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三章 荆州刺史

      “能够凑合当一个县令,就不错了。”
    司马徽心里郁闷。
    他现在热衷于培养人才,可惜在场中的学生,太上他失望了。
    刘辩在窗外驻足良久,趁机观察了一番,摇了摇头。
    “下课。”司马徽突然没有了上课的心情,草草宣布放学。
    学生们一哄而散,出了教室,却迎面看到甲胄森然的禁卫,被吓了一个半死。
    看到自己的学生这么怂,一点读书人的风度都没有,司马徽更是觉得丢人。
    “都散了吧,这是来找老夫的,不要在这里看热闹。”
    司马徽的话,充满了威严。
    学生们连忙加快脚步,匆匆离开。
    禁卫军也没有阻止。
    他们不断地打量着被众星捧月的刘辩,总觉得此人身上散发着莫名的威压。
    紧接着,司马徽就迎了上去,恭敬地行礼道:
    “草民司马徽,参见陛下!”
    此言一出,一些学生更是吓得哆嗦起来,连忙退开。
    而有一些好事者聚拢在远处,遥遥观望。
    “先生请起。”刘辩走上前,扶起司马徽。
    “陛下里面请。”
    刘辩跟着走过去,一路上有禁卫军开路。
    司马徽带着刘辩来到了一处竹林,竹林旁边有一座优雅的亭子。
    他吩咐了随行的童子,去准备一些酒菜。
    许褚不放心,跟着一起去了。
    对于刘辩的吃食,他们一点都大意不得。
    “先生好雅兴。”刘辩称赞了一声,这个地方他还是蛮喜欢的。
    很久没有这么放松过了。
    “恭喜陛下平定扬州。”司马徽拱手道。
    “这是将士们的功劳。”刘辩谦虚了一句。
    二人又聊起了庞统、徐庶,刘辩频频称赞他们的才能。
    司马徽笑得合不拢嘴。
    他的学生能有出息,自己也感到欣慰。
    突然,司马徽似乎想到什么,斗胆问:
    “陛下,您是不是忘记了一个人?”
    “先生是说孔明吧,朕当然知道他的才能,否则也不会丢到鸿都门学。”刘辩意味深长地道。
    司马徽仔细一品,有了明悟。
    一直以来,朝廷都在推行科举,渐渐地,科举取代了察举制。
    可是科举出身的人才,还是太少了,标杆不够硬。
    诸葛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等到他从科举中出来,一定会被火速提拔。
    想到这里,司马徽抚须道:“陛下为何一定要施行科举呢?”
    “给天下寒门一个机会罢了。”刘辩坦然道,至于打击世家什么的,只是另一方面。
    “寒门求学本就艰辛,遇到陛下这样的明主,真是三生有幸。”司马徽重重地抱拳,似乎在替天下寒门,感谢刘辩。
    他收弟子,也没有太大的门槛,只要是有才学即可。
    因此,司马徽的学生当中,有不少出身寒门。
    二人沉默了一会儿,刘辩突然道:
    “先生的学舍,冷清了不少。”
    怎么会冷清呢?
    司马徽愣了一下,旋即才想明白,这是说他的学舍人才凋零。
    “先生有没有打算到鸿都门学教学?”刘辩抛出邀请。
    “这……”司马徽似乎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一下子有些犹豫。
    他在荆州生活很久了,荆州的学舍,也离不开他。
    “陛下的好意,草民心领了,只是……”
    刘辩挥手打断了他。
    “朕没有其他意思,鸿都门学才是大汉最高学府,正好缺乏先生这样有教无类的大才。”
    “若是先生到鸿都门学教学,可以自领一院,您看中的学生,都可以单独授课。”
    “当然,这也需要学生自己同意。”
    司马徽一下子就心动了。
    鸿都门学与别的学舍不同,与科举挂钩。
    也就是说,只要加入了鸿都门学,司马徽学生的科举之路,会顺畅很多。
    试想一下,这样的诱惑,谁能顶得住?
    “先生不妨考虑一下,朝廷对鸿都门学的支持,绝非这么简单,光是图书馆,就藏书百万。”
    终于,司马徽被打动了,其实他恨不得直接搬迁到洛阳,只不过还是装作一副坦然的样子。
    “陛下盛情邀请,老夫定当前往。”
    刘辩给郭嘉一个眼色,郭嘉连忙出具了文书。
    “不管到了哪里,先生不妨出示这一份文书,当地官府都会提供一些帮助。”
    “谢陛下!”司马徽拱手道。
    这是给学舍迁徙,开了一个方便之门。
    刘辩与司马徽又谈了一些荆州的问题。
    在荆州生活了这么久,司马懿对于一些弊端,了如指掌,当即给刘辩提了几个意见。
    刘辩铭记在心,最终又问了一个问题。
    “先生认为谁适合当荆州刺史?”
    司马徽一下子就难住了。
    郭嘉在一旁忍不住偷笑,还好这个问题没有问他。
    刘辩看司马徽尴尬的样子,也觉得不好意思,于是列出了几个名字:
    “张绣、周泰、张纮、蒋琬四人。”
    这是刘辩的预备人选。
    “张绣年少有为,是陛下信得过的心腹,他最为合适。”司马徽立刻锁定了目标。
    其实刘辩也是这样想的,张绣能文能武,守住荆州不成问题。
    只是张绣才担任豫州刺史不久,又将他调到荆州,似乎有点不妥。
    最主要的是,当初刘辩许诺刘备是豫州刺史,只不过刘备选择了继续卧底建功立业。
    要是豫州刺史再次空出来,不给他似乎说不过去。
    张绣是刘辩的心腹,刘备再不识趣,也不会和他争。
    这是一种默契。
    因此,刘辩并没有打算对张绣进行人事调动。
    司马徽似乎也看出来,连忙道:“张纮此人长于政务,对于军事恐怕有心无力,若是陛下任命他为刺史,可以周泰为都督。”
    好家伙!
    胆子挺肥的呀。
    郭嘉都不敢这么直白地进言。
    说到底,司马徽还是在野之人,所以有些话,不必顾忌。
    张纮和周泰的组合,刘辩勉强觉得靠谱了。
    不过他没有当即表态,而是在三天后宣布任命。
    周泰还好,他本就掌管着军务。
    可是张纮就懵逼了,幸福来得太突然。
    要知道,在此之前,他只是闲云野鹤,此刻突然被提拔成了荆州刺史。
    陛下这也太豪横了吧?
    张纮知道刘辩善用人才,不拘一格。
    可这种好事真正降临到自己身上的时候,仍然会觉得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