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0章

      不同的断句可能表达不同的意思,甚至于影响整体意思。
    又比如拉丁语系,轻重音,辅音这些东西,日常生活中仍然是会用到的。
    李少杰的意思,便是在使用不同的语言情景下,弱化不同的,强化相同的,尽可能使彼此语言产生一种“和声”效应,而不是互相打架。
    这个方案倒是让不少演唱家们脸色轻松了不少。
    不是非要强求你发音都完全一样。
    而是说,彼此的发音,可以产生出一种“和声”的和谐质感。
    或许会需要削减一点发音,或许要额外增加一点发音。
    进行一点细微的变换,使得整体上趋于圆润。
    简单来说。
    别太字正腔圆,轻重上稍微顾及点旁人。
    这样的方式,分化到各个语系的演唱者身上其实不算那么难。
    优化一下这方面的问题,就有点像是给雕塑去毛边,打磨抛光一样。
    稍微做一点细节化的处理的话,那么,当不同语言唱响的时候,在强大的混响作用下,就不会显得突兀,反而会很诡异的体现出一种和谐。
    很快,排练的进度就继续推进下去。
    彩排的次数也开始增加。
    为的就是一遍遍的试错,试图展现最完美的演出。
    而这些参与的音乐家们,不仅没有表现出不耐烦,或者反对。
    甚至大为赞同。
    尤其是李少杰的那句“没有98分,没有99分,要么一百分,要么零分”,简直更加受到追捧。
    “这才是我崇拜的jay!!”
    “对,就该这样完美主义!”
    “聚集了这么大的力量,如果98分,99分,那太可惜了,要么彻底0分成为笑料,要么100分成为传说!!”
    这些艺术家们,似乎是比李少杰还要夸张的偏执狂。
    这个世界总归是不可能完美的,不可能是理想的。
    所以会有人自嘲着“残缺也是另一种美感”。
    但实际上,浪漫的艺术家,几乎在内心深处都是潜藏的完美主义者,理想主义者。
    在这些人看来,做梦是必须的,甭管现实能实现成什么样,但首先你得敢做梦。
    就算会经常出现追寻突兀,追寻不和谐,追寻残缺的艺术家。
    但实际上,这些行为的本质,依然是对完美,对梦境,对理想的一种偏执的追逐与渴望。
    某些意义上来说,其实能到达行业顶端的人,不带点偏执和神经质般的浪漫主义是很难达成的。
    太过现实往往失去了梦想的能力,而梦想却是一切不可能的源动力。
    就在这么一群旁人看起来甚至有点难以理解的音乐家们的努力之下,表演的质量也越来越令人惊叹“不可能”。
    很快!!
    反复的彩排,让节目的打磨已经无限趋近于完美。
    此时,李少杰便也真正的开始考虑正式演出,并且进行收音采集。
    这天,几乎所有人都动员了起来。
    提前休息了近乎一周。
    这一周的彩排数量也仅有两次。
    直到正式演出的前一天上午,开始了紧锣密鼓的两次“复健”式的彩排。
    便又休息了一下午。
    这个时候,包括场地的安置,设备的检修调试,人员的休息安排,以及第二日正式行动的预案模拟,紧急避险的应对准备等一系列工作,便迅速开展。
    几乎所有人都是为了这么一哆嗦,容不得半点差错。
    是,就是一个文艺演出。
    出错了大不了重来,反正最终给全世界看的只是一段视频。
    但……
    这玩意就跟卓艾是的,各种小动作搞了半天,无论是当晚的烛光晚餐还是找的主题酒店都无限趋近于完美,前夕花样甚至堪称人类文明史的奇观,就连姿势都是无数次推敲模拟的最优选择。
    然后,等到这么一秃噜的时候,突然想去尿尿。
    呵,一杯水毁掉了整个晚上。
    这样的出错自然不可能被接受。
    很快,当天的演出便开始了。
    所有人身上的压力都陡然增加。
    不过,这些音乐家们,也都是有着自己丰富的经验的。
    如何适应这样的感觉,所有人都非常的有经验,也各有各自的习惯。
    很多不为人知的准备癖好,开始展现出来。
    比如,有的音乐家开始拿出指甲刀,极其细心的去一点点修剪自己没有任何多余的指甲。
    这是因为,很多弦乐的按弦,指甲会起到相当大的阻碍作用,平时,很多演奏家就非常注意修剪自己的指甲。
    学小提琴的,如果留有长指甲……这几乎是一件不可忍受的事情。
    此时虽然修无可修,但仿佛成为了一种仪式一般。
    重大演出之前,认认真真的修剪打磨一下。
    而有的音乐家,比如一些铜管乐音乐家。
    在正式演出前,细心的拆解掉手头的铜管乐器,然后用吸水布细细的擦拭铜管内壁。
    而纵观整个乐团,这样的行为简直不在少数。
    这时候,像是巴松,单簧管,双簧管。
    泡制哨片的。
    弦乐中,调试琴弓松紧度的,给弓子上松香的。
    调音的,最后一遍检查乐器的,各种行为,满是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