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 第157节

      这俩人今儿也是出了大风头了。
    从出了自家院子开始,遇到的就是一片恭维声。
    不光是外村的,连施家洼本村的都对着两个人一顿猛夸。
    “南南咋就这么大出息啊!”
    “我家那娃还是个男娃,还比她岁数大哪,阳娃你看看,这些年做出点什么名堂了?连吃饭都还要在一个锅里,靠着老子娘的!”
    “你们家南南办满月酒的时候我也来了,当时还给你家拿了一包红糖。当时南南包在包被里头,我一看就觉得是个不同凡响的!这果然应验了!”
    这样的都还算好。
    还有人直接开始搞封建迷信了。
    “我去土地庙那边烧纸的时候哦,许别的愿土地爷都没有反应,一说许愿咱们这儿出个财神爷,带大家伙儿过上好日子,那香就烧的!青烟只往上冒啊!”
    “南南妈啊,你是不知道,我本来也不知道的,后来听说你们南南生在夜里十二点,那天夜里我起来上茅房,一抬头就看见天上最亮的那颗星星落下来了!直溜溜地就落到你家房顶上不见了!你说你们南南这么出息,该不会是什么星宿下凡了吧?”
    “阳娃我跟你说啊……”
    ……
    一个比一个更夸张。
    施开阳听得直摆手。
    连张秀珍这样喜欢听好听话的都听得有点心惊肉跳。
    这得亏是改革开放了。
    要是搁在十几年前,这样得还不得被红袖章抓去斗?
    张秀珍是经历过那样的年代的,知道那有多可怕。
    所以就算现在已经过去了很久很久,她一听人说起那些“封建迷信”的事情,就还是不由自主地觉得害怕。
    也正是因为这点害怕,所以张秀珍虽然满心都想炫耀,但到底还是控制住了。
    这在很多熟识的妇女们看来。
    那这不就是稳得住嘛!
    立刻又是一顿猛夸。
    “难怪能生得出来南南这样的能耐人!这当妈的也这样坐得住啊!”
    “一看就是有出息的!”
    “要我说啊……”
    ……
    一路上遇到一堆一堆的人,这样的话听了太多,张秀珍听得都不敢用心去听了。
    她虽然觉得她生的闺女有大出息、该夸。
    可她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大将之风、有什么厉害的。
    别人夸她闺女她嘴上说小女娃当不得大家这么夸,但心里还是有一些认同的。
    她闺女就是这么好!
    但夸她自己就不行了,张秀珍不仅没有认同感,还觉得这是在吹牛皮、不着边际地硬夸,不靠谱。
    因为觉得这些人不靠谱,嘴里头啥话都说的出来。
    她听得也没有那么仔细了。
    只跟紧了施开阳,一起走在人群里。
    唐青娥离他们还要远一点,她跟在施向南的身后。
    施向南要是一个人,或者是他们施家一家人,这些看着她长大的村民们就围上去了。
    这不是还跟着几个生面孔嘛,人高马大的,冷着脸,一看就不好惹。
    无形中就提醒了他们施向南不光是施家洼的一个小女娃,还是云山县城里的西施食品厂厂长、是拿钱修了这条石子路的大老板的事情。
    他们也不太敢直接围上去抓住施向南的手跟她拉家常了。
    不敢靠近施向南,自然也就没有机会靠近唐青娥。
    唐青娥高兴归高兴,但她年纪大见识多,也大致能想到要是这时候混进人群里会听见他们说什么。
    她也不觉得听这些不靠谱的夸奖有啥意思。
    又不会多张块肉,听得多了骨头都轻了几两,要是被捧的头脑一热还不知道会干出什么丢人事情来。
    不听也有不听的好处。
    不过离得远,那也是从以前大家相处的距离来说。
    其实一大群人都跟在施向南后头,距离可能也就几步远。
    施向南跟孙大顺在前头只要不压低声音说话,后头就全都能听见。
    施向南是很认真地在验收的。
    她还请了专业人士来一起进行验收呢。
    对方说了一句什么。
    施向南点了点头:“嗯,这位孙老板是我们厂里的职工给介绍的,认识好些年的兄弟,他介绍的时候就说了,孙老板的施工队干活靠谱。”
    孙大顺连忙说:“过奖了过奖了,我也就是本本分分地按照标准修路,别的没啥大本事。”
    “能严格按照标准、本分修路,已经做的很好了。”
    后头跟着的村民们估计也都听见了,于是七嘴八舌地都想插话。
    生怕前头的人听不见,还一个比一个的声音大。
    “哎哟!孙老板修路的时候我们就在旁边看着哪,干活是真扎实!”
    “夯土的时候做的那叫一个仔细!比我婆娘缝衣裳都仔细着哪!”
    这句话顿时引起轰然大笑。
    “张老三我看你是皮痒了吧,敢在这么多人跟前儿说你婆娘干活不仔细?!”
    张老三还喊冤:“我怎么就说我婆娘不仔细了,我说的明明是我婆娘缝衣裳仔细,孙老板干活比她更细!”
    “哈哈哈哈!”
    这句话引起的笑声比前一句更大。
    而且一时半会都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孙大顺装作不高兴地大声咳嗽了一声,才算是勉强止住了这股子笑声。
    一群人继续往前走。
    因为有了这几句玩笑话,气氛也更加活泛起来。
    施向南几个走在前面专心验收,后头时不时就传来几道声音。
    “这石子路走着可真舒服!”
    “这路干净!下了雨走在石子路上头也不会满脚的泥了啊!”
    “可不是,你们不说我都还没想到!”
    “你别不是个傻子吧?这条路从好几个村里头经过的,别的不说,就说杨树坪,是最早修好的,前些天下雨的时候你就一点都没有发现啊?雨水冲到石子路下头去了,石子路一点事没有,雨水一冲还更白净了哪!”
    “可不是白净,瞅着比有些人三五天才洗一次的脸还白净!”
    “哈哈哈这话说的太狠了吧?笑话人也私下里啊,这么多人在哪?!”
    “就是要在人多的时候笑话啊,说不定那人就知羞了以后就好好洗脸把自己给收拾干净了哪?”
    第189章
    除开这些村民们的插科打诨、还有时不时的冒出来的恭维之外。
    验收工作进行的还是很顺利的。
    那位专业人士的意思是,路段验收不需要走完全程看完全程,只要随机抽查就行了。
    这说的也没错。
    因为有的路修的很长,总不可能全部用脚走一遍,那得费多少时间?
    可这一次不一样。
    这条路是施向南自己家以后天天都能用得上的路。
    她在这儿也不仅仅是为了验收而已,更多的还是为了体验一下自家通车了、自己修出了一条这么宽阔的石子路,走在上头是什么体验。
    施向南走的一点也不累,一直走到了施家洼都还兴致勃勃的。
    其他村民们也是来凑热闹、想第一个走上新路。
    他们大多都是平时干惯了力气活儿的,走这么点儿路算什么啊?
    跑个来回也不会有人叫一声苦的。
    已经一脚一脚地走了一大半,施向南就请她花钱找来的那位专业人士在她们家休息一会儿。
    她再出去走一走。
    走到舅舅家里头去。
    杨树坪的人听了都大声叫好。
    “一起走啊!”
    “咱们一块走完!这条路修的可真好!我走着感觉脚步轻得很,跟学会轻功了似的,一点都不累!”
    她是花钱的人都说要走完,那孙大顺和那位专业人士自然也不会真的就在这里坐着了。
    也起来要跟着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