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页

      穆凌寒说完,才依依不舍的又多看了几眼,才走了出去。
    不多久,明秋意洗好,换了一身衣服,饭菜早已备好,她迫不及待的吃了起来。就是她曾经在巩昌府中看到的,那逃难的难民,几日没吃过食物,忽然有了食物一般。
    唉,她没想到,自己也会这么惨。
    穆凌寒本打算陪着明秋意一起吃,房间外面却传来石头的声音,王爷,都指挥使周将军来了。
    周振?
    穆凌寒立即明白,只怕是为了巴特耳的事情来的,他消息倒是很灵通。
    穆凌寒便去另一个房间,接见了周振。
    周振是陕西都指挥使,年纪三十多,他和钟浩一样,在西境任职十数年,对鞑靼十分了解。
    前几天,闲王妃被鞑靼铁骑被抓的事情,虽然闲王已经命在场将士不可外传,但是当时在场的将士两千人,自然有人管不住嘴,说了出去。
    而后,闲王又领着他的数千护卫军,在巩昌府、平凉府各处搜寻部署,这件事也就越来越多人知道。
    周振是这陕西都指挥使,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自然也是知情。何况,鞑靼铁骑偷偷潜入了巩昌府内抓人,本就是他的失职。
    下官是来向王爷告罪的,由于下官疏忽,让鞑靼大王子巴特耳率兵潜入巩昌府,抓走王妃,差点酿成大祸,幸好王爷及时救回王妃。下官汗颜!
    什么鞑靼王子?王妃确实被鞑靼将领抓了,不过不是什么鞑靼我那个字。然后本王英明神武,又把王妃救回来了。这事确实是你的失职,鞑靼铁骑居然能偷偷潜入巩昌府!这多可怕,若是潜入了京师呢?!
    闲王避开问题道。
    不过,周振却又把话题扯回来,不是鞑靼王子?可下官听说
    是你听说靠谱,还是本王亲眼若见靠谱!穆凌寒有些生气。
    自然是王爷说的对。那,王爷,那抓走王妃的鞑靼将领,如今何处?周振知道,是闲王放走了鞑靼王子,这可是大罪。可闲王不承认,他也没法。
    跑了,本王忙着救王妃,哪里顾得那么多。应该还在巩昌府吧,你快带人去抓。别在我这耽误时间了。穆凌寒这是要赶周振走。
    他才不耐烦和这些朝廷的人打交道呢。
    但是,周振这次特意来拜访闲王,也不只是为了询问巴特耳下落,更重要的是
    周振见闲王要赶他走,也不再拐弯抹角,便直接道,
    王爷,其实,下官和何原是好友,何原曾对下官说过一些您的事情。
    结果闲王挑眉,何原?谁?
    周振无奈,就是,那年护送您和王妃来西镜的京营指挥使,何原。
    闲王便好似才想起这个人。
    闲王去庆阳府接王妃后,何原便带着人返回了京师。
    哦。他啊。
    王爷,虽然我和您并没什么接触,但是从何原给我的信中,从钟浩的言语中,我便知道,您并非等闲之人。周振态度恭敬,显然不把闲王当草包。
    这下让穆凌寒有些不自在了,啊?可我确实是等闲之辈啊。看周振这一番马屁,接下来肯定要说他不愿意的事情了。
    王爷,你明明有才能,又何必自谦呢?
    我没有。
    听钟浩说,您看到掳走王妃的鞑靼王子哦不,鞑靼将领留下的炭灰,便分析出这是他故意留下的引你上钩,从而又推断出鞑靼大军准备突袭平凉,和这名鞑靼将领汇合。王爷知己知彼,观察入微,能从细微之处,推算出敌方动向,可见王爷才能。
    这个啊,是我身边的谋士说的,并非我。穆凌寒拒不承认。
    王爷,不管是您,还是您身边的谋士,既然有这般才能,就应该报效国家才是。
    果然说到了这里,穆凌寒叹气。
    周振不懂他的苦啊。
    既然周将军这般有心,那我便去问问我的那名谋士有没有这个想法吧。穆凌寒只好说。
    看闲王这般推三阻四的样子,周振也知道,这一时半会是说不动闲王了。他也知道闲王的顾虑,是怕皇帝忌惮他。
    不过,即便为此,也不能枉费一身才华,而不去保家卫国呀。
    周振便想,以后从钟浩处下手好了。
    这时,外面传来声音,王爷,王妃似乎有点不舒服。
    穆凌寒立即道,王妃怎么了?我得赶紧去看看。周将军,您自便。然后他便走了。
    周振无奈摇头叹气。
    穆凌寒带着明秋意在平凉府休息了一日,第二天便启程回到了巩昌府。同时,他也派钟涛亲自去把小世子接回来。
    如今鞑靼大军被重创,周振打败鞑靼,夺回宁夏,又把鞑靼赶回了鞑靼境内,今年鞑靼大军也无力再大举侵犯大月朝了。
    所以,经此一役,大月朝西境又恢复了安稳平静。
    而这一战能大获全胜的原因,便是周振提前知道了鞑靼大军会偷袭平凉府北边,关于这个情报来源,军中很多人都知道,是闲王在追查掳走闲王妃的鞑靼将领时,得到的线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