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5章

      厨房里,周济民正在制作着美食,是孩子们最爱吃的沧海遗珠和昆仑鲍甫这几道菜。
    刚好是食材充沛,所以便让她们吃个够吧。
    见识了这几道难处理的菜肴之后,孩子们都会来帮忙,减轻她们这位老父亲的负担。
    已经处理得差不多了,准备上锅开始煮的时候,老林他们登门拜访了。
    有客到,周济民就没办法继续待在厨房了,只能交给黄小花来完成接下来的烹饪工作了。
    另外,还得加菜,毕竟客人有不少呢。
    会客室这边,周济民跟老林打过招呼后,这才看向袁老,很是尊敬地跟后者寒暄。
    见他这个态度,旁观的老林和吕千祥都暗暗嘀咕不已,难道这位小袁是一个很厉害的人才?
    对于周济民尊敬无比的姿态,袁老却有些羞愧,同时也非常感动。
    从文津街到南剪子胡同这段路程,他已经了解到周济民的身份和作出的部分成绩,内心的敬佩油然而生。
    明明周济民的成绩远超他这位‘老农’,却还如此尊敬他,实在让他感动。
    “亩产七百公斤吗?袁老……袁老师,这个成绩非常了不起,你们做的得真好!”
    周济民眉毛微微一皱,旋即展颜笑道。
    前世,他也是一位南方人,知道水稻亩产七百公斤是有多么了不起的突破。
    但其实,这并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千禧年之后,杂交水稻的亩产一直在增长,不断突破,后来更是直接突破到了一千五百公斤的成绩,震惊世人。
    可那个时候,已经是袁老步入老年时代的成绩了。
    并且,那个时候,其实内地已经不缺粮了。
    甚至,还有很多人,不仅没有节约粮食的习惯,更是出现了不少浪费粮食的情况。
    还有人看着杂交水稻突破一千五百公斤的新闻,吐槽要这么多粮食干嘛?
    这种键盘杠精,就应该拉去小黑屋饿他个十天八天,或者让他去一九六零年,体验一下没饭吃的绝望和无助。
    “周主任,您是对亩产七百公斤的成绩,不满意吗?”
    袁老旁边的一位老农,看清楚了周济民刚才皱眉的一瞬,不由壮着胆子,不服气地问道。
    亩产七百公斤,已经是他们这些老农在袁老师的带领下,辛勤劳动的成果。
    可眼前这位周主任,却不太满意,这不是否认他们吗?
    连老人、老林等大领导,都认可了这个成绩,这位周主任凭什么皱眉?
    “老李,不要对周主任不敬,那些杂交水稻的技术资料,还是周主任给我的呢。”
    袁老师见状,暗道坏了,连忙拉着暴脾气的老李,心怀愧疚,自责地说道:
    “是我没有做好,实验田里,能做到亩产八百公斤,可是十万亩的试验田,却降到了七百公斤,肯定还有改进的地方……”
    周济民摇摇头,打断了袁老师的话,道:
    “袁老师,您真不用这样自责,亩产七百公斤的杂交水稻,已经完全可以在全国推广开来了。”
    “我会向领导们提议,全面推广杂交水稻的种植,提高我们的粮食产量,这件事应该是当前最为迫切的需求……”
    “而袁老师,你们研究所接下来的工作任务将会变得无比繁重,首先需要做好的是杂交水稻种子的培育工作,其次是研发亩产九百公斤、一千公斤的杂交水稻……”
    旁边的老林、吕千祥和裘海俊等人,目光闪烁,亩产上千公斤,这真的可能骂?
    看旁边的几位脸色变得铁青的老农,就知道这件事不简单了。
    唯有袁老师认真地点头,像极了领到作业的学生。
    杂交水稻的技术,周济民也浏览过不少论文,虽然专业技术上,他无法帮助到袁老,但可以提供这些论文指导。
    交流了一会儿杂交水稻的理论,周济民转身就去了隔壁,拿了一叠资料过来。
    “袁老师,这些都是我平时闲着写下来的一些建议,您拿回去看看,如果能帮助到您,那我就放心了。”
    袁老激动地接过这些资料,嘴上连连表示一定有帮助,表情很是感激。
    几位老农见状,很是羞愧,他们还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当即便跟周济民道歉。
    后者摆摆手,表示没什么,都是为了伟大的粮食事业,这点小事无关紧要。
    “重要的是,你们正在做一件造福人类千秋万代的大事,并且已经初见成效了。”
    看着袁老师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翻看那些论文,周济民便请对方到隔壁房间歇息。
    等他再次回到会客室,裘海俊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
    老林介绍了一下裘海俊,后者便马上笑着寒暄,周济民点点头,心里已经明白对方的来意。
    毕竟对方是来自京城航空研究所的,而老林昨天上午才从他这里拿走一块钛铝合金材料,事情不可能有这么巧合。
    果然,寒暄过后,裘海俊便开门见山,想要钛铝合金材料的制造工艺。
    听完之后,周济民沉吟片刻,然后面无表情地摇摇头,道:
    “很抱歉,裘教授,这个制造工艺,我不能给你们研究所。”
    裘海俊顿时急了,马上就要开口,却被老林咳嗽一声,制止了。
    只听老林如是询问道:“济民,你说说,到底是什么原因?是设备还是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