学的字其实不多,但这篇文章全篇没有生僻字,他这个半文盲也能看的很顺畅。
    宇文禄读得如痴如醉,一会为“女少爷”叔伯堂兄们的可恶气的咬牙切齿,一会为“女少爷”的聪慧拍案叫绝,而富家少爷和女少爷那说不清道不明的纠葛,更是让他整个人“噫”出声。
    看到富家少爷即将发现女少爷的真身后,整个人激动的都站起来了,迫不及待往下看时,没了!
    宇文禄:?
    正反翻了个遍,一脸懵逼的问:“后面的呢?”
    须敏学轻笑一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宇文禄:……
    听听这说的是人话吗!
    严刑逼供了半天,但须敏学宁死不屈,完全从他嘴里撬不出分毫,宇文禄只能恨恨的坐下。
    深吸一口气,平复一下心情:“这篇文章又是东窗客写的吧,一看就和别人不一样。”
    听他这么说,须敏学顿时神秘一笑:“那你可就猜错了,写这篇文章的,是一个叫‘平姑’的人。”
    “什么平姑?你不会又在耍我吧?”
    “呵,我闲得慌啊?你要是没事就快滚,我现在忙着呢,没空搭理你。”
    “哼!”
    宇文禄坐回去,缓缓念着平姑这个名字:“平姑,平菇……平菇?”
    宇文禄:……
    “哈哈哈!为什么会有人叫平菇啊!哈哈哈!”
    须敏学:……
    “别笑了,人家是个姑娘!叫平姑!”
    “哦。”宇文禄收敛了一下笑容。
    然而就过了一会,突然爆发出一阵更剧烈的笑声:“哈哈哈!一个姑娘……叫平菇……哈哈哈哈哈哈!”
    此时此刻,宇文禄满脑子都是“平菇”,笑死他了!啊哈哈哈哈哈哈!
    须敏学:……
    宇文兄,你还能不能行了!
    总是这样不着调,以后还想不想娶媳妇啊!
    第86章 天上掉馅饼
    赵平卉正拉着柳絮玩个痛快时, 她的未婚夫也被人拉着去喝酒。
    这群人大多是落榜的举子,一起备考时与乔四郎是好朋友,如今乔四郎高中且入了翰林院, 便于他们是云泥之别了。
    所以酒宴上,乔四郎被众星拱月, 矜持的接受着这群人的吹捧与敬酒。
    酒至酣处,下首的几个书生便说起了雍京时兴的话题, 其中一个还拿出了最新一期的《厄法寺周报》在宴席上大声诵读。
    《厄法寺周报》不仅在市井中很火, 在读书人中也很火。
    因为报纸上除了故事栏,还有一个固定的诗文征集栏, 每期都会在末尾处发布一个主题,向所有人征集诗作。
    投稿者无论出身, 只要将自己的诗作封在信封中,写好地址和姓名, 投到厄法寺的信箱里,静候佳音即可。
    如果被选中,就会刊登在报纸上,厄法寺还会派专门的“遣花使”上门,奉上丰厚的薪资和三色“诗文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