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页

      许易扬温柔地笑着,说:叫郑老师就行。
    如果许易扬能看到,他就会发现,郑辰谨的眼角也沉淀了一抹温柔,像是岁月馈赠的礼物,这份礼物之贵重,竟然让他盘踞了多年的桀骜也退位让贤。
    如果许易扬能看到。
    这个假设,似乎离证成那天越来越近了。
    在他们认识的第二十九个年头,郑辰谨评上了主任医师。同年,他和林医生的中性粒细胞破解视神经萎缩的课题,终于被批准了人体试验。
    因为人体试验,郑辰谨最近很忙。
    这天回到家,已经快十一点了,他还在跟学生打电话。
    小廉,不是我说你,怎么连一个志愿者招募的公告都写不明白?你看看,项目综述写的什么,不简明扼要就算了,长篇大论完了,还是让人看不懂。
    公告是写给患者也就是我们潜在的志愿者看的,不是写学术论文,你写得艰深晦涩,没人了解项目的实质,谁愿意来当这个志愿者呢?
    行,你改改,尽快,一定抓紧时间。
    挂了电话,郑辰谨皱着眉,揉了揉太阳穴。
    一直靠在他身上的许易扬感受到了他手部的动作,将他的手抓下来,将自己的手换上去,帮他按摩。
    喵
    许易扬的手原本在给Lucas挠痒痒,却忽然转移到郑辰谨身上去了,于是Lucas抱怨地叫了一声。
    许易扬把手移回Lucas身上,安抚地摸了摸,温柔道:待会再给你挠,乖。
    许易扬可忙了,手又回到郑辰谨脑袋上,边按边问:盲人按摩比你自己按舒服吧?
    郑辰谨笑了笑,脱下了一天的疲惫,闭着眼靠在沙发上,安心地享受这份免费的按摩服务,以及这个他曾经梦寐以求了多年的小家。
    很快,你就要失业了。郑辰谨说。
    嗯?许易扬甚至还认真地思考了一下最近在音乐学院有什么失职之处。
    因为郑辰谨抓着他的专属盲人技师的手,紧紧地攥在手心里,很快你就要看见了。
    郑辰谨话语里的坚定,穿透了二十九年的时光,路漫漫其修远兮,翻越山海,跨越时光,那曾经在年少时被定义为幼稚的空谈,而今,居然真的要落地生根了。
    人体试验是最后一步。
    辰谨。许易扬说,让我也去当志愿者吧。
    不行,有风险。
    被批准人体试验,意味着他们的治疗路径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论证和认可,但是郑辰谨的第一反应还是拒绝。
    害怕许易扬受伤特别是眼睛,似乎成了郑辰谨一辈子都无法治愈的心疾。
    但许易扬与他十指紧扣,力度温柔而坚韧。
    如果我是你做眼科医生的初心,那我必须要担起这份责任。
    而且,我想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依赖你的技术复明的人。
    我想在第一时间看见你。
    第六十二章
    郑辰谨和许易扬都记得,他们的相遇,发生在三十年前的一个冬天。
    南方的冬天从来都是那么暖和,阳光铺在住院部的大厅里,纯白的白大褂上点缀上了一层熠熠生光的金。
    熠熠,生光。
    能被郑主任亲自接入院的患者,全世界只有一个,那便是他的许易扬。
    别紧张。郑辰谨伏在许易扬的耳边轻声说。
    许易扬听着周围悉悉索索的笑声和议论,拍了拍郑辰谨,提醒他这是在公众场合,然后轻声回:是郑主任不要紧张才对。
    郑辰谨直起身子,跟身边的同事点点头,一行人簇拥着郑辰谨和许易扬,走进了眼科医院专门为他们的人体试验空出的病房。
    如果从张景教授开始算,这是他们团队努力了近四五十年的成果。这四五十年,团队换了一个又一个方向,换了一批又一批骨干成员,更新了一台又一台医疗和实验设备。
    许易扬身上承载的,不只是他和郑辰谨的爱情,还有一代代科研人员的努力,以及全世界视神经萎缩患者的希望。
    针对视神经萎缩,林平和郑辰谨的团队给出的方案是中性粒细胞。视神经损伤会激活炎症反应,而中性粒细胞可通过表达癌调蛋白来激活其固有的再生能力,促进视神经再生。
    自林平和郑辰谨的文章在柳叶刀发表之后的这八年里,他们的团队已经让无数的白兔和小鼠从黑暗中重见光明。
    无数。
    现在,这个无数将平移到人类患者身上,而许易扬和另外五位志愿者,便是一到正无穷的那个起始点。
    春节已至。
    六位志愿者的病房前贴了春联,挂了灯笼。试验团队的一部分医生和护士留在眼科医院,与六位志愿者和他的家人们一起吃年夜饭、包饺子。
    其他志愿者都不是穗城本地人,家属们到郑成安和许丽的家里,忙活了一整天,早上六点就去市场买回来几篮子的菜,从中午弄到晚上,然后把约摸二十人的年夜饭做好,带到眼科医院来。
    好不热闹。
    谁吃到带硬币的那个饺子,谁就能第一个复明!突然,一个姓钱的小医生对着志愿者们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