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首先一个就是散热问题,这是一个不可避免,也是首先需要面对的难题。
    其次就是能耗问题,这个问题更是讨论的重点,并且备受关注。
    主要是能耗问题跟国家实力息息相关,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人力物力,都需要进行协调解决才行。
    最后是人才问题。
    建国至今才短短十几年,人才紧缺,特是计算机方面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要不然,也不会让华老这位数学大佬,领导和主持超级计算机的研发工作了。
    更别说,周济民研发的电脑,涉及的新兴领域更多,集成电路、存储器等等诸多方面,全都是新技术。
    换句话说,就算是现有的计算机研发人员,也需要重新学习才可以。
    那么如何协调,尽可能地招揽更多人才,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华老聊的问题,就是关于集成电路的技术细节。
    老段听得一头雾水,没整明白,这到底是什么技术?
    没等他问清楚,工作人员来喊人了。
    大家安静了下来,没有再说话,顺着工作人员的指引,走进会议室。
    众人刚坐下来没多久,领导们也鱼贯而入,会议很快就开始了。
    跟以前不同,这个会议,周济民还是很认真的,虽然他没做什么准备,但轮到他发言的时候,丝毫不会慌乱。
    因为跟他预料的一样,或者说跟昨天下午老林跟他聊的差不多。
    所以,整个会议,差不多就是讨论,解决电脑制造厂选址的问题。
    重述了之前说过的话之后,周济民又提出了一个选址62小镇的有利条件。
    环保问题!
    “我知道,我们国家现在需要的是工业基础,是发展我们的国家,而不是讲环保这个华而不实、空中楼阁的话题。”
    “但是,诸位,我们不要忘了毛乌素沙漠的前车之鉴。”
    环顾一眼全场,周济民火力全开。
    “电脑制造厂的污染有多严重,我们先不说,但只要是工业方面,那就免不了破坏环境。”
    “而62小镇本身就是地处沙漠,就算有污染,影响也极其有限。”
    “一旦内地的其他地方,受到污染,我们需要花费多少精力人力和物力来恢复生态呢?难道我们也像我们的祖先一样,给我们的后代留下一个类似毛乌素沙漠吗?”
    如此振聋发聩的发言,令段学复、华老等人惊愕不已,特别是老林,心说这小子今天是咋了,怎么这么愤青?
    其他领导也是暗自点头,纷纷思考了起来。
    倒是持反对意见的一方,脸色有些难看,他们全然忽略了这一点。
    没想到居然被周济民抓住了这个机会,猛烈攻击起来了。
    还别说,环保虽然不是一个很好的参考证据,但不得不说,这个理由也成为领导们衡量的一个砝码。
    当砝码增多了,胜利的天平就会开始倾斜。
    “把电脑制造厂放在62小镇,不可否认,建造初期,需要不菲的人力物力,但放在其他地方就不需要了吗?”
    “不管是从环保、成本出发,还是从技术保密等诸多方面考虑,62小镇都是不二之选。”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时间。”
    说罢,周济民就坐下来了。
    现场一片雷鸣的掌声响起,不少领导交头接耳,似乎有些意动。
    反对派的一方,顿时急了。
    靠,这么搞下去,真选择62小镇了,那就麻烦了。
    62小镇有什么好的?山高皇帝远不说,环境还那么恶劣,傻子才会跑那么远去受罪吗?
    又不是每个人都有着牺牲自我的精神。
    可现在领导们已经倾向于周济民,再不反驳的话,就难搞了。
    “反对,环保问题上,62小镇并没有比其他地方好多少,反而因为距离内地太远,增加了太多的运输成本。”
    “此外,刚才周济民同志的发言纯属危言耸听,没有任何的参考价值。”
    “相反,这些所谓的参考,其实内地比62小镇更有优势……”
    胡建敏站起来,开始逐一对刚才周济民的发言进行反驳。
    讲了一大轮,但就是很虚的东西,不像周济民,都是拿数据和事实讲话。
    等对方说完之后,周济民反问了一句:
    “请问内地什么地方比62小镇更具备优势?”
    早有准备的胡建敏,胸有成竹地说道:
    南方惠市!
    临海地区,各方面条件都非常不错,也符合保密等方面的要求。
    周济民冷笑不止,等对方说完之后马上道:
    “临海意味着需要防备来自海洋的威胁,如果别人开着航母编队靠近我们,胡教授,您准备怎么做?”
    “从惠市到西北,相距四千多公里,胡教授,超级电脑的运输您打算怎么办才能保证安全呢?”
    “惠市的电能靠附近的水电站吧?运输电能不用耗电的吗?”
    “海洋污染确实不算什么,可靠海的南方人民,怕是要把胡教授给生吞活剥了,这这就是您所说的优势?”
    嘎!
    听完周济民的话,胡建敏顿时被问住了。
    所有的优势,在周济民嘴里,全都变成了劣势。
    超级电脑只能送去西北,因为目前国家的重大科研项目都在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