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时光似水,岁月如歌(1)

      日子匆匆过去了一大半。
    当时,邵荏暘以为隔日与何韶橒见面之时会特别尷尬,但意外的是,他竟主动与她道歉和和解。
    她本觉得两人还会再僵持一阵子的,既然何韶橒主动来示好,她也没有任何理由拒绝,毕竟她那时说话确实也有些衝动,她同样也有道歉的意思。
    但他近日状况看起来越来越糟,不仅身体变得更为消瘦,连黑眼圈也日益加重。
    「你还好吗?累的话要不要先上去休息一下?」邵荏暘轻推了他的肩膀。她知道他为了照顾父母,如今也搬回老家,日日两边往返,确实辛苦。
    何韶橒倒出几滴绿油精在指腹,揉着太阳穴,「没关係,等等不是还要开会吗?不用顾虑我。」他扯着苍白的嘴,善解人意的说道。
    邵荏暘担心的看了他一眼,「那好吧,我先把资料拿去会议室,你等等跟大家说进来开会。」
    几分鐘后,大家陆续走了进来,找了自己属意的位置落座。
    邵荏暘将资料发了下去。「这次,我们的目标将与以往不同,不再是关注单一老屋,而是这整个社区的人文和未来的发展。」
    「此次计画t大将会与我们合作,将通过展览的方式,将社会实践表达出来。而我们这次要关注的议题是──此地『柑仔店』的文化探讨,包括田野调查、并且製作出我们心目中的展览。」
    她点开简报,「我们讨论了两家的『柑仔店』,其中一家在市集的中心,叫『明宏商行』;另一家『小农商店』是在市集转弯后不远的位置,这两家都离武德殿和老街不远,同时也是在地赫赫有名的柑仔店,我们已经与两家老闆联络好,将于下周分别进行田调。」
    「此外,t大也将展览样式的范本发给我们。」她将剪报滑到最下头,「他们希望以行李箱作为展览的规划,将所有的回忆装载在里头,并且分享出去。」
    行李箱整体是以木製,长宽高越莫是八十公分、五十公分和四十五公分,下方用高约一公尺的木架撑住,而里头可以用任何形式摆放物品和展示。
    邵荏暘一开始收到合作邀约时,确实被t大的想法和创意给惊讶到了,不论是他们对于整体企画的架构、物品的展示,都深深激发了她。
    尤其行李箱的概念,她更是喜欢。t大在整个市里,不仅与他们工作室合作而已,用行李箱装拖移确实方便很多,同样这也有载着柑仔店的回忆的意义,在各地巡回展览时也更便于分享给听眾。
    比起老屋在定点不易移动,t大确实将「说书人」的角色扮演得非常好。
    「还有任何问题吗?」邵荏暘关掉投影机,询问会议室的所有人,见大家都纷纷摇头,她便开口道:「那今日就先散会,田调后各组交上报告。」
    她下达指令后,大家纷纷就鸟兽散了。
    邵荏暘准备关灯离开会议室时,才发现何韶橒已经累到趴在桌上了,她走到他身边将他摇醒。
    「何韶橒,你不如请假回家吧。」
    他还有些刚睡醒的迷茫,听见这句话,还以为邵荏暘在关心他。「我真的没事。」他抹了一把脸,想让自己看起来更清醒一些。
    但邵荏暘锁紧的眉头,更像是不悦:「这是你第一次在开会时睡着,代表你最近精神状况真的太差了,请假也是为你好,在上班时间睡着很容易被人说间话的。」
    何韶橒看着女孩离开会议室的背影,眼皮慢慢歛了下来。
    她生气了吗?还是她在担心自己呢?
    田调的当日,一行人浩浩荡荡的走工作室走到柑仔店。
    邵荏暘先去了第一间明宏商行,外观与早期传统的柑仔店无异,里头也陈放着琳琅满目的商品,她先大致看了几眼,发现这间商行只卖一些乾货和调味料,并没有想像里,充满着五顏六色的糖果和玩具。
    老闆同样也是里长,商行外头坐着六、七个大爷,几个人围着一张小方桌,就喝着茶、吃着老闆儿子经营的香肠摊的香肠,高谈阔论着。
    邵荏暘本以为现今柑仔店已经所剩无几,更何况还像明宏商行一般,维持质朴的味道,从层架上的灰尘和摆放凌乱的物品,都不难看出已经许久都没有人光顾了。
    老闆和老闆娘,对于他们的到来都非常欢迎,也表现得非常热络,立马拿出几杯红茶和麦茶招待他们一行人,算是给他们解解渴了。
    邵荏暘拿起相机,和几位工作室的朋友一起记录商品摆放的位置和规律,也记录零星客人採购的画面。
    「老闆娘,你们这个蛋要怎么卖啊?」邵荏暘平时都是去超市买盒装,对于散蛋的价格算法还是有些好奇。
    老闆娘将客人的蛋放到秤上,「我们算斤的。」她的国语并不是说得特别标准,甚至还带有浓厚的台语味道,邵荏暘听得有些吃力。
    老闆的儿子搬了几张椅子让给邵荏暘一行人坐,她拿出手机、纸、笔,开始记录。
    老闆名叫林保生,已经七十岁,但身体还非常硬朗,对于他们的到访也非常侃侃而谈。
    据邵荏暘所知,现址在民国五十四年时遭到祝融,在公所的重建下,原在市场卖猪肉的商行老闆,透过公开招标,标到了现店址的的这块地,才有了现在的明宏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