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页

      这么一看组乐队的确像谈恋爱,说不清楚,又非你不可。
    甚至比恋爱还要深刻。
    他们会在未来给彼此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就算等发现不合适了,后悔了,分道扬镳了,那些歌还是会永远存在。
    永远,永远是比下个世纪还远。
    比时间尽头还远。
    相比起永远,似乎后悔也没那么可怕了。
    邱声听见心口有个怀着秘密的泡泡被夕阳啪地一声戳破,他脚步稍微停滞,组织着语言想安慰闻又夏,却见闻又夏在出口站定了,喊他:
    过来,电梯恢复了。
    不争气的电梯把他们从十九楼载到地面,邱声要往南走,闻又夏朝西。
    闻又夏跨上那辆机车简单地和他说了再见,他扣好头盔,挡风镜是茶色的,遮住他的眼睛。邱声朝闻又夏挥挥手,对方即刻拧动了油门。
    他的背影融化在铺天盖地的暖黄中。
    几天后银山排了第一次《五月雨》的新版本,歌词没有大的修改,但是旋律和编曲都近乎于重写。比起邱声最初用软件与吉他简单录的版本,新的编曲中鼓点更干净,贝斯线也有了利落的变化。
    长达四十五秒的间奏中用贝斯模拟出下雨的效果,配合和声,连绵的感觉让这段solo锦上添花,顾杞拍案叫绝。
    邱儿,你是天才吗?几个月进步得这么厉害!
    因为我找到了好老师啊。
    诶?谁?
    不告诉你邱声坐在桌上两条腿胡乱晃着,不让自己太得意了横起一张乐谱。他的视线挡在乐谱后,不住地扫过靠墙站的贝斯手,闻又夏认真调音,完全没有争夺功劳的意思。
    编曲是他们共同完成的,但solo是闻又夏独立编写,他还编了那段和声。而他问闻又夏要不要署名的时候,闻又夏说就写乐队的名字吧,歌是你写的。
    可你也写了啊?
    那不算。
    所以什么时候才算?
    等我想给哪个人写歌的时候,会找你要署名权的。
    闻又夏不经意地说了一句,邱声却至始至终记得深刻。
    作者有话说:
    明天周四,我休息
    第25章 肺腑
    邱声在平台注册了一个新号,乐队logo是顾杞画的他大学时是工业设计专业很简单粗暴的线条,下面配中文名。
    关于配中文名还是英文名,邱声和卢一宁起了争执。邱声觉得中文就够了,卢一宁却坚持还是要有一个英文名以后才更方便。但当邱声反问他到底哪里方便,卢一宁结巴了,邱声又问:英文名你起吗?你起得出来吗?
    卢一宁:
    邱声补上最后一刀:真是缺什么想什么。
    高考英语没及格的卢一宁:我跟你拼了!
    乐队成员吵架是难免的,好在他们有个最擅长和稀泥的顾杞。他知道应付邱声很难,径直抓住卢一宁,眼疾手快地塞了个剥好的橙子递过去:吃点水果,别和他一般见识!他六级才425分!
    卢一宁还没读大学,不知道四六级到底是什么概念,闻言只觉得邱声跟自己半斤八两,心里好受了些,啃了口橙子。
    然后被酸得五官皱成一团,呸呸呸了好几口:这什么啊?
    东河特产酸橙。邱声切开另一个,三两下翻开橙子皮吃掉一瓣,然后又吃另一瓣,神态自若,你不觉得特好吃吗?开胃,提神,还有维生素。
    正在漱口的卢一宁:
    他从此确信自己和邱声上辈子一定有仇未报,没遇见过这么不对盘的。
    所以最后还是只有中文名,两个字用油漆刷感觉的设计风格,印在图画上叠加。他们三个又为摆放方式吵了好一会儿才达成一致,而闻又夏从来不参与这些决定,只在最后发表意见:嗯,可以。
    态度随和得哪怕他们画个圆圈来当logo,闻又夏都会说没问题。
    乐队logo当头像,简介就写2012年成立于东河。邱声做完这一切,趴在电脑前把他们前几天进棚录的《五月雨》上传了。
    单曲封面不能空白,邱声干脆拿了夏天时拍的一张照片,林荫大道的香樟树。
    平台听歌免费,音乐人可以在完成实名认证后设置付费下载。邱声的个人号早就做了认证,但乐队号还没有,再加上第一首歌总需要点传播度,他们打算过段时间上传第二首歌再设置付费下载,而且不需要太贵,一块钱就可以了。
    我们的目标是赚到第三首录音的成本。邱声打趣。
    上传后需要审核,邱声提不起劲干别的,蹲在电脑前等,打算第一时间用个人号转发宣传。他提前知会了所有认识的人,比如Julie,唱片店一起打工的livehouse兼职小哥。
    要不是顾杞实在看不过去了,指使唯一能提动邱声的闻又夏强行把他弄走,邱声肯定一直要蹲到腿麻了才罢休。
    结束排练时审核还没通过,邱声怏怏不乐地背着琴和大家坐电梯。
    卢一宁坐公交,顾杞自己骑了单车。邱声以为闻又夏要去开机车,在原地等了会儿,转过头,闻又夏还是站在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