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页

      难怪晏灼根本不关心晏九黎,原来和陛下竟然还有这一层的关系!?
    待到谋逆叛党悉数落网再来处置他们,容怀不再往秦良齐那里看,轻轻拽了拽晏灼的袖口:我们离开这里。
    秦良齐还没从莫大的震惊中回过神,容怀已经拾阶而上,离开了地牢。
    休息了三天后,容怀恢复了早朝,这日他正坐在龙椅上听下面朝臣七嘴八舌地争辨,忽然一名侍卫大步走入大殿,跪地禀告道:启禀陛下——
    聂王率三十万大军返京了,在宫外求见陛下。
    第134章 将军为我火葬场(十四)
    朝堂上下一片哗然。
    聂王数年不曾返京, 陛下大伤初愈,他就率三十万大张旗鼓大军返军,简直是就差把来者不善几个字刻在脑门儿上。
    想想现在京城外面有三十万大军对他们虎视眈眈,朝堂之上的满朝文武都像炸了锅的蚂蚁一样, 吵吵闹闹乱成一锅粥。
    还没等大家反应过来, 又有一名侍卫冲进来禀告道:启禀陛下,蛮夷二十万大军占领了我们的边疆清河镇。
    这下内忧外患一起爆发, 整个朝堂陷入一片混乱。
    清河镇被攻陷了!?
    聂王是要反吗?有人惴惴不安, 神色焦虑。
    未经陛下允许就擅动三十万大军围京, 肯定是想造反啊!
    聂王和蛮夷联合谋逆了吗?
    晏灼抱臂站在一旁, 神情平静:聂王进京率领三十万人马, 都暂时驻扎在十里外的营地,臣早先便在京城附近驻扎大军, 他必不敢轻举妄动。他把持着京城内外, 对京城内外的风吹草动了如指掌。
    朝堂上诸人这才暂松了一口气。
    容怀略一斟酌,视线落到那侍卫身上, 问道:聂王现在何处?
    此刻就在宫门求见。侍卫道。
    容怀颔首:让他进来。
    整个朝堂顿时如临大敌, 七嘴八舌的说什么都有,但直到一道人影出现在宫门口, 他们声音不约而同都小了下去。
    容怀若有所思, 聂王在原先的剧情里是个完全空白的角色, 可以说从头到尾都没有登场过。他现在所了解的, 也不过是此人骁勇善战,曾为大月立下汗马功劳, 后来被封为异姓王,偏安一隅,久未归京。
    若他就是秦良齐为了和他抗衡找的外援, 那么就能解释得通了,因为在原剧情里秦良齐和晏九黎耍弄原主和朝堂与鼓掌之上,根本用不着聂王出场。现在秦良齐入狱,聂王在这个节骨眼上入京,着实显得很突兀微妙。这三十万大军,显然是想有所动作。
    容怀垂下眼睑,指骨慢条斯理地敲打桌案,摸约半盏功夫,内监高声道:宣聂王入殿——
    乱成一锅粥的大殿顿时鸦雀无声,容怀抬起眉眼,视线落向正对的大门。
    天光通过敞开的大门照进来,一道人逆着光慢慢走进来,直到他眉眼轮廓完全暴露出来,容怀双眼蓦然张大,从龙椅站起来:阿青——
    系统都吓了一跳,这还是他头一次看到向来从迫的容怀流露出这样激动的表情。
    聂王行至殿中,也听见了这一声呼喊,他乌发铁冠身披漆黑甲胄,身材峻拔,大步如风,鬓发从耳后分流,让人想到冻彻骨缝的寒铁。他不动声色地皱了皱眉头:参见陛下。
    容怀从玉阶上走下来,一步一步走近聂王,大殿里静得落针可闻,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聂王显然有谋逆的倾向,容怀在这个时候手无寸铁的接近他,是非常不理智的行为。
    晏灼眉心也随之蹙起,浑身肌肉紧绷,就等着随时上前救驾。
    走到聂王身旁,容怀在他耳边轻唤道:长恪。
    唤他这个名字的只有一个人,聂王冷漠的表情陡然骤变,就像冰封多年的寒铁一寸一寸的剥落,他倏然抬起头来,眼里充斥着难以置信,他出神地望着近在咫尺的帝王:……陛、下?
    是您吗?陛下?
    满朝文武都一头雾水,容怀不是陛下,还能谁是陛下?聂王莫不是久不入京,连帝王都认不得了。
    容怀笑了笑,他从玉案上抽出一张雪萱折了只纸鹤,聂王看到那只似曾相识的纸鹤,呼吸喘息沉重,浑身上下都在克制不住的颤抖,最后竟大步上前,张臂将容怀抱在怀里。
    温热的吐息吹拂在颈边,聂王低声道:陛下,臣好思念你……
    伤情还未痊愈,聂王动作幅度过大,坚硬的甲胄撞得容怀禁不住咳嗽一声:咳唔。
    他还来不及说些什么,手臂又被紧紧拽住,落入一个灼热的怀抱,晏灼大掌牢牢箍住容怀的腰际,燃烧的熊熊怒焰的眼瞳死死盯着聂王,杀意滔天。
    在场百官:!?
    刚才他们还以为聂王要来逼宫,没想到陛下只是折了个纸,两个人竟然抱上了,然后晏灼上来就把陛下扯到了怀里,又换成晏将军和聂王对峙?
    眼看就要一触即发,众人想起那日晏灼在行宫大开杀戒,吓得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相熟的抱团取暖,连大气都不敢喘。
    不要,容怀纤细的手按住晏灼的手臂,轻声劝道:他……是故人。
    晏灼眼里暴虐之色一闪而过,刚才那一幕将实在是将他刺激得不轻,眼眸似被灼热烧得通红,这一刻脑海里面翻搅过了无数残忍不堪的念头,但终究被他压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