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 第16节

      容金珍!
    容金珍啊——
    【郑局长访谈实录】
    如果说破译紫密前,容金珍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是模糊不清的,介于天才和疯子间摇摆不定,那么破译紫密后,这形象便变得清晰了,变得优美而可怕,就像一只静默的老虎。说实在的,我欣赏他,崇敬他,但从来不敢挨近他。我怕被他烫伤了,吓着了,这感觉多像对一只老虎。我敢说,他在灵魂里就是一只老虎!他撕啃疑难就像老虎撕啃肉骨那么执著又津津有味,他咬牙酝酿的狠狠一击,又像老虎静默中的一个猛扑。
    一只老虎啊!
    兽中之王啊!
    密码界的天王啊!
    说真的,虽然就年龄言我是他兄长,就资格言我是破译处元老,他刚到处里时,我是一处之长,可在心里我一直视他为兄长,什么事愿意听他的。我越了解他,接近他,结果就越是成了他精神上的奴隶,跪倒在他脚下,还跪得无怨无悔的。
    ……
    我前面说过,密码界不允许出现两个相似的心灵,相似的心灵是一堆垃圾。因此,密码界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简直是铁律:一个人只能制造或破译一部密码!因为制造或破译了一本密码的人,他的心灵已被他自己的过去吸住,那么这心灵也等于被抛弃了。由此,从原则上说,容金珍后来是不应该再去承担破译黑密的任务的,因为他的心灵已属于紫密,若要再破黑密,除非他将心灵粉碎了重新再铸。
    但是,对容金珍这人,我们似乎已经不相信现存的客观规律,而更相信他的天才了。换句话说,我们相信,将心灵粉碎重新再铸,这对容金珍说不是不可能的。我们可以不相信自己,不相信客观规律,但无法不相信容金珍。他本身就是由我们众多平常的不相信组成的,我们不信的东西,到了他身上往往都变成了现实,活生生的现实。就这样,破译黑密的重任最终还是压在了他肩上。
    这意味着他要再闯禁区。
    不同于第一次的是,这次他是被别人——也是被他自己的英名——抛入禁区的,不像第一次,他深入密码史林的禁区,是他自己主动闯进去的。所以,一个人不能太出众,太出众了,不是你的荣誉会向你靠拢,不是你的灾难也会朝你扑来。
    我一直没去探究容金珍接受黑密的心情,但他为此遭受的苦难和不公,我却看得清清楚楚。如果说破译紫密时,容金珍身无压力,轻装上阵,按时上班,按时下班,旁人说他跟玩似的,那么破译黑密时,这种感觉他已全然消失。他背上趴着千斤目光,目光压断了他的腰!那些年里,我眼看着容金珍乌黑的头发一点点变得灰白,身躯一点点缩小,好像这样更便于他挤入黑密的迷宫似的。可以想像,容金珍被黑密卷走的血水是双倍的,他既要撕啃黑密,又要咬碎自己心灵,艰难和痛苦就像魔鬼的两只手齐齐压在了他肩头。一个原本可以跟黑密毫无关系的人(因为破译了紫密),现在却背着黑密的全部压力,这就是容金珍的尴尬,他的悲哀,甚至也是701的悲哀。
    坦率说,我从不怀疑容金珍的天才和勤奋,但他能不能再度创造奇迹,破掉黑密,从而打破破译界已有的一个人只能破译一本密码的铁律,我这不是没有疑虑的。要相信,一个天才也是人,也会糊涂,也会犯错误,而且天才一旦犯起错误来必然是巨大的,惊人的。事实上,现在密码界一致认为,黑密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高级密码,它在设置密锁的过程中有惊世骇俗的愚弄天下之举。正因为此,后来我们有人很快就破译了黑密,那人从才情上说和容金珍简直不能同日而语,但他接手破译黑密任务后,就像容金珍当初破译紫密一样,仅用三个月时间,就轻轻松松把黑密破掉了——(续完)
    你们听,黑密被人破译了!
    这个人是谁?
    他(她)还在世吗?
    郑局长告诉我:这个人名叫严实,还活着,建议我也可以去采访他一下,并要求我采访完他后再来见他,说是还有资料要给我。两天后,我再次见到局长时,他第一句话就问我:
    “你喜欢那个老家伙吗?”
    他说的老家伙就是指破译黑密的严实,他的这种措辞和发问让我一时无语。
    他又说:“不要见怪,说真的,这里人都不大喜欢严实。”
    “为什么?”我很奇怪。
    “因为他得到的太多了。”
    “他破译了黑密,当然应该得到的多啊。”我说。
    “可人们都认为他是靠容金珍留下的笔记本得到破译黑密的灵感的。”
    “是啊,他自己也这么说的。”我说。
    “不会吧?他不会这么说的。”
    “怎么不会?我亲耳听到他说的。”
    “他说什么了?”他问。
    “他说其实是容金珍破译了黑密,他是徒有其名的。”
    “噢,这倒是个大新闻。”他惊讶地盯着我说,“以前他从来都回避说容金珍的,怎么对你就不回避了?大概因为你是个外人吧。”
    顿了顿,又说:“他不提容金珍,目的就是想拔高自己,给人造成是他独立破译黑密的感觉。但这可能吗?大家在一起都几十年了,谁不了解谁,好像他一夜间变成大天才似的,谁信?没人信的。所以,最后看他一个人独吞了破译黑密的荣誉,这里人是很不服气的,闲话很多,都替容金珍抱不平呢。”
    我陷入了沉思,在想,要不要把严实跟我说的告诉他。说真的,严实没有交代我不能把他对我说的那些拿出去说,但也没有暗示我可以说。
    沉静一会儿,局长看看我,又接着说:“其实,他从容金珍留下的笔记本中获得破译黑密的灵感,这是不容置疑的,人都是想也想得到的,你刚才说他自己也是承认的。他为什么不对我们承认,正如我刚才说的,无非就是想拔高自己,这也是大家想得到的。因为是大家都想得到的,他硬是否认只会叫人反感,失信于众。所以,他的这个小算盘我认为打得并不高明。但这是另外一个话题,暂且不说它。现在我要问的是,你可以想一想,为什么他都可以从容金珍的笔记本中获得灵感,而容金珍自己却不能?按理说,他可以得到的东西,容金珍早应该得到了,毕竟这是他自己的东西,是他的笔记本。打个比方说就是这样的,好比笔记本是一个房间,里面藏着一把开启黑密的钥匙,结果主人怎么找也找不到,而一个外人却随便一找就找到了,你说这怪不怪?”
    他比喻得很成功,把他心中理解的事实形象地和盘托出,很透彻,但我要说这不是真正的事实。换句话说,他的比喻没问题,有问题的是他认定的事实。有那么一会儿,我甚至决定告诉他严实是怎么对我说的,那应该才是真正的事实。但他没给我插话机会,继续一口气往下说:
    “正是从这里,我更加相信容金珍在破译黑密过程中必定是犯下天才的大错误了,这种错误一旦降临到头上,天才就会变成傻子。而这种错误的出现,说到底就是一个人只能破译一本密码的铁律在起作用,是他破译紫密留下的后遗症在隐隐作怪。”
    说到这里,局长大人久久地沉默不语,给我感觉像是陷入了悲痛之中,等他再次开口跟我说话时,明显是在跟我话别了。这样,即使我想说似乎也没机会了。不说也好,我想,因为我本来就吃不准该不该把严实对我说的转告于他,既然有机会不说那最好,免得我说了以后心里落个负担。
    在分手之际,我没有忘记提醒他:“您不是说还要有资料给我吗?”
    他噢了一声,走到一只铁的文件柜前,打开一只抽屉,取出一只档案袋,问我:“容金珍在大学时有个叫林·希伊斯的洋教授,听说过吗?”
    我说:“没有。”
    他说:“这个人曾企图阻止容金珍破译紫密,这些信就是证据。你拿去看看吧,如果需要,可以带复印件走。”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希伊斯。
    局长承认,他对希伊斯不了解,知道一点也都是听说的。局长说:
    “当时希伊斯跟这边联络时,我在y国学习取经,回来后也没让我接触,接触主要是紫密破译小组在接触,当时是总部在直接管的,他们也许怕我们抢功,一直对我们保着密。这些信还是我后来找总部一位首长要回来的,原件都是英文,但都已译成中文。”
    说到这里,局长忽然想起,我应该把英文原件留下。于是我当场打开档案袋,准备把中英件分开。这时候,我首先看到一份电话记录——钱宗男来电记录,像引言一样的,放在信件之首,只有短短几句话,是这样的:
    希伊斯是x国军方雇用的高级军情观察家,我见过他四次,最后一次是1970年夏天,后来听说他和范丽丽一直被软禁在pp基地,原因不明。1978年,希(伊斯)死在pp基地。1981年,x军方结束对范(丽丽)软禁。1983年,范(丽丽)到香港找我,希望我帮她联系回国事宜,我没同意。1986年,我从报纸上看到范(丽丽)在家乡c市临水县捐资兴办希望工程事宜,据说现在就定居在临水。
    局长告诉我,这个钱宗男就是当时在x国中转希伊斯信件的我方同志,本来是我了解希伊斯很好的人选,但遗憾的是他年前刚去世。而记录中提到的范丽丽就是希伊斯的中国夫人,要了解希伊斯,她无疑是独一无二的最好人选。
    范丽丽的出现,使我有种惊惶失措的快乐。
    ·31·
    第五篇 合
    四
    因为没有具体的地址,我原以为要找到范丽丽女士可能会费些周折,结果到临水县教育局一问,似乎楼里的人都认识她。原来,几年间,她不但在临水山区创办起三所希望小学,还给县里几所中学捐赠了价值几十万元的图书,可以说,临水文教战线上的人无不认识她,尊敬她。不过,我在c市金和医院找到她时,我就凉了心气。因为,我看到的人喉咙已经被割开,纱布把她的颈项绑得跟头一样粗,感觉她像有两只脑袋似的。她得的是喉癌,医生说即使手术成功,她也已经无法说话,除非能练习肺部发声。因为刚做手术,她身体十分虚弱,
    不可能接受我采访。所以,我没有说什么,只是像来自临水的众多家长一样,留下了鲜花和祝愿便告辞了。后来,我在十几天间又三次去医院看她,三次加起来,她用铅笔给我写下了几千字,几乎每一个字都让我感到震惊!
    说真的,要没有她这几千字,我们永远也抓不到希伊斯的真正的真实。真实的身份。真实的处境。真实的愿望。真实的尴尬。真实的苦难。真实的悲哀。从某种意义上说,希伊斯去了x国后,就没有他应有的一切了。他的一切都变得阴差阳错了!
    说真的,这几千字我们需要耐心品味和重视。
    现照抄如下:
    第一次——
    1.他(希伊斯)不是破译家。
    2.既然你已知道他(希伊斯)写那些信的目的是布迷魂阵,为什么还要相信他说的?那都是骗人的,他哪是什么破译家?他是制造密码的,是破译家的冤家!
    3.紫密就是他制造的!
    4.这说来话长。是(19)46年春天,有人找到他,来人是他剑桥同学,当时好像在筹建的以色列国担任很重要的职务,他把他(希伊斯)带到鼓楼街教堂,当着上帝的面,以几千万犹太同胞的名义要求他为以(色列)国造一部密码。他用半年多时间造出一部密码,对方很满意。事情本来是了了,但他却老是担心他的密码被人破译。他自小在荣誉中长大,自尊性极强,从不允许自己失败。那部密码由于时间紧,事后他觉得缺陷很多,于是私自决定再造一部去替换它。这一下他就完全迷进去了,越迷越深,最后用近三年时间才造出来一部他满意的,这就是后来的紫密。他要求以(色列)国用紫密替代他以前的密码,结果试验(使用)证明,它(紫密)太难,人家根本无力使用。当时著名破译家亚山还在世,据说他见了用紫密加密的密电后说过一句话:我要3000份这样的密电才接受破译,但现在这形势1我的时间可能只够看到1000份2。意思是说他有生之年是破不了它了。x国闻讯后便想买走紫密,但当时我们没打算离开n大,考虑到x国与中国的紧张关系,没答应。后来情况正如你说的,为救我父亲,我们拿紫密跟x国作了交易。
    1指希伊斯后来为什么会走上极端政治的道路。
    2指x国后来为什么软禁希伊斯夫妇。
    5.是的,他认为金(珍)是迟早要破掉紫密的,所以才极力阻止他。
    6.世上他只佩服一个人,就是金(珍)。他认为金(珍)是集中西人智慧结晶的精灵,百年不遇的。
    7.我累了,改天吧。
    第二次——
    1.这(军情观察家的说法)是对外说的,其实他(希伊斯)还是在研制密码。
    2.高级密码像一出戏中的主角,必须有替补。研制高级密码一般都会同时研制两部,一部用,一部备用。但紫密纯粹是希(伊斯)的个人行为,他不可能同时一人研制两部密码,再说他研制时也没想到这将成为一部高级密码,他像研发一门语言一样研制它,只求本身的精密。当x国确定将它作高级密码用时,同时决定马上研制一部紫密的备用密码,这就是后来的黑密。
    3.是的,他一去x国就参与了研制黑密的工作。准确说是旁观研制工作。
    4.严格讲,一人只能造一部高级密码(以免破一反三)。他参与黑密研制,不是直接介入具体研制,而是向具体研制者指明紫密的特点、走向,引导他们避免雷同、交叉,有点导航员的意思。比如紫密是朝天上飞的,他可能就要求黑密往地下钻,至于怎么钻是具体研制者的事。
    5.得知金珍在破译紫密之前,黑密研制工作基本已告终,难度和紫密不相上下。以难取胜是所有高级密码的制造法则,为什么密码界云集那么多高智人士,就因为大家都想难倒对方。但得知金珍在破紫密后,他坚决要求更改黑密,他一边预感到金珍必将破掉紫密,同时还可能破掉黑密。因为,他深知金珍少有的天资和奇特的秉性,一味的追深求难对他说只会加倍激发他神秘的才情,而不会憋死他。他是憋不死的,只有设法迷惑他,用奇招怪拳迷乱他的心智才有可能击败他。所以,据说黑密后来被改得很荒唐,一方面是很难,一方面又很容易,不伦不类的,用希(伊斯)的话说,像一个外表穿着十分考究的人,里面却连裤衩袜子都没穿。
    6.你这说法1没错,但金珍对希(伊斯)太了解,他破译紫密可能就同跟希(伊斯)下了盘棋一样,他的心灵不可能因此被希(伊斯)吸住。没有吸住,他就可能再破别人的密码。黑密后来不是照样被破了。
    1当时二战已结束,全球没有大规模的战争。
    7.首先我怀疑你的说法2,其次即便确有此人,那么我相信他不是靠自己,而是金珍留下的笔记本破译(黑密)的。
    2没有战争,密电的数量一时是上不去的。
    8.如果可以,请告诉我金珍具体出了什么事?
    9.这么说,希伊斯没说错。
    10.他(希伊斯)说:我们一生都让金珍给毁了,最后他还要把自己毁了。
    11.金(珍)这种人大概也只有自己毁自己,别的人是毁不了他的。其实,两个人(希伊斯和容金珍)都是被命运毁掉的,不同的是金(珍)是希(伊斯)命运的一部分,而对金(珍)来说,希(伊斯)只是一个卓越赏识他(金珍)的老师而已。
    12.改天吧。下次来请把希(伊斯)写给金(珍)的信带来给我看看。
    第三次——
    1.是,伟纳科就是他(希伊斯)。
    2.这是明摆的,他当时是秘密机构的秘密人物,怎么能用真名真姓去当科学家?科学家是公众人物,职业性质不允许的。从职业道德讲也不允许,拿着他们的高俸又干私活,哪个机构允许?
    3.因为当时他(希伊斯)只是旁观研制(黑密)工作,所以有时间和精力搞课题研究。其实,他一直梦想把人工智能研究工作搞上去,应该说,他提出的数字双向理论对后来电子计算机的长足发展是起到重要作用的。他为什么那么热切地想叫金(珍)出国,不瞒你说他是有个人目的的,希望把他(金珍)留在国外,跟他合作搞人工智能研究。
    4.这问题1你自己去想,我回答不了。总的说,希(伊斯)是个科学家,政治上很幼稚,所以很容易被伤害,也很容易被利用。而你刚才说的有些东西(指希伊斯激烈的反共行为)是子虚乌有的,我敢说没这样的事!
    1密码界有条不成文的定规:一个人只能制造或破译一部密码!因为制造或破译了一本密码的人,他的心灵已被自己的过去吸住,那么这心灵等于已被抛弃。因为,世上不允许出现两部相似的密码。
    5.这也是明摆的2,两部高级密码(紫密和黑密)都先后被破,一部是他(希伊斯)亲自造的,一部是他参与造的。而破译的人又是他学生,我又是这边人,他又写了那么多信——虽然表面上是布谜魂阵,但实际上谁知道这谜中是不是还有谜?破译高级密码的几率是极低的,现在一个人相继破掉两部,而且那么快,正常说是不可能的,惟一可能就是泄密。谁泄的密?最大嫌疑就是他(希伊斯)。
    2我告诉她,黑密最终不是容金珍破译的。
    6.真正彻底软禁是得知黑密破译后,具体是(19)70年下半年。但这之前(紫密破译后),我们行动已随时有人跟踪,信件电话都被监视,还有很多限制,事实上已经处在半软禁中。
    7.(19)79年(希伊斯)去世,是病故的。
    8.是啊,软禁时,我们每一天都在一起,每一天都互相找话说。我为什么知道这么多,都是在这(软禁)期间他跟我说的,之前我一无所知。
    9.我就在想,上帝为什么叫我得这病,大概就因为我知道太多秘密了。其实,没有嘴照样可以说。其实,有嘴时我还从没说过。
    10.我不想带着这么多秘密走,我想轻松一点走,来世做个平常凡人,不要荣誉,不要秘密,不要朋友和敌人。
    11.不要骗我,我知道我的病,癌细胞已经转移,也许我还可以活几个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