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页

      另外有卖小首饰的,梳子、簪子等等,当然不是宫里的好货色,而是平民百姓用的,多是普通的木头做成。
    还有绣着福字的小鞋子,带着福字的绣球等等。
    高贵妃目不转睛盯着的,更是底下耍杂技的。
    他们离得有点远,周围却有不少人。
    高贵妃指着前面道:“仿佛有个猴子爬上爬下,他们就不怕猴子也离开自己身边就跑了吗?”
    娴妃就答道:“该是从小养熟的猴子,自是不会离开,因为离开也不知道该怎么过活了。”
    从小被人养大,自然就不知道该怎么在外边找吃的了。
    有人供养,猴子自然不愿意离开的。
    沐瑶也是附和道:“确实如此,这猴子只怕都当人是自己的亲人了。”
    看看杂技的,大多是让猴子爬杆子,爬得很高,然后打几个跟斗下来,周围百姓就叫了几声好,扔了几个铜板过来。
    这着实有点小儿科了,不过远处还有吐火的,还有人在两根柱子中间挂着一根线,在上面走得利落。
    高贵妃一时看着左边,一时看着右边,都不知道该看哪里好,恨不得后边多两双眼睛了。
    沐瑶看着她忙碌的样子不由好笑,然后注意到有些之前买了香的人兴高采烈过去,如今才多久,这么快就下来了?
    但是一个个神色十分沮丧,显然没能上山。
    她扭头看了眼小豆子,他换了一身普通的长衫,很快装作不小心碰到对方肩膀,忙不迭道歉之后,用一张巧嘴套近乎,然后旁敲侧击问出话来了,对方却丝毫没察觉到。
    小豆子回来后,低声禀报道:“娘娘,上山拜祭碧霞元君的路上要给路钱。往年只需要这个数,如今却是翻倍了,她们身上没带那么多银两,就被拦着,然后赶下来了。”
    特意一大早从远处赶来,就因为路钱增加不让上山,着实过分了一点。
    沐瑶皱了下眉头,就问道:“小豆子你去打听一下,这路钱是一直都有的?哪怕是往年那个数目,对百姓来说也太多了一些。”
    这么一笔钱,平民百姓节省点,用两三个月都足够了。
    如今居然还敢翻倍了,简直过分极了!
    小豆子果真是打听消息的人才,很快就在附近铺面找了几个当地人,口甜叫了叔叔婶婶伯伯,很快问出来了。原来这路钱从宋朝开始就有了,只是还不成气候,等明朝的时候才被官府统一管理。
    也不叫路钱,而是叫香税,是官府的正当营收。
    高贵妃在旁边皱眉道:“皇上知道这个香税吗?若是知道,官府是正当营生,忽然加了价钱的话,就没提前知会来庙会的百姓,让人白跑一趟了?”
    哪怕加价了,也得提前告诉百姓才是。
    不过沐瑶也明白,一来交通不够便利,又没有通讯设施,要通知下去估计十分费时费力,官府估计就不乐意做了。
    二来官府可能是临时起意,毕竟乾隆前脚才上泰山参拜,今年山上还有帝王的龙气在,跟往年不同,自然要加了香税,才能衬托出帝王上过泰山的不凡来。
    这哪里是官府,是奸商吧!
    最后这钱还是要送到户部去的,等于是进了乾隆的口袋,官府自认没有违规,当然就能死要钱了。
    若是百姓质问一句,官府估计比他们还不乐意,觉得这钱加得太少了一点。
    沐瑶就道:“不管皇上知不知情,总归要跟他说一声才是。”
    乾隆就在楼上陪着太后呢,她就让小豆子上去说一声。
    若是乾隆知情,那就当作她们多管闲事了一番,好歹也要说一说的。
    很快小豆子上去,乾隆却跟着下来了,脸色有些不悦道:“朕记得这香税从明朝时候登记在册,上面就只写着一钱,如今也还是一钱!”
    沐瑶眨眨眼,哦豁,当地官府竟然把这个香税加了五倍不止,还光明正大收进自己口袋去了?
    这个香税实在太小了,跟其他税收不一样,着实不起眼。
    因为庙会只有春秋的时候办,泰山又是春天庙会的时候才会开放,让百姓上山,所以香税每年只有一次,持续的时间也不长。
    一年就一会,每次收的虽然不少,对京城的官员来说却不多,加起来的金额自然也不大,就没多留意,看看账本,核对一下就算了。
    乾隆的记性极好,看过一次就绝不会忘记。
    他曾经看过账本,自然明白上面依旧写着一钱。
    这么点钱,对百姓来说还能承受,加上五六倍的话,那就另当别乱了。
    而且当地官府竟然把这个钱瞒下来,乾隆就更不能忍了。
    乾隆转身就吩咐李玉,让御林军把当地官府直接全部拿下,另外把拦在泰山的差役也拿下,让人守在那里:“叫他们跟百姓说,以后香税都不用收了。”
    就这么点钱,他还没放在眼内。
    而且今年上泰山的百姓尤其多,很多是冲着乾隆今年上泰山来的。
    乾隆当然不想这些百姓失望,他们千里迢迢赶来,竟然不能上山,简直岂有此理!
    当地官府被御林军团团围住,百姓们自然是不知道的,他们只知道上山路上的差役换了人,一个个和蔼得很,告知他们今儿开始上山的香税免了,是皇上的旨意。
    这才第一天的庙会,很多赶来上山却被赶走的人都没走远,消息跟插上翅膀一样飞了出去,很多人连忙往回走,脸上都带着笑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