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风华 第155节

      而只要在这时候敲定真凶就是沈时砚,即使他日还有玄清的人想借此身世来煽动百姓迁怒楚家和她,也不可能了。
    因为就算有人去怀疑,也掀不起什么大波浪。这可是在满朝文武百官和天子的眼皮子底下所审判出的“事实”,且有理有据。
    有时候人们所期许的真相,只是一种合理的结果。
    顾九行礼:“民女没有什么想问的了,若官家没有旁的事情,民女便退下了。”
    赵熙急忙出声拦住她:“顾娘子——”
    顾九停住原地,看他。
    赵熙莫名有些紧张,他起身,轻咳一声以此来掩饰自己的情绪:“朕想为你和皇叔赐婚。”
    顾九唇瓣动了动:“这是他说的?”
    赵熙如实:“不是。”
    顾九又问:“那他是还活着?”
    赵熙略感尴尬:“这……朕也不知道。”
    “那官家这赐的是哪门子婚?”顾九嗤笑一声,“想让民女原地守着一个不知生死的人?这不可能。”
    赵熙脸色有些难看。
    他对顾九如此和颜悦色,是因为他知道这是沈时砚放在心尖上的人。若是换作常人敢这样跟他说话,早就被他命人拖下去杖刑了。
    然而顾九似乎并没有注意到他的情绪,接着道:“官家是这大宋的天子,是九五至尊,这世上有很多人甘愿为您赴死,唯您马首是瞻,可他们当中,没有我。”
    这句话说的极其意味深长。
    赵熙背脊一僵,明白此言何意。
    他抿唇:“你是在怪朕,还是在怪皇叔?”
    顾九道:“我没有理由去怪你们任何人,无论是官家还是他,所做的事情都是以大局为重,没有任何错处可言。”
    言罢,她转身离开。
    行至殿门前,又微微一停。
    顾九抑住眼眶的酸涩,轻声道:“他死了也好,没死也罢,我只等他三年。三年一过,他若没来找我,那从此山水一程,再不相逢。”
    ……
    顾九出了皇宫,一眼便瞧见楚安正站在风雪间,撑着伞等她。
    楚安跑过去,将提前准备好的暖手炉塞到她手里,也没有说话,只是轻轻抱了抱她,然后把人送入马车。
    车厢内还有一个人。
    待顾九坐稳,流衡才把手中的木匣交给她:“这里面是两处房契田产,分别在汴京和江陵府。但顾娘子放心,这都不是记在王爷名下,不会让人发现您和王爷的关系。”
    顾九觉得有些好笑。
    他们又没有拜堂成亲,算什么关系?
    她没收,偏过头:“我不需要,也不想看见你。”
    流衡顿时僵住。
    顾九轻叹:“你走吧。”
    言罢,便叫停了马车,亲自替他掀起车帘。
    流衡垂着头,僵持一会儿,只能戴好面具离开了。
    这时,楚安才跳上马车,看着顾九那泛红的眼尾,胸口一阵阵发闷:“你之后是如何打算的?是继续留在汴京,还是回江陵府?”
    马车从朱雀大街行过,屋檐银装素裹,街道上人人穿着新衣,似乎还残留着元宵夜的热闹。
    顾九放下窗牖,如实道:“这两个地方我都不会呆。”
    她忖了忖:“应该会四处游玩吧。”
    楚安毫不犹豫道:“我陪你一起。”
    顾九摇头拒绝。
    她知道,楚怀瑾还在因为身世的事情对她抱有愧疚,若是以后真的日日相见,只怕这份愧疚永不会消散。
    她淡笑道:“你有你自己的生活,我也是。”
    说话间,马车在宁王府停下。
    顾九道:“我回去拿个东西,你且先在这里等我片刻,稍后我与你一起回将军府和义父辞行。”
    楚安递给她纸伞,说好。
    王府内雪积盈尺,静得可怕。顾九沿着熟悉的游廊曲径,来到自己居住的院子。宁王府上下里里外外被翻了个遍,唯独她的院子没有被人动过。
    顾九只收拾了几件衣物,而后坐到床榻边,从被褥里侧拿出一个黑木盒。
    里面放着七夕那夜沈时砚送她的小土偶。女孩在她这里,男孩原本在沈时砚那儿,但因为抄家,那东西也不知所踪,大概是被官兵们一起带走了。
    顾九用指腹摩挲着小土偶的笑颜,低声喃喃:“从此以后,你可能就是一个人了。”
    和我一样。
    ……
    从王府离开,他们便去了将军府。楚业炜早早地就在大门前焦灼地等着,一见马车停下,便立即走过去,亲自替顾九放好轿凳,把她扶了下来。
    楚业炜眼含热泪,声音发颤:“小九,你不要怨叔父绝情,不让你认祖归宗。”
    “不会的,义父,”顾九眉眼弯了弯,岔开话题,“临行之前,我想去楚家祠堂上柱香。”
    楚业炜没想到顾九还会愿意去楚家祠堂,不由激动道:“好,好,义父带你去。”
    顾九看着那些牌位,心中并无多少情感,但面上始终挂着笑,安静地听楚老将军絮絮叨叨地给她介绍楚家的宗亲,然后一一上香跪拜。
    待从祠堂出来,顾九就要辞行。
    楚业炜本想再劝她留下,但见顾九去意已决,纵使再不舍,也只能随着她的意思,为其准备了一匹骏马,送她出府。
    楚安想送顾九出城,不过被她拒绝了。三人行至将军府大门前,顾九翻身上马,既没有回头,也没有再多说任何话,直接策马离去。
    赶了半日的路,顾九沿途遇到一家卖热汤的摊位。风雪之中,唯有那里热雾缭绕,一靠近,便觉得阵阵暖意驱散了满身的寒气。
    摊主热情地招呼顾九,一边擦桌子,一边闲扯:“姑娘,这是要出远门?”
    顾九点头:“嗯。”
    摊主好奇道:“怎么也不挑一个好一点的日头赶路?再过些时日,春天就该到了。”
    顾九淡笑:“这儿又不是我的家,所以想早一点离开。”
    摊主道:“那姑娘家在何处?”
    顾九没答。
    以前因为江陵府有明月,所以那儿是她的家。后来明月走了,沈时砚把她接到王府,她以为汴京会是她的家。
    但现在……
    顾九道:“要两碗罗宋汤。”
    如此直接地岔开话题,摊主自然就识趣地不再多问,然后赶紧去给她盛汤。
    顾九摆好汤匙后,却忽然扬声道:“别躲了,过来喝汤吧。”
    摊主正疑惑这姑娘在和谁说话,却见一个戴着面具的少年不知从何处突然冒了出来,老实地站在桌前。
    顾九点了点桌案,淡淡道:“不要浪费粮食。”
    流衡踌躇一会儿,怕顾九生气,便听话地坐在对面,摘掉面具,乖乖喝汤。
    这个过程中,两人谁也没说话,直到流衡喝完了汤,顾九才抬起眼皮,看他:“你知道我为什么不让你跟着我吗?”
    流衡艰难开口:“因为我做了伪证。”
    顾九缓缓摇头:“这是他自己选的路,与你没有任何关系。”
    她平静道:“因为我看见你,就会想起他。”
    气氛再次沉默。
    半响,流衡垂下眼:“顾娘子,我没有地方可以去。”
    顾九搅动热汤,白雾扑面而来:“他这么神通广大,神机妙算,难道没有给你安排去处吗?”
    自然是安排了。
    动身去蓬莱岛前夕,沈时砚把他叫进书房,给了他一笔足以舒服过完余生的钱财。
    流衡僵硬道:“王爷,您——”
    沈时砚温和一笑:“明天这一走,我可能就回不来了。等你把我交代的事情做完之后,便离开汴京吧。天地辽阔,以后你想去哪就去哪。”
    流衡愣在原地,过了好久,他才哑声道:“王爷,我不会走的,我会留在顾娘子身边保护她,然后等王爷回来。”
    沈时砚搭着眼帘:“我不一定回得来,而且——她也不一定会愿意看见你。”
    顿了顿,他又无可奈何道:“随你吧。”
    ......
    听流衡说完这些,顾九神色未变。她安静地喝完最后一口热汤,起身付钱,然后走到一旁的树桩前,解开缠绕在上面的缰绳。
    流衡想跟上去,但见顾九转身看了过来,便又立刻停在原地。
    顾九摸了摸那黝黑的马鬃,寒风把她的手吹得通红,也吹散了她的声音:“流衡,你自由了。”
    但流衡还是听见了。
    自由?
    流衡目露迷茫。
    他站在原地,直到那道背影越来越远,他才回过神。
    流衡低头看了眼手里的面具,近似梦呓一般道:“可我不需要它。”
    ……
    大雪纷纷扬扬,朦胧了远处绵延的山脉,待凛冽的冷风一吹,那起伏的轮廓在碎琼乱玉之中,更是显得虚虚实实,看不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