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

      第三十五章
    时光飞逝,十年后。
    罗怀馨和江学淮已经在c市开创了三间教会。
    江学淮博学的知识,温文儒雅,顺服又谦卑的态度,让每个主日听他证道的人,都得到满满属灵的餵养。
    而每个刚到教会的姊妹们,尤其是比较年长的姊妹,第一次和罗怀馨握手,都说罗怀馨很好命,因为罗怀馨的手纤细柔软。
    而罗怀馨跟随江学淮到t市这么多年,每每遇见事情,通常都不讲话,只是默默地回家祷告。
    于是,教会所有认识罗怀馨的人没有一个人批评她,有的只是讚美。
    在大家眼中的罗怀馨有人缘,亲切,好相处,单纯,温柔,给人感觉很舒服。
    而罗怀馨则是知道她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上帝教导的。
    她有一颗怜悯的心,很少说话,可是却非常会倾听,具有同理心,在教会里,常常有人会继续留下来,就是因为有罗怀馨。
    罗怀馨和江学淮感念早期宣教士对台湾的奉献,他们有感动想要把这份爱传承下去。
    于是他们身体力行地回应了宣教的呼声。
    江学淮利用休假的时候,跟着宣教团体到国外一些国家宣教。
    当江学淮第一次到缅甸的一个落后村庄时,他就对这个地方很有感动。
    回国后,他和罗怀馨为那个村庄祷告,两人都会一直流泪。
    于是,他们在那里租了一个房子,请了缅甸当地的一对传道人,负责那里的事工。
    由于,那里的贫困落后,传道人的薪水,教会的支出都是江学淮这边寄过去的。
    江学淮每年都会去那里两次。
    而罗怀馨却因为严重的气胸开过四次刀,医生和江学淮不敢让她去,会担心万一她的气胸发作,以当地落后的医疗,会有生命的危险。
    罗怀馨身体虽然羸弱,但她却有一颗坚强渴慕服事的心。
    在教会相处比较久的会友,因为担心她的身体,都不赞成她跟着江学淮去缅甸服事。
    而常有不瞭解罗怀馨身体状况的新会友,叫罗怀馨要有信心。
    年纪较大的老医生不鼓励罗怀馨到这么偏僻落后的地区。
    而年轻胸腔科医生,有些说没关係,有些说不行。
    江学淮有一次从缅甸回来,带着一个小男孩的照片回来,这个小孩六岁眼睛就瞎了,江学淮会为他祷告到哭。
    而罗怀馨也常为缅甸祷告,她有一颗非常强烈想服事的心,她真的很想去缅甸。
    有人基于担心她而反对,也有人赞成。
    而罗怀馨终于还是去了缅甸。
    缅甸是个佛教国家。
    有些贫穷的家庭,小孩幼时就送去当和尚,只求有饭吃。
    而江学淮开拓的这个村庄,没有宗教信仰,对这个村庄的人而言,能够信佛教或供应神像拜拜是有钱人才做的到的事,而他们实在是太穷了。
    罗怀馨第一次到石村的时候,只见这个村装都是黄泥路,没有柏油路,也没有水泥路。
    一路上只见村庄内大多是低矮破旧的房屋,当风阵阵吹起时,就是满天漫漫的黄沙。
    她到达以后,开始帮忙办营会,办营会的时候一切都很顺利。
    可是到晚上的时候,她都拉肚子拉的很严重,整夜都没办法睡。
    她痛到以为她就要死了,这种情形下,她只能不断的祷告:「神啊,如果我要死就死在这里,不要连累别人。」
    可是,很神奇的是,隔天,白天办营会的时候,她的身体就好了。
    由于,连续好几个晚上都严重的拉肚子,在主日的时候,一个传道人就带她去看医生。
    就这样,她好几餐没吃饭,在回国时,甚至在仰光机场躺着不会动。
    刚好江采音打电话来问罗怀馨的情况,罗怀馨告诉她说可能会死,江采音急的都哭了。
    虽然有第一次惨痛的经验,可是,罗怀馨并没有因此而心生退意,她还是勇敢的继续去服事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第二次去的时候,亲友及教会的会友们,万般交代她要自己带水,不要吃路边摊,要吃乾净卫生的餐厅或饭店。
    虽然她还是有拉肚子,但就没有第一次那么严重。
    她之后还是继续的去缅甸,继续的去传扬福音,为哀伤的人祷告,给贫穷的人送米粮,传扬上帝的爱。
    她在石村的时候,探访得到骨癌锯了腿的女孩,为她祷告,并带吃的给她。
    她去探访的人当中,还有人是一家十三人,住在破破旧旧的矮房子,房子甚至还有缝隙,无法完全隔阻风沙雨淋。
    她在那里,去探访了六岁就瞎了的男孩,这个男孩已经十五六岁了。
    罗怀馨在第一次去石村就去探访他。
    罗怀馨对她说:「阿巴,你有听见我的声音吗?」
    阿巴回答:「有。」他觉得这声音听起来有如夏天阵阵微凉的清风,轻轻的吹入他的心中,让他觉得很舒服。
    罗怀馨:「那你有听见远远的鸟叫声吗?」
    阿巴:「有。」
    罗怀馨:「可是我没听见。」
    阿巴??????
    罗怀馨:「上帝创造你我不同,你可以听到很远的声音,可是我听不见,要到教会。」
    阿巴点点头,他感觉罗怀馨就像那寒风中微暖的太阳,让他感到阵阵的温暖。
    他之后就去教会,再之后就受洗了。
    罗怀馨第二次去石村有去探访阿巴,问他:「阿巴,你喜欢什么?」
    阿巴表示对吉他有兴趣。
    后来,罗怀馨为他祷告,盲人学口琴最好,可以用摸的,于是她买了一隻口琴送给了阿巴。
    后来,听说阿巴已经开始在教会,用口琴敬拜讚美了。
    之后罗怀馨再去的时候,身体状况已经很好了。
    后来,台湾的教会在缅甸设立越来越多的据点,也兴起了教会总会该在那里有神学教育的想法。
    于是,江学淮他们就开始安排课程,学分,老师,学生等问题。
    当江学淮去那里教学的时候,罗怀馨就趁他们在上课的时候准备一些饼乾糖果,茶点等,让他们下课的时候可以享用。
    那些饼乾糖果是台湾教会的一些会友们奉献的,罗怀馨收集了,就带到缅甸去。
    由于当地的伙食不好,上课的学生们平常也没什么好东西可以吃。
    罗怀馨会趁他们上课的时候,去找一些好的餐厅,等他们课程结束后,带他们去吃点好一点的食物。
    就这样,江学淮在神学上造就他们,给他们属灵的粮食,给他们精神的饱足。
    而罗怀馨也做她的部分,两人齐心的奉献,让学生们得到身心灵的满足,造就更多人,成就福音的事工。
    在罗怀馨关心探访的人当中,有一个女孩,教会从她去读小学开始,就一直资助她,甚至一直帮助她去读中学,这个女孩想要奉献当传道人。
    罗怀馨和这个女孩恳谈的时候,感觉她不是那么坚定,还在摇摆不定。
    罗怀馨知道她生活上的困难,没办法让她能够后顾无忧的接受神学教育。
    罗怀馨在祷告中有感动,于是她奉献自己的金钱在缅甸设立神学基金,后来教会有人也跟着奉献。
    教会事工上一直会出现一些需要处理的事,缅甸租用的房子,房东要收回不租了。
    江学淮和罗怀馨一起同心祷告,他们都有感动是时候该建堂了。
    于是,他们把讯息传达出去,教会的弟兄姊妹一起为建堂祷告及奉献。
    可是建堂费用还是不够。
    这时候,罗怀馨开始向自己的亲朋好友募款,这是她第一次向亲友们募款,她的好人缘让她很快的就把不足款募齐,让建堂得以顺利进行。
    有一次,在陪江学淮去缅甸教学的十五天里,她虽然忙但却觉得服事是一件很喜乐的事。
    就算期间感冒到没声音,她还是继续服事,回台湾后甚至因此生病了四个月。
    身体的羸弱阻挡不了她一颗火热服事的心,只要她还活着,她就会不断的祷告,奉献自己所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