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页

      圆明园中有个福海,中间是蓬岛瑶台,湖边有两层的亭子,只要把耍杂技之人送到对面的岛屿上。
    那么贵人们既能欣赏表演,对面的人隔着海,就算使坏也伤不着贵人们了。
    沐瑶感觉内务府的脑瓜子好使得很,居然想到这么个法子。
    而且耍杂技之人也提前住到对面的岛屿上,就不必担心他们跑出来四处溜达,可能闯入不该去的地方。
    岛屿周围只能船只通行,夜间四周有大灯在,夜如白昼,哪怕想偷偷游过去对岸,简直是一览无遗,大晚上也必然清晰可见。
    如此防备,岛屿又是个孤岛,确实是适合安置的地方。
    至于仿庙宇街上棚子里的商贩全是宫人所扮,那自然更安全了。
    宫人们都挑的机灵会来事的,而且若是乾隆或者太后,甚至嫔妃们看中什么要买,收下的银钱都归他们自个所有。
    于是一个个使出浑身解数做买卖,这些商品大多是内务府提供的,只让宫人们守着摊子。
    比如卖小饰品,梳子,巴掌大的小镜子,檀木簪子之类的小东西。
    比如卖胭脂水粉,香水等等的。
    比如卖宣纸、镇纸,文房四宝等等。
    街道听闻是特地让人画了庙会的场景,十足十仿制出来的。
    皇后如今过了三个月胎也稳了,于是也来凑热闹。
    太后让宇嬷嬷扶着皇后,慢吞吞一起走着,边走边看摊子上的小东西。
    他们自然是不缺什么东西,乾隆扫了一眼就不怎么感兴趣了。
    后边高贵妃和沐瑶一起走,她左看右看后小声问道:“不是说庙会里茶铺最多,怎么一个都不见的?”
    沐瑶也小声答道:“兴许是怕吃食放在外头,要是坏了或者味道不好,叫人吃喝坏肚子就不美了,索性都没有摆出来。”
    虽说是仿了庙会,那边真的庙会多的是香客,他们远道而来,自然渴得很,茶铺也就很多了。
    但是她们从园子过来,哪里缺吃的喝的呢?
    要放在外边,飘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进去,让她们喝坏肚子,那宫人们的罪过就大了。
    还不如索性都没有,而只有小摊位在,看着人多热闹就好。
    只有他们一行人在未免太冷清了一点,有些宫人还换了一身衣服在小摊前面四处走动。
    当然宫人们也是能买东西的,比如胭脂水粉很受宫女们喜欢,比如小首饰不是很贵或者华丽的,也适合她们平日佩戴。
    梳子什么的,太监们也是喜欢的,木梳最是受欢迎,价钱便宜,用的还是上好的木料。
    内务府拿出来摆摊的东西,自然就没有不好的,不然贵人们更加瞧不上了。
    至于价钱的话,差不多就行了,反正也不是真做买卖。
    不过宫人们之间做买卖还是很实在的,这钱是实实在在要落在自己的口袋里面,当然不可能把价格压得很低随便卖了。
    但是说价格很高,那也没必要,毕竟宫人之间都明白彼此的月银多少,狮子张大口就过分了,谁都买不起了。
    周围都是人,宫人遇到贵人们都小心翼翼避开,低头侧着身走。
    因着乾隆说要跟真的庙会一样,宫人们还不能见着他们就行礼。
    他们硬生生憋着不能行礼,当然也不敢直视,于是在前面走路还正常,靠近一点,感觉手脚都不知道往哪里放了,浑身别扭得很。
    沐瑶看得难受,感觉街道仿得挺好,但是假扮香客的宫人们依旧满身拘束。
    好在太后和乾隆感觉挺好的,一边走一边看,两人有说有笑。
    太后很是欢喜,乾隆这是真的仿造一条庙会接到给她逛了,自然满脸高兴,还在一个小摊子停留。
    那边守着的宫人腿都要软了,鼓起勇气招呼两位贵人,还结结巴巴介绍了摊子上的小东西。
    “这里的小首饰倒是别致,”太后拾起一个戒指,上面镶嵌着红宝石。宝石不算大,成色却极为不错。
    既然是小摊位,当然不能放特别名贵的东西,不然就不像庙会了。
    但是太糟糕的东西,那又碍着贵人的眼,更是看不上,逛得就不尽兴了。
    内务府只能绞尽脑汁,挑选不会太好也不会太次的东西,简直要想破头了。
    不过太后显然觉得不错,这些东西要都跟自己殿内的一样名贵,那就不像庙会里的东西,逛着就没什么意思,还不如回去寝宫看自己那些东西了。
    这红宝石戒指赏人倒是合适,太后就笑着问了价钱,宫人犹豫一会报了个颇为实在的价格,着实不敢胡乱报价。
    高贵妃在旁边嘀咕道:“这价钱真便宜,宝石确实小了点,倒是实在。”
    沐瑶听了一耳朵,只觉得这价钱实在太贵了。
    这就跟宫里一两银一个鸡蛋,外头两文钱一个,去宫外有人报了半两银一个鸡蛋,高贵妃还觉得便宜一样。
    不过这戒指的宝石切割得不错,又是宫里面的东西,勉强这个价钱确实算公道了。
    太后听着也满意,点点头就要了戒指,身后自是有嬷嬷递钱,压根不必她拿出钱袋来。
    乾隆见太后高兴,也让李玉赏了宫人,随手就扔了一张银票,比买的戒指价钱还高。
    沐瑶在后边看着,感觉乾隆和太后不是来逛庙会,是来当散财童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