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191年8月,少帝刘辩得皇子民,大宴后宣布,皇子民为太子。
    太傅袁槐表示反对,此事需从长计议。
    京兆尹曹操挺剑呵斥太傅,太傅袁槐羞愧难当,同意了此事。
    大宴之上,群臣都在,此事不知不觉,就传扬了出去。
    一时之间,士人多谈论此事。
    蔡府中,被罢官的蔡邕专心著书,两耳不闻窗外事。
    但这件事闹得太大,他偶然间听到了。
    “陛下与太傅不和,绝非朝廷之幸。”
    说话之人并非蔡邕,而是他的女儿蔡琰。
    此女不过豆蔻年纪,却继承了蔡邕一半的才学,深得蔡邕喜爱。
    “文姬,朝廷之事,你莫要议论,被人得知,后果不堪设想。”
    蔡琰瞪大了眼睛,似乎很不服气,说说咋地了。
    “自从为父入狱以来,你对政事就表现得过于关心了,你是女儿身啊……”
    蔡邕还是非常了解女儿,盯着她的眼睛。
    从中看到了一种落寞……
    这到底是什么样的感觉?
    蔡邕思索了半晌,没有得出确切的猜测。
    不过这段时间,蔡琰似乎最喜欢的书籍,是诗经。
    少女怀春?
    蔡邕摇了摇头,驱散了这个想法。
    “父亲,你的藏书这么多,有没有特别有趣的一本。”
    “你想看什么样的?”
    “比如说历代皇帝的性格……”
    蔡邕神色古怪,不过还是随口点出了几本。
    蔡琰一看,这几天觉都睡不好了。
    皇帝都喜欢杀人?
    真是可怕~
    闭府的蔡邕尚且得到了消息,更别提其他有心人了。
    “汝南袁氏,要完蛋了!”
    这是大多数士人的看法。
    因为刘辩崛起以来,都是以雷霆手段掌控一切。
    董卓强大?
    朝堂上直接斩杀!
    董旻、牛辅、李傕、郭汜、郭太等人更不必说了,下场都很凄惨。
    重要的是,死亡来得很快。
    太傅袁槐,会有什么样的布置?
    汝南袁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这句话可不是吹牛。
    袁槐想要翻盘,就需要支持。
    但是,他第一个联系的,不是袁氏门生,而是他天然的盟友。
    刘焉!
    刘焉可谓是汉末就机智的枭雄,历任雒阳令(洛阳)、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官。
    黄巾之乱后,他预感到天下将大乱,因此早早做出了准备,向灵帝建议:
    “刺史、百姓盘剥百姓,导致民不聊生,应该从朝廷中挑选清廉的官员去地方任职,镇守安定天下。”
    灵帝当然不可能承认自己的错误,所以他很认同刘焉的看法。
    刺史、太守这些人太过分了!
    因此,刘焉的提议得以通过后来,刘焉进一步索要权力。
    “设州牧,掌管一州军政。”
    灵帝又同意了。
    当然,起初的州牧,都是汉室宗亲。
    比如说刘焉、刘表、刘繇、刘岱、刘虞等人,对汉室也算恭敬。
    刘焉这个小坏蛋又带头破坏了这份默契。
    他有感中原将大乱,因此请封为交州牧。
    可惜交州的老大哥是士燮,而且交州道路艰险,不通畅。
    刘焉请求改任益州牧。
    到了益州,刘焉干掉了刺史,干掉了不服从的官员,掌控了一州。
    他仍然不满足,派遣五斗米师张修以及情人之子张鲁(传闻张鲁的母亲和刘焉py)攻入汉中郡,斩杀太守,又断绝与朝廷往来的道路。
    益州山高皇帝远,刘焉彻底成为了土皇帝。
    191年中,刘焉命人打造天子车架数千辆,出行比刘辩还要威风。
    荆州牧刘表看不下去了,上书朝廷,称“益州牧要造反了,你们也不管管”。
    刘辩拿什么去管啊?
    呵斥两声?
    还不如暂时装作看不见。
    因此,太傅袁槐选的第一个盟友就是刘焉。
    刘焉可以称得上州牧之首,天下州牧都要感谢他!
    袁槐第二个联系的人,是河内太守王匡。
    当初为了提拔王匡,袁槐花了好大的劲与刘辩博弈,现在终于派上了用场。
    只要河内门户洞开,袁绍的兵马就能畅通无阻地进入京师门户。
    袁槐还交给王匡一个锦囊,作为后手。
    其三,陈留太守张邈和广陵太守张超,兄弟二人都非常有名望。
    其四,陈留王刘协的相国董承。
    按照汉例,一般情况下,刘协被封为陈留王,陈留就是刘协的封地,应该该为陈留国。
    可是朝廷依旧设置陈留太守,这意味着什么?
    刘协不过是一个没人重视的小废物!
    袁槐不相信,这一次博弈他会输。
    除了这些人,他还联系了更多。
    汝南袁氏的力量,不仅仅如此!
    皇帝要博弈,袁槐又有何惧!
    “叔父,您这样……”
    袁胤犹豫了,接替袁术后,他小日子就苦逼了。
    “老夫知道后果,这一次只是让陛下认清自己,认清汝南袁氏的力量。”
    袁槐信誓旦旦。
    “若是陛下掀桌子呢?”
    这才是袁胤最担心的事情。
    “哈哈!不会的,老夫所求,不过是朝堂上的一席之地。”
    “董贼是该死,但是他教会了老夫,权力是需要自己去争取的。”
    “只要陛下认个错,汝南袁氏还是忠心耿耿的臣子。”
    万一陛下不认错呢?
    袁胤很想反问一句,但是他不敢。
    因为后果很严重。
    “老夫知道你在想什么,群臣不会同意的,天下好不容易安定,陛下也不会同意。”
    “这是一次示威。”
    袁槐如此定性,点到即止的游戏罢了。
    若是真翻脸,汝南袁氏也不怕,只是……他的下场或许不会好。
    “你要准备好,京师需要你撑着。”袁槐叮嘱道。
    “是。”袁胤抱拳。
    远在冀州渤海的袁绍接到书信的时候,唉声叹气将近一个时辰。
    这一天,还是到来了。
    他来到渤海的时候,就知道,这件事不可能妥善解决。
    “主公!”
    练兵过后,满头大汗的文丑走了过来。他是袁绍在河北招募的名将!
    跟在文丑后面的,是他的好兄弟颜良。
    “颜良文丑何在?”袁绍一声喝。
    “末将在!”颜良文丑抱拳,齐声道。
    “准备兵马,召集全部大军!”
    袁绍手臂一挥,神态坚决。
    “遵命!”
    三天后,渤海六万大军整装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