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九章 统计

      曹操纳妾过后,立刻启程,奔向幽州。
    身为幽州刺史,他不可能离开太久。
    益州也渐渐平静下来。
    没什么大事发生。
    不过一直希望有所表现的张松,提出了一个建议:
    “陛下,益州的人口复杂,部族很不好管理。”
    “何不对益州的户籍,进行一次统计?”
    不管什么时候,统计人口都是一项大工程。
    其中还包括对户籍的管理。
    无论哪个时代,黑户都是存在的。
    大汉也是如此。
    现在的益州,非常脆弱,在籍人口约莫百万人。
    荆州一个南阳郡,人口就达到了这个规模。
    相较之下,益州显得地广人稀。
    可实际上真是如此吗?
    非也。
    一些大家族的奴仆,根本没有计算在内。
    由于战乱频繁,一些百姓失去了土地,流离失所。
    世家大族将他们收编起来,成为了家仆、佃户等等。
    这些人都是隐藏人口。
    在战乱的时候,世家大族这么做,无疑是在行善。
    百姓都快饿死了,给他们一份工作,一口饭吃,那是莫大的恩德啊!
    可是如今,朝廷收复了益州。
    益州将迎来一次高速发展的时期。
    世家大族隐藏人口的行为,就是制约生产力的发展。
    张松提出这个建议,可以说是非常及时。
    同时,也得罪了很多益州世家。
    这么多免费的劳动力,说放就放?
    损失很大啊!
    但为了朝廷、为了益州官府考虑,张松这一步棋,明显走对了。
    刘辩非常赞同这个提案!
    人口在农耕社会,就是第一生产力。
    没有人口,谈何发展。
    益州拥有着广阔的土地,人口却不足。
    不仅如此,刘辩还迁徙了一半的汉中百姓。
    这也是一种伤害。
    为了长治久安,迁徙人口是非常必要的。
    益州想要发展起来,必须拥有足够的人口。
    若是从别州迁徙,肯定不划算。
    只能从本州下手!
    世家大族隐藏的劳动力是其一,其二便是各种少数民族。
    他们以部落的形式存在,不在大汉的户籍之中。
    很多时候,部族的规矩,甚至大过朝廷的法律。
    刘辩不可能什么事情都管。
    尤其是宗族之事!
    哪怕这是很明显的弊端。
    到了民国时期,宗族的概念还很深厚,甚至有处死家族子弟的权力。
    更别提此时的大汉了。
    刘辩一动,朝廷都会地晃山摇。
    想要改变这种陋习,只能通过教育,开放民智。
    涉及到方方面面!
    所以这些部族,刘辩不会轻易动。
    不过人口登记,必须进行下去。
    朝廷要做到心里有数!
    “户籍统计,事关重大,必须从长计议。”刘辩谨慎地道。
    接下来,他在成都召开了几次小朝会,专门就此事,进行商讨。
    益州官员暗地里,对张松破口大骂。
    有些难听的话,甚至传到刘辩耳中。
    因为这一次人口普查,将会极大地威胁他们的利益。
    张松相当于叛徒一般。
    刘辩根本不管,只是命人保护张松,不让人打闷棍。
    张松也是抬头挺胸,硬着头皮参加朝会。
    不久后,他就要前往洛阳任职了。
    所以,他才将这个“礼物”,献给了刘辩。
    如果这个提案,由朝廷来提,那么肯定会迎来一场血雨腥风。
    张松是益州士族的代表之一。
    他这是吸引了几乎所有的火力。
    益州世家对张松痛恨不已,却又拿他没有办法。
    他们不断地收集张松的罪证,企图将他扳倒。
    可惜这注定会失败。
    黄权的家族,也收留了大量无家可归的百姓。
    这些百姓,都是逃户。
    不过他并没有愤懑,而是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朝廷重新给这些百姓分配田地,这是好事啊!”
    不管谁来问,黄权都是如此回答。
    渐渐地,他成了不被指望的那一类人。
    刘璋成为了救命稻草!
    可是刘璋哪里敢管这些事情?
    “陛下关注着此事,你们去求陛下吧!”
    刘璋一心一意想过富家翁的生活,因此只是回了一封信。
    以后他和益州世家没有太大的关系了。
    没办法。
    益州世家只好求助于袁绍,送去了不少财物。
    只不过袁绍一个子都没有收。
    对于这些大事,袁绍看得清清楚楚,怎么可能插手?
    哪怕刘辩对他非常信赖。
    袁绍也不能不识好歹!
    “这是利于益州的好事,你们为什么不支持呢?”
    袁绍不咸不淡地回了一句。
    可惜对益州有好处,对这些世家可没有。
    不过他们不敢继续闹腾!
    刘辩已经下达了圣旨,在全州内,进行人口普查。
    并且安排上户口!
    这意味着,百姓要开始纳税。
    世家大族想要留住这些劳动力,没有问题,只要每年负责交钱就好了。
    刘辩不会阻止。
    世家大族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承认这一份支出。
    他们被逼无奈,交出了这部分人口。
    益州一下子多了二三十万人口!
    刘辩都无语了。
    “田产的分配,尽快进行下去。”
    他连忙吩咐郭嘉等人,必须尽心尽力完成这些工作。
    郭嘉也没有让刘辩失望,执行效率非常高。
    在益州刺史蒋琬的帮助下,他妥善地安排了这些百姓。
    当然,一切都在建设当中。
    包括一些村落,以及田地开荒。
    良田已经掌控在少数人手中。
    若是没有好的借口,刘辩也不能强取豪夺。
    于是开荒就成为了必要的选择。
    玉米、红薯对土地的要求非常低,粮食产量又非常高。
    因此,刘辩并不担心田地不够分。
    对于这些旱地,刘辩采取了低税收的策略。
    仅仅是良田的五分之一!
    毕竟大汉的粮食价格非常低,刘辩已经不指望这个补充国库。
    只要百姓有活路,那么他们就会安稳下来,不给朝廷惹麻烦。
    刘辩才能专心地发展教育、商业等等。
    至于谁能把握时机,发家致富,刘辩并不是特别关心。
    只要这帮人为他所用,那么朝廷便立于不败之地。
    这一次人口统计,持续了一个月的时间。
    在官府统治地区,并没有遭遇太大的麻烦。
    真正抗拒的,是一些少数民族小部落。
    他们拒绝朝廷的官员,进入营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