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四章 二次北上

      庞统和徐庶都是朝堂上的新人。
    别人认识他们,可他们连朝堂上的百官都没有认全!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竟然被任命为第二阶梯的监国官员。
    简直不可思议!
    司隶校尉曹操就不必说了,扶持刘辩登基、铲除董卓的大功臣!
    再熬一段时间,肯定能成为三公之一!
    贾诩也是跟在刘辩身边的“老臣”,刘辩夺权后不久,就将他提拔上来。
    在少府这个位置上,贾诩面面俱到,用时间证明了他自己的能力。
    并且不断出谋划策,就连三公都要问他的意见!
    荀攸更是出身颖川名门,直接接替了光禄勋的职位。
    游走在百官之间,不曾出现一丝错漏。
    不管是出身,还是能力,都令百官信服。
    庞统和徐庶,拿什么和他们比?
    甚至有些官员吃起醋来,为太尉杨彪打抱不平。
    王允年纪大了,精力不如从前。
    可是杨彪还年轻啊!
    精神矍铄。
    就因为提议让太子监国,直接被踢出了权力中心。
    失去了监国大臣的地位。
    这似乎有点不公平吧?
    庞统是从荆州投靠过来的,徐庶是豫州。
    这两个人在诸侯的地盘呆了这么久。
    谁能保证他们的忠心?
    当即就有人向刘辩提出了异议。
    哪怕交给韦端、周忠等大臣,他们也没有意见啊。
    竟然交给两个新人。
    就连徐庶都心虚了,初来乍到,他可不想得罪这么多大臣。
    于是他主动推辞道:“陛下,臣资历不足,难担大任!”
    “尚书令还小吗?你给朕说说,你想当多大的官?”刘辩直接怼了回来。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徐庶怎么可能反驳?
    只能答应。
    庞统则没有太多的想法,他早就想施展抱负了。
    一上来就是困难级别,正适合他的口味。
    他磨拳擦掌,就等着上位了。
    庞统是很狂,恐怕会得罪人。
    但刘辩一点都不担心他。
    有能力的人被排挤才好。
    否则刘辩的重要性怎么体现?
    他就是朝堂上的裁判!
    临走前,刘辩见了太子一面,告诫他一定要好好练习剑道,不要荒废了。
    随后他与唐姬温存一番后,向何太后告别。
    何太后叮嘱了几句,就不再说话。
    刘辩也趁机离开。
    反正又不是第一次出征了,废话没必要说这么多。
    心意到了就行。
    刘辩最终挑选了七名大将跟随,其中有许褚、典韦、关羽、张飞、张绣、徐晃、吕布七人。
    赵云、马超等人在工地监工,刘辩没有带上他们。
    一开始吕布是打算闭关,突破武艺。
    后来想一想,他用的是戟,还不如在战场上,以杀证道。
    于是跟随一同出征。
    至于侍从,刘辩带上了曹昂、袁谭、周瑜等人。
    其实队伍中,还是缺少军师的,不过刘辩想了想,还是算了。
    此次和乌桓交战,将军们的智慧比较重要,没有这么多尔虞我诈。
    刘辩和周瑜都足以应对。
    郭嘉这一次被留了下来。
    历史虽然被改变了,但是刘辩一直不安。
    还是不要让郭嘉北上的好。
    历史上郭嘉就是挂在了北伐中。
    太忌讳了。
    刘辩干脆不带郭嘉。
    就这样,八万禁卫骑兵向幽州开拨。
    声势浩大!
    这些年刘辩一直没有扩大禁卫骑兵,而是将部分骑兵扩充到了凉州、幽州、并州。
    这些地方,都是地广人稀,需要大量的骑兵驻守。
    尤其是凉州,还把守着通往西域的要道。
    没有骑兵怎么行?
    就算是骑兵,全速奔跑前往西域,也要一个月时间。
    机动力就尤其重要了!
    养一个骑兵的钱财,足够养三名步兵。
    中原王朝的作战,大都是攻城。
    因此禁卫骑兵保持八万的数量,就足够用了。
    甚至有些夸张!
    刘辩越来越意识到大汉统一的重要性。
    十三州聚拢后,就不需要养着这么多守军了。
    只需要安排禁卫军和边军,就能应对一切状况。
    实行精兵强将策略。
    刘辩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
    骑兵浩浩荡荡,一路北上。
    曹昂忍不住问:
    “陛下,此次作战,咱们要做到什么地步?”
    “此话怎讲?”
    “就是要击败乌桓,还是灭了乌桓!”
    曹昂说这句话的时候,杀气腾腾。
    刘辩笑了笑,如果是匈奴时期,他当然乐意以杀止杀,这是最有效的办法。
    可现在大汉极度缺乏苦力。
    刘辩舍不得如此浪费。
    “凶狠的就杀掉,老实的就抓了当劳役。”
    “朕的大汉正缺少这些勇士。”
    曹昂挠挠后脑勺笑了。
    “朕准备修建一条大运河,贯穿南北,以后想去哪里,就直接从洛阳坐船出发。”
    “朕还想修建驰道,将司州和凉州联系起来,完善丝绸之路。”
    “这些都需要人力来完成!”
    “所以此战,尽可能地杀敌,尽可能地捕捉俘虏!”
    众将脸上露出毅然之色。
    简单地说,就是大汉需要任劳任怨的奴隶!
    如果用大汉百姓来完成这些工作,恐怕会导致民怨沸腾。
    所以刘辩只能另辟蹊径,从俘虏入手!
    毕竟战败了,就要有所觉悟。
    能够留住性命就不错了。
    朝廷还提供包吃包住的工作,怎么可能不满意!
    历史上每个朝代修建大工事,都会有劳役死亡。
    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大片。
    导致民不聊生。
    其中最主要的有两个原因。
    劳役吃不饱!
    一天都是喝稀粥,干最重的活。
    不挂都对不起那一碗粥!
    现在大汉不缺粮食,刘辩敞开了供应。
    虽然不是营养丰富,但是好歹不会饿肚子。
    其二就是赶工期!
    上头随便说了一个数字,下面就拼命地干。
    铁打的身子也受不了啊。
    刘辩直接派遣鸿都门学的学生去监管!
    这帮公子哥,都是第一次做事,往往能够如实上报。
    刘辩能够掌控足够的讯息,不会被蒙在鼓里。
    所以工地一直呈现良性发展,并没有造成太大的暴动。
    这一次北上,刘辩就是奔着抓俘虏去的。
    青州讨伐战中,朝廷又多了十万的俘虏。
    可都是汉人。
    朝廷经过筛选后,只留下两万多劳役,其他都放了。
    毕竟,青州的人口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