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页

      踏上东海郡的土地,望着眼前生机勃勃的城镇,谢夫人忽然有了一种奇特的安心感。
    也许,这次真的有希望了。
    第93章
    很多年以前,谢夫人还未出嫁的时候,曾经和友人一起同游过青州城。
    记忆中的青州府和大多数的南郡小城差不多,精巧秀丽,安逸平静。城中因为有冉氏织坊,大多数青州居民的日子过得还算不错,大家都是按部就班地生活。
    去年青州遇袭,有很多人从东海逃难出来。他们口中的青州城,到处都是断壁残垣,烽火硝烟,宛如人间地狱。
    谢夫人这次过来之前,原本已经做好看到一座荒城的准备。
    结果一下船她就有些吃惊,青州港码头兴旺繁忙,虽然比不了仙匀港,但也不下于她记忆中的模样,那有什么悬臂残垣!?
    这青州不是被海寇攻破了么?
    谢夫人惊讶道。
    丰迟也很意外。
    他是知道东海卫收复了黑熊礁和龟背屿,但他没想到青州府竟然恢复得这样快!
    难怪阿昱决定留下重振家业了。
    那是海西洲的船吧?
    谢夫人眯了眯眼。
    她出身丰氏船行,对海船的了解可是普通贵妇比不上的,几乎一眼就能看出来历。
    是的,姑母,那是海西洲谢家的运钢船。
    说这话的时候,丰迟心里的疑惑越发扩大。
    青州以前是纺织重地,日常往来的货船上运的都是棉花的生丝,运钢料这是要干什么?
    他忽然想起之前收到的一条消息,有北郡的货船南下运送钢料,说起来就是前几天的事情。这才过了过久,竟然就又有海西洲的运钢船过来了,青州到底在造什么,要用到这么多的钢料?!
    谢夫人收回视线。
    顾不了那么多,咱们先去青州医堂吧。
    于是一行人上了蒸汽车,往青州医堂的方向赶。
    到了青州医堂才知道沈星姼并不在,说一大早就带着教习们出去了,谁都不知道人去了哪里。
    谢夫人扑了空,倒也不沮丧,她听说第一个使用新药的病人还在院中,便说要去探望一下。
    孙三河的病其实好的差不多了,按说已经不需要住在医堂中。只是作为磺胺的第一位治疗病例,他现在还担负着跟踪药效的重任,所以青州医堂特地给他开了一个专门的病房留观。
    如今,东海的各个县镇都知道青州医堂出了新药,每日都有不少郎中过来,询问孙三郎服用后的感受。孙三郎是来者不拒,因为钱郡守给他免了治疗的费用,唯一的要求就是让他当好活招牌,如实宣传磺胺药的效果。
    不得不说,钱胖子在搞营销这块颇有些想法,一来二去药还没做出来呢,东海制药场的招牌已经打了出去,收到了不少询问的信函。
    今天谢夫人到青州医堂,孙三河还以为她是仙匀来的郎中,便把自己已经说熟的那一套又讲了一遍。
    谢夫人听得很认真,不时还会有针对性地问一些问题。这要是换在以前,孙三河肯定是答不出的。不过现在的他经历了几十轮郎中的询问,常识和应对比之前提高了不止一点半点,全都一一顺畅地答出。
    见他这样熟稔,谢夫人反倒不知道该不该相信了。
    这说的也太流利了,根本想也不想,很像是预先准备好的套词。
    沈星姼,沈先生可给你看诊过?她现在在何处?
    孙三河哪知道沈星姼去了哪里,但来瞧过他是肯定的,那天呼啦啦来了一大群郎中,说是从墨宗大学院医堂专门过来的,钱郡守和冉七郎都亲自陪着。
    那些郎中不但问了他许多问题,还给他做了一些检查,然后又查看他吃下去的神药,气氛十分严肃。
    当中那个女郎中,据说是墨宗大学院的医堂长,是个十分和气的人,还安慰他说恢复得不错,回去不会影响干活。
    孙三河挺高兴的,这还是第一次有郎中这么跟他说,可算是解了他最大的一块心病。
    他还有媳妇娃娃要养呢,要是回去什么都不能干,这不是给家里添拖累嘛!
    他是安心了,谢夫人却十分犯难。
    事关丈夫,她不可能听信一个病人的片面之词。
    可她现在又的确见不到沈星姼。
    谢夫人和沈星姼并无往来,只是兴福楼事件后在墨宗大学院医堂匆匆见过一面,这次也是借中都郡守的官方身份求医。
    可是现在沈星姼行踪不明,他们又是低调来访,要上哪儿去找人帮忙接洽呢?
    不如
    丰迟迟疑了一下。
    我去小师弟,冉昱?
    冉昱?
    谢夫人沉吟了一下。
    青州冉家的人?钟师的学生?
    是的。
    丰迟点了点头。
    当初家中还想延揽他到仙匀,后来青州出事,他就决定留下来,他现在应该就在青州城里。
    于是一行人又赶去青州冉府。
    冉昱当然不在家,是冉夫人出面接待了他们。
    谢夫人以前在社交场合和冉夫人打过照面,两人礼节性的寒暄了一会儿,谢夫人直接说明了来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