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氏见闻录 第44节

      念着自己的儿子,她连鞋子都顾不上套,便直直下了地儿,跌跌撞撞地朝着紧闭着的房门走去,没走几步,就差点被自己给绊倒了,好在她反应及时,踉跄间扶住了旁侧的桌案,借其稳住了自己的身形。
    云珰推门而入,便看见小姐捡回来的那人,正单手吃力地撑着离床榻不远处的桌案上,整个人便似朵羸弱不堪的小娇花。
    她脚下舒缓的步伐,变了步调,加快几步走了过去,将人就近扶坐在矮凳上,带点关切地责备着:“你现下正虚弱着呢!不在榻上好好躺着,这么迫不及地的下地干嘛?”
    洛芸娘脑袋还晕乎着,只是心里边担忧着童童,见到云珰,便似抓了根救命稻草,也不知哪儿来的那么股劲儿,一把拽住云珰欲收回的手,焦急的问道:“姑娘,您可曾见过一个孩子,大概这么高的个子,眼睛……”
    “那孩子就在隔壁,你……”云珰话音未完,便见那人疾风似的跑出去了,可真瞧不出来,这小身板的爆发力这么强。
    转了转自己被抓疼的手腕,云珰不放心那瞧起来有点疯狂的女人,便也快步尾随而出。
    来到隔壁,便见那女人正坐在床沿,轻柔地抚了抚那孩子的脸颊,脸上满是失而复得的欣喜,只是眉间那抹轻愁,却是怎么也消散不了。
    “这孩子染了时疫,你这么直接上手,不怕传染么?”云珰站定在门口,隔着不远不近地距离,提醒着。
    洛芸娘闻言,放在孩子脸颊上的手,却未曾有收回的意思,只是对着好心的云珰报以一笑:“我是他娘。”
    云珰怔了一下,便见那人毫不避讳,拿手背贴在了孩子额际,应是在测体温。
    见小孩温度还是有点高,洛芸娘细弯的柳叶眉拧得紧紧的,满是担忧地盯着昏睡不醒的童童,咬着下唇,一言不发。
    “请问,这是哪儿?”好半天,似是想起自己的处境,洛芸娘总算是移开视线,转头看向云珰。
    云珰顿了顿,答道:“此处是禹州城外的一处庄子,我们是在出城的路上发现你的,当时你昏迷不醒,小姐便将你带回来了。”
    “冒昧的问一句,你家小姐是?”洛芸娘满是真诚的问道,想着自己就那么昏倒在了野外,身边还带着童童,她就后怕不已。
    正巧谢安娘来探望这母子俩,刚迈上小台阶,便在门外听得这话,不由笑道:“怎么,这才几日不见,你就不认得我了?”
    人未进门便闻其语,洛芸娘只觉这轻柔地声线颇为耳熟,眼睛一错不错地盯着门口,脑中记忆飞速地翻动着。
    就在她想起来的那一霎,谢安娘也从小台阶上来,走到了房门口,朝云珰摆了摆手,示意她去端点吃食过来。
    洛芸娘瞧见她的身影,满是激动地站了起来,语气微微上扬:“是您?!”
    “是啊,没想到这么凑巧,两回都让我遇上了,也算是有缘。”谢安娘抿嘴轻笑着,径自朝床榻走去,离洛芸娘三尺开外,自然而然地停下脚步。
    洛芸娘注意到她止下的步伐,稍稍一想,便善解人意地道:“夫人,小儿这病,实则危险!这次多亏了您伸出援手,若不然……”
    说到动情之处,洛芸娘眼眶不禁泛红,两次在她危难之时,都遇上了谢安娘出手相助,这等泼天恩情,她这辈子也不知能否还清。
    “举手之劳罢了!”谢安娘也不甚在意,只是温吞吞地问道:“你怎的不在营里待着,这外面多不安全。”
    营里怕是更不安全!只是那些不甚美好的事情,洛芸娘不愿说出来污人耳朵,便隐瞒了部分实情解释着:“这营中也不好待,老大夫根本忙不过,便连常需的药物也告罄了。我便想着出来碰碰运气,若是能挖着些药草也是好的。”
    她总不能呆坐在那里,甚么也不管,甚么也不顾,只眼睁睁的看着童童,因无药可用而病得一天比一天重!她从大夫那儿学了点药理,便想着自己出去找找。熟料,童童却趁着她不注意,悄悄跟了来。
    这话中漏洞不是没有,只是谢安娘也无意打破砂锅问到底,既然人家不愿说她也不屑强求,便只点了点头,转而说起其他话题。
    两人聊了一会儿,云珰便端着小份的粥食,并几碟可口小菜走了进来,一一放在桌上,谢安娘指了指尚带丝热气的吃食:“菜色简陋,这些都是自家庄子上产的,也就胜在口感不错。”
    洛芸娘赶忙摇了摇头,谦逊有礼地回道:“夫人说得哪里话,承蒙夫人不弃,收留了我们,感谢都来不及呢!”
    “行了,你也不用客套,快些用膳罢!我这就先走了。”谢安娘说完,便告辞走人,回了自个儿的住处。
    走到半路,似是想起甚么,便又让云珰去取了东西,给洛芸娘送去。
    只是踱步回了房,谢安娘却也是百无聊赖,这次出来得匆忙,连本平日里爱看的书都没捎上,现下只能开着窗户,倚在窗台上,双手撑着下颚,发呆的瞅着凉凉月色。
    星子疏朗,只两三颗稍显明亮的星子,在庞大地夜幕下,虚弱地一闪一闪,随时都有湮灭的可能。可窗外那轮愈来愈圆,圆得近似硕大玉盘的明月,却与她记忆中的那个夜晚,渐渐重合。
    怔怔地望着那轮虚虚挂在天幕的明月,谢安娘的脑海中不由控制地,跳出了那个人月下窗边守望的身影,她眼睫微垂,盯着床沿花纹出神,再也不会有人愿意这般陪着她了。
    也不知他可曾醒过来?若是不见了她,依着他那淡漠地性子,那双深沉黑眸中可会掀起半点波澜?又或者,根本就不曾醒来。
    再或者,纵是睁了眼,也根本就不曾记起她,那双黑眸中只余懵懂清澈,便似个无忧无虑地孩童般,纯粹地快乐着,其实,真是这般也没甚么不好。
    至少,他就不用为她而牵肠挂肚了。
    她倒情愿他每一天都能活得开心些、鲜活些,可一想到他会就此将她遗忘,封存在记忆的尘埃里,偶尔想起才会问上一句,安安去哪儿了?
    她又有点闷闷的,只觉心里堵得慌,却又不知如何排解。
    那种委屈得无处诉说的心情,在这一刻,夜深人静之时,争先恐后地涌上心头,谢安娘抬头仰望夜空,神思远飘。
    说起来,自成亲后,这好似是两人的第一次分离,隔着大半个城池,她开始毫无预兆地想念他了。
    这处院子也不算大,洛芸娘起夜,无意中瞥见了独自依坐窗台的谢安娘,又清又冷的月光倾泻在她身上,笼上了一层淡得看不见的孤寂。
    “夫人,这月色真美!只是独自赏月难免孤寂,您可介意多个不请自来的人。”洛芸娘站在走廊的那头,声音中透着几分少有的轻快。
    “童童的烧可是褪下了?”瞧她浑身都散发出愉悦,好似卸了几斤重包袱似的,谢安娘略一思索,便开口问道。
    “嗯,还多亏了夫人晚上差人送来的那帖药。”洛芸娘由衷地感激道,自喂了那碗药后,童童身上的烧也逐渐消下,她可算是长舒了口气。
    谢安娘倒也理解她这种心情,便笑着附和:“童童那么乖巧的孩子,怕是没人忍心看着他病恹恹的躺床上,我可是期盼他快些好转呢!”
    那药是谢安娘从晏府中带过来的,临走前孟大夫匆匆找上她,将一张还未干透的方子交到她手中,满脸郑重地叮嘱着,让她按照上面所写的方法服用,并说已配好了十几日的份量,都已让人尽数搬上了马车。
    那张药方她在晏府便听孟大夫提过,知道是他没日没夜捣鼓出来的,专门针对时疫的,只是效果还有待考察,若不是事出突然,孟大夫怕也不会如此匆忙地将其交给她了。
    谢安娘将药送过去前,便说明了情况,那孩子也是染上时疫,两人皆是同样的病症,只她不知为何,却并未有童童那般严重,咳嗽倒是偶有,但并不曾发热。
    许是以往孟大夫的药真的起到作用了,那时疫也不是没有好转的希望,这般想着,谢安娘稍显低落的心情,也明朗了一点,仿若拨开了一丝笼罩在心间的阴霾。
    那温凉如水的月色从间隙中穿过,留下了斑驳的光影。
    ☆、第77章 下棋(一更)
    翌日,谢安娘倒是少见的贪睡了,直到日上三竿才起,皆因晚间与洛芸娘夜聊,还顺道去瞧了眼小童童,他倒是睡得沉,任凭两个大人在旁说得多起劲,愣是没有丝毫醒转的迹象。
    夜色惑人,许是清冷月色笼罩下,将人内心的孤寂放大无数倍,两个平时话不多的人,在打开话匣子的那刻,便滔滔不绝的停不下来了。
    谢安娘也是那会儿才知晓,为何洛芸娘会独自带着孩子,听完她的经历后更是唏嘘不已,那得是多坚强,才能从那样的绝境中勇敢的走出来。
    命运对一个人残忍的时候,那是不需要缘由的,更是不懂什么叫适可而止的。
    娘家人因卷入纷争中,顷刻之间一家大族被连根拔起,洛芸娘一觉醒来,整个世界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接到爹在狱中服毒自尽,娘在家中上吊自杀的消息时,她整个人都懵了,双亲相继离世的打击,差点让她的世界崩溃。
    而夫家也在这时与她划清界限,一纸休书,连个辩解的机会也不给,便以七出之条中的“妒”将她扫地出门,甚至连童童这个嫡孙也一并放弃。
    哈哈,真是好笑!难道还是她拿刀架在那人脖子上,不让人纳妾的么!而那个向来对她疼宠有加,护着让着她的人,却在这种时候消失不见,便是她带着童童搬出去的时候,亦不曾露面。
    这么多年的情分,她倒是愿意相信他是有苦衷的,可瞧瞧她等来了甚么,竟是那人迅速另娶的消息。若是可以,她倒是想揪着人问问,有这般迫不及待么?
    他曾承诺的,此生惟有她一人!这些誓言都被狗吃了么!那些年他对她的好又到底算甚么!
    只是她甚至来不及悲伤,所有的眼泪都只能往肚里咽,偶尔无人之时才敢哭上那么一两声,擦干眼泪又得接着为家里的兄长奔走求助。
    平日往来甚密的人家,要不闭门不见,对她避如瘟疫,似是沾上一点便要倒大霉,便是偶有好心一点的,请了她进去,却也只是叹一声无能为力。
    眼看唯一亲近的兄长就要被送上刑场,她却只能焦急的干看着,那种对自己无能为力的痛恨,这一辈子她都忘不了,也不敢忘!
    幸好在兄长执刑的前一日,突然接到特赦,将其改为流放。送别那日,她是笑着目送兄长离开的,生离虽苦,却也好过死别,她坚信,只要兄长人尚在,他们兄妹总有团圆的一日。
    听从兄长语重心长的交代,她到底还是离开了郢都这个是非之地,来到了草长莺飞的江南,在泽州境内择一隅安度此生,等候兄长的到来。
    至于郢都中的那些纷纷扰扰,旧人旧事,她却是准备将其埋葬,人总是得活在当下不是。偶尔,深夜睡不着时,她望着童童的侧颜,不是不曾怀疑过,她与兄长能从那场劫难中全身而退,到底是谁在背后出了力。
    可天亮了,这种经不得推敲的猜想,经熹微光线一照,便如晨间雾气般消弭于无形,终究都只是过去。
    只安稳日子总是不长久的,遇上了百年难遇的洪涝灾,一场无情的大水将她仅剩的单薄家产冲走,能从那场洪水中捡回一条命,都算是爹娘在天之灵保佑了。
    带着童童,身无分文的她,便随着人流来到了禹州城外,在昏倒路边之际,能再次遇上谢安娘,也是洛芸娘所未想到的,他们母子俩这般都没死成,也该时来运转了!不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么!
    这般想着,洛芸娘便眨了眨眼,故作轻松地说道:“指不定夫人就是我的贵人呢!”
    谢安娘微微一笑:“不用这般客气,唤我安娘便是,你比我年长几岁,真要说起来,我还得唤你一声姐姐呢!”
    洛芸娘怔了一下,便也落落大方的认下这个妹妹,看着谢安娘满是认真的道:“安娘,谢谢你!”
    继而便爽朗地拍了拍胸脯,保证道:“以后只要用得着姐姐的地方,你只管开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洛姐姐说笑了,我这儿既无可赴的汤,也无需蹈的火,更别提甚么辞不辞了。”谢安娘捂嘴笑着,装傻充愣般将这报恩的话题一笔带过,洛芸娘既已走出那段暗无天日的时光,只愿她往后能被岁月温柔以待。
    两个女人的革命友情就这般快速建立,往后的日子里,她俩皆各自庆幸,能有这般情比金坚的闺蜜陪着,在需要鼓励的时候有人支持,实乃人生一大幸事。
    谢安娘扫了眼房中漏壶,不知不觉便已过三更天了,时光流逝得悄无声息的,也该告辞了。
    临走前,她俯身摸了摸童童的小脑袋瓜,这孩子睡起来简直是雷打不醒,望着小孩那天真无邪的睡颜,倒是让她怔了一下神,脑中不自觉闪现某人的睡颜,那张线条坚毅的侧脸,真是怎么也看不够呢!
    晚睡的后遗症,使得谢安娘一整日都提不起甚么精神,便连胃口都不怎么好,晌午的那顿就跟小猫叼食似的,只用了一点点。
    云珰瞧着那几乎原封不动被退回的午膳,内心的焦急与担忧直往外冒,这时候倒是怀念起晏祁的好了,哎,若是姑爷在,哪会由得小姐这般随性,变着法儿也会让小姐多吃些的!
    奈何她没有姑爷那般本事,每次劝着小姐多吃些,到最后都成了她吃多些!
    心下长叹一声,云珰认命地到厨房守着药炉了,就期盼着喝了这些药,谢安娘能快些好转,争取早日回到晏府,便让姑爷去操心着罢!
    只是转念一想,姑爷现下也不知如何了,小姐嘴上不提,整个一没事儿人似的,可心中定是念着姑爷的,心下又是一声长叹,怎么甚么事情都赶一块儿了!
    再这么操心下去,她都得提前成小老太了!
    拿着蒲扇轻摇几下,又往炉子里添了几根柴禾,小火苗直往上蹭,云珰控制着火势,这火既不能太旺也不能太小,得时刻盯着守着,也是个费事的活儿。
    半时辰后,咕噜咕噜的热气升腾而上,这药总算是熬好了,云珰将其分了两碗,趁热端了出去,朝着谢安娘住着的小院走去。
    小院那株撑着巨大树冠的榆树下,谢安娘正与人对弈着,棋盘上的黑子占据了大半壁江山,并乘胜追击将白子吃得死死的,手执白子的谢安娘,凝眉望着那一边倒的局势,一脸认真的思索片刻后,“啪嗒”一声,白子落下。
    洛芸娘瞧了瞧那粒白子落下的地方,又瞧了瞧谢安娘认真得不能再认真的神色,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头一回见着下棋下得这般随性的。
    “可是走得不妥?”谢安娘见对面那人一脸讶然,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这个臭棋篓子,或许又走错了,遂不是很确定的问道。
    待在这庄子上着实无趣,这棋盘还是李老伯翻箱倒柜找出来的,恰好洛芸娘带着童童来找她,两人便厮杀开了。
    “落子无悔!”
    见她迟疑着,似是要将那步棋收回,洛芸娘迅速落下一子,正好将那片白子围了个水泄不通,这关键性的一步走出,胜负立分!
    将手上捏着的白子往手边的棋盒里一扔,谢安娘假装抱怨道:“你就不能当作没看见!好歹让我多下一会儿啊!”
    将黑子一枚一枚敛入盒中,洛芸娘老神在在的道:“这送上门给人吃,岂有不吃的道理!”
    屡战屡败的谢安娘,还欲再来一盘,便瞥见云珰端着药走了进来,也就暂且熄下了熊熊燃烧的战斗心,也罢,一会儿再来便是!
    云珰见两人玩得正酣,谢安娘这会儿精神头似是不错,便也有了心情调侃:“洛姐姐,就小姐这水平,你便是让让她也无妨。”
    谢安娘闻言,眼睛一亮,正要点头称赞。
    便听云珰对着洛芸娘笑道:“到头来还不是要输在你手中?洛姐姐,你说是吧!”
    单手支着下颚,洛芸娘煞有其事地点了点头:“也对!那我待会儿就放放水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