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贵女生存手札 第53节

      湘玉接过赵妈妈递来的玫瑰香茶,送到冯氏手边:“太太那可是诬赖我,重嘉是你的儿子,自然是随太太。”
    冯氏作势照着湘玉的后背打了几下:“这么能说会道,也不知学了谁。”
    重嘉抱一个木匣晃晃悠悠的走进来,和湘玉道:“这是我送给七姐姐的生辰礼。”
    湘玉打开一瞧,是一堆泥娃娃,捏的歪歪扭扭,绘的五颜六色。冯氏解释说:“嘉哥儿做了五六日,说要送你呢。”
    湘玉笑着接过来:“重嘉真是好孩子。”
    湘琪含羞的凑上来:“这个给七姐姐。”
    湘玉接过来一瞧,是一个拉锁绣蝉纹香囊,这香囊织法略复杂,湘琪一个六七岁的娃娃,也是真有心。
    冯氏招呼赵妈妈过来:“都送你生辰礼,你家太太自然不能少。”
    冯氏送的是青白玉双凤朝阳的玉牌,还有一对银蝴蝶纹帽花:“你渐渐大了,可不能穿戴的太过素简。除了这些,我让珍宝斋给你赶制了一套头面,大约半个月能送来。”
    冯氏真是大手笔,珍宝斋以贵著称,手工赶制,定一套需要不少时日,当然造价不菲,毕竟用的都是好料。
    算算时辰,别家的小姐也该到了,湘玉带着弟弟妹妹们去了花厅。
    今早天气阴沉沉的,蜻蜓低低的绕着花圃飞,蚂蚁聚群、湖边青蛙集会,汤嬷嬷说这是下雨的征兆。
    花园虽诗情画意,但淋了雨可不行,遂改到花厅。
    丫鬟婆子听从湘玉的意思,把金漆刻灰填彩围屏挪到门口,挡住门槛的一半,夏日天热,要敞开门,开门后厅里的情景一览无余,围上屏风,外面路过的人看不清楚。
    桌子、窗台都摆了花瓶,红釉菊瓣瓶里斜插几支盛放的百合与紫罗兰,采茶拿着釉碗往花瓣里洒水,回头道:“厨房都安排好,菜都是按照小姐点的做。”
    京城的小姐习惯吃北方菜,苏家从京城带来的厨子聂曾,治的一手好厨艺,湖南菜尤为拿手,连挑剔的苏老夫人都连说美味。
    这次湘玉把做菜的差事全权交给聂曾,拟了一份单子过去,食材是聂曾亲自买的,吕氏派了七八个厨房的婆子帮忙。
    湘雯引着众位小姐进来,多人落座后,湘雯问道:“三妹妹怎么还没到?”
    话音刚落,湘雪款款进了门,绕过屏风,她穿着一袭嫣红色金边琵琶襟纱裙,脸颊涂了胭脂,笑道:“七妹妹生辰,我怎会不过来?”
    说罢递上礼物:“七妹妹什么都不缺,这个不值什么银子,权当姐姐的一番心意。”湘玉按下心里的厌烦,维持着笑脸:“那多谢三姐。”
    湘雪送了一副踏雪寻梅的山水图,落款是湘雪的名字,湘玉递给身后的采薇,让她放在一边。
    还没说几句话,吕氏身边的丫鬟急匆匆的赶过来:“大小姐,宫里来人了,夫人让我过来寻你过去接旨,对,小姐们一起过去领旨。”
    众人面面相觑,颁下旨意也该是苏家的老爷们接,怎的轮上小姐?一个小姐妹调笑道:“湘雯赶快去,说不准圣上给你定了一门好亲事呢。”
    湘雯心乱如麻,前几日母亲探过口风,和她说太子殿下想要求娶苏家的女儿,难不成这么快就有了眉目?
    她一丝笑意都挤不出,勉强道:“你们先玩儿,我们去去就来。”
    湘雯领着妹妹往前院赶,领头的太监宣读旨意,下面跪倒一片,果真是赐婚的圣旨。
    能得圣上的赐婚,是何等的殊荣,湘雯不敢露出一点情绪,撑着笑道:“多谢公公。”
    老太监呲着牙花,谄笑道:“大小姐太客气,以后就是皇家人了,荣华富贵享用不尽,若有机会,还希望小姐垂爱。”
    “那自然,公公放心。”
    送走了宣旨的太监,吕氏再也忍不住,扑到湘雯身上大哭:“我可怜的孩子……怎么就进了那个虎狼之地。”
    苏老夫人蹙蹙眉,刚要开口,被大老爷抢先:“内宅妇人!你懂什么?圣旨都接下,板上钉钉再也没有回旋的余地,大庭广众之下,说话注意分寸,再有下次,我绝不轻纵!离成婚还有两三月有余,婚事赶紧操办张罗起来!”
    湘雯忍下酸涩的眼泪,她扬扬头,拉着湘玉道:“咱们回去,花厅里还一群人等着呢。”
    湘玉有些不忍:“大姐姐,要么你先去歇着?”
    湘雯性格倔强,不肯轻易示弱,哪怕内心翻江倒海悲痛欲绝,也不让其他人瞧出端倪,她的指甲盖狠狠掐进肉里,按出一条条的血痕,暂时的疼痛舒缓心头的烦闷,她强装笑脸:“那怎么行,其中几个小姐你不甚熟悉,我不在便要冷场了。”
    湘玉不好再多说什么,挽住湘雯的柔荑往后院走。
    作者有话要说:  来来,大家谈谈~~关于男主,目前出现的:石明哲,元明清,其他的都是次要配角,我开始想的是,这两个人其中一个,鉴于元明清的家世,和女主似乎不搭,当然想做男主也可以,用剧情圆回来。石明哲的话,目前出现的戏份和他的家世,似乎符合男主的人选,但是出场这几次,我觉得我并没有写出彩,小天使们觉得,第一眼更喜欢谁啊~~~~或者都不喜欢,再出来一个新的当男主更好………………因为我写小说,总有一种把男主写成男配,男配成男主的既视感,非常需要大家的意见!!!!!
    ☆、第108章 借人
    湘雯仿若什么都没发生一般,和众位小姐谈笑自若,她撑着笑意,直到送走宾客,走湖边时湘雯裙角沾了湿泥,她微微屈膝,搓搓裙角,这条是雨丝锦,稍稍揉搓就会有褶皱,湘玉道:“前面左拐就是我的院子,大姐姐过去拿清水清洗一下吧。”
    湘雯摇头:“罢了,左不过多走几步路,也不急在这一时半会儿。”湘雯转角去了吕氏那。
    门口婆子张望着,远远的见到湘雯走过来,颠颠的跑进去通报:“大夫人,大小姐来了。”
    吕氏从榻上起来,顺手往香炉里扔了一把香饵,那篦子拢了拢碎发:“我的气色可还好?”
    身侧的丫鬟垂首道:“奴婢给夫人敷一层妆粉吧。”
    吕氏往拿着铜镜照了照,叹口气道:“也好。”
    湘雯进屋先让人打水,用干净的白绢帕沾水浸湿泥点,最后只剩微笑的痕迹,做完这一切湘雯抬头道:“太太别忧心,太子侧妃一般人求都求不来的姻缘,也不算坏事。”
    女儿如此懂事,明明眼圈通红,声音略略颤抖,却还来安慰她,吕氏再也绷不住,过来抱着湘雯低低的啜泣:“都是娘没用,那些个好人家,从你十三挑到如今,总觉得谁家的公子也配不上我的女儿,拖拖拖,最后拖成如今的局面,被太子惦记上……”
    屋里的下人早就退到了门外,在廊下站成一排,湘雯眼里的坏姻缘,下人间却喜气洋洋,但也不肯轻易漏出来。
    宣旨时下人也在后面跪着,没有不透风的墙,何况发生在众目睽睽之下,不到一炷香的时间,整个后院传遍了,大小姐要成太子侧妃。
    就连万姨娘清修的偏僻小院都听到了风声。
    万姨娘身边没有得力的下人,每个人都是冯氏亲自挑选的,都会察言观色,自然晓得太太不会想让万姨娘过得舒服。
    虽说回了京城,但大房二房的后院之事还是每房太太操持,就算是老太太,没由头也伸不进来,两三个婆子搬个杌子靠墙根坐,懒洋洋晒着太阳,嘴里嚼一片地瓜干,闲来扯闲篇:“你们说,大小姐真是叫了好运,太子,那可是未来的圣上,以后的娘娘,等太子殿下登基,咱们苏家可就是皇亲国戚,圣上的岳丈家里。”
    另外一个宽脸婆子吐吐瓜子皮:“还岳丈,正经的岳丈可只有皇后娘家,若嫔啊妃啊全算,那京城一抓可就一簸箕了。”
    那婆子嘿嘿笑:“你说的也在理,但我听说太子妃没生一个儿子出来,咱们小姐进了太子府,生了儿子那可就地位不一样,谁也越不过去。”
    “你家的幺女今年也十四五,不准备使使劲,往大小姐院子里送送?万一能跟着小姐嫁到太子府,被太子看上,说不定能捞个娘娘当,以后你就享清福了,你家闺女长得好看呢。”
    说到这儿那婆子脸垮下来,跟蔫冬瓜似的:“谁不想?现在想攀上大小姐的人多了,这才多会儿功夫,都已经暗处活动了,大小姐院里李婆子你知道吧,就是那个大小眼儿,铆劲儿把侄女往里送呢?人家是自己院里的不必咱们便宜?加上各房的管事,哪轮上我?你也不瞧瞧,咱们伺候的是什么半死不活的主子。”
    “这倒也是,跟着这倒霉的姨娘,能有甚好处?外面扫地的柳婆子是什么人?前日还挤兑我呢,我气的两天没吃好饭,真窝囊。”
    几个人越说越气,其中一人道:“咱们这姨娘真能装,那佛经念的,跟真要出家似的,要给谁看?中午的饭咱们再私扣点,肉菜留下,蔬菜送过去,反正没人理会。”
    几个人商量定,万姨娘斜坐在窗边,透过万子字隔窗柩,外间影影绰绰的影子映进来,她开了一条窗缝,风徐徐吹进来,把对话一次不漏的递进屋里。
    万姨娘拔下钗子,把桌案的经书戳出几道破痕,心里解气后掷到一边,她又听到一句:“哎,我记得要发布匹了,姨娘能分三批布呢,我小孙女一年多没扯一身新衣裳,儿媳妇更是破衣服破衫,咱们私下分一匹,剩下再给姨娘,反正她也用不上。”
    “这不太好吧,万一被发现了……”
    “有甚不好的,太太厌恶万姨娘人所皆知,才没人理会她哩。”
    万姨娘靠在大炕的墙边捡佛珠,唇角逸出一丝微笑。
    那边湘雯和吕氏哭完,纾解纾解情绪,也不能忘了正事,吕氏抬头叫嬷嬷送东西进来,吕氏翻过一个线装深蓝的册子,看样子像经常翻看,册子前几页出了褶皱,吕氏道:“婚事操办的急,娘想给你细致的准备嫁妆也是不可能,好在有些东西都准备好,你的嫁衣一年半以前就开始找绣娘,做了半年多才做好,都是找的最好的绣功,七八个月做了几个月才做成,保证穿上后美艳动人。嫁妆……嫁到太子府不能太寒酸,也不能太扎眼,太子妃成婚时抬了一百二十八抬嫁妆,侧妃成亲是六十四抬,但侧妃家里较清贫,底子不算厚,嫁妆不丰厚,你出嫁娘不会委屈你,咱们也是六十四抬,但里面的东西也讲究,捡着实用的、值钱的装,满满当当的六十四抬,面子里子都适宜。”
    湘雯道:“太太不必如此为我操劳……”
    此话牵到吕氏的愁肠,她压下涌上来的悲伤,低声道:“娘不为你打算还能为谁?你可是娘的掌上明珠,你出生那年,你爹爹升了官,你爹都说,是你旺家里,不得已让你嫁进去已属亏欠,以后少不得勾心斗角,也是苦了你。”
    湘雯倒吸一口凉气:“想必不至于。”
    吕氏使劲瞪她一眼,说道:“你就是心思太直,你也不用心思想想,为何这些年来,太子连个儿子都没有?就算太子妃不能说,侧妃不能生,其他的姬妾呢,我可是听说,太子院里的女人少说十多个,这些人统统生不出孩子不成?太子可是有女儿的,唯独没儿子……”
    湘雯并不傻,只是她从未往其他方面想,经吕氏一提醒,瞬间从头顶凉到脚心:“太太的意思是……这也太恶毒。”
    吕氏没接话,慨叹一句:“身处上位也身不由己,各人顾着各人的利益,侧妃和小妾也不是好相与的,皇家和咱们宅门还不同,并不注重嫡庶,若有一日太子登基,立太子还是未知之数。”
    这也是吕氏最担心的情况,若是普通的太子府,嫁就嫁了,最多就是委屈一些,做不了正室,但好歹是天家,也能上玉牒,不算亏待闺女,但这太子府里都是些什么人?都是能吃人的女人,她这女儿嫁进去,真怕骨头渣子都没了,吕氏自诩也是后宅宅斗的高手,收拾好一干小妾,把丈夫管制的服服帖帖,唯独在女儿的婚事上,使不上任何劲,这种无奈让吕氏恐慌。
    吕氏掰掰手指头,还有两个月,这两个月,她得好好教教女儿,人心险恶必须得防备,咱们不害人,也不能让人害了去。
    吕氏以往,寻思女儿就是找个门当户对的人家成亲,哪怕低嫁点也无所谓,只要人上进有礼便可,不让女儿受委屈,湘雯聪明劲儿还是有的,占着正室的名分和礼法大宗,不愁收拾不了后宅的幺蛾子,但现在有了变化,进太子府,湘雯那点子聪明远远不够看。
    吕氏在女儿的脸庞上扫扫,心里有了一个主意:湘玉身边的汤嬷嬷,可是皇后娘娘身边伺候过的,在宫里待过多年,深谙嫔妃间的龃龉,若能请汤嬷嬷管教湘雯数月,想必大有长进。
    吕氏想到这里,心下松快不少,大房二房同气连枝,冯氏也不会拒绝。
    吕氏是个急性子,第二日给老夫人请完安,快步追上前面的冯氏,笑盈盈道:“我有个香囊的花样不知如何选绣线,弟妹可曾方便?你最擅长湘绣,还希望能讨教一番呢。”
    冯氏瞬间领会吕氏话里的意思,这就是有事找她说,冯氏握住吕氏的手:“这有何不方便的,大嫂随我回去,我整日也是闲着。”
    丫鬟在后面跟着,进了院子,冯氏让人立在廊下,不必进来伺候,挽着吕氏进了厅屋。
    吕氏也没拐弯抹角,说道:“我这次来,是有件事求弟妹帮忙。”
    “都是一家人,什么求不求的,只要我能帮上忙的一定尽力,大嫂但说无妨。”
    吕氏长吁一声:“还是为了我那女儿,湘雯被赐了婚,太子府……想必弟妹多少听到过一些传闻,总之不是一个好生活的地方,湘雯性子太直,容易得罪人,也怪我没约束过,嫁到皇家,那样的性子断然不成,若惹怒太子,也给咱们家带来祸事,二房三位小姐的教养嬷嬷,都是皇宫出来的,离湘雯出阁还有两三个月,嫂子冒昧想借嬷嬷几日,管教管教湘雯。”
    这也不算大事,只是吕氏说话让人不舒服,她若直接说借人,冯氏也是毫不犹豫就应承下来,非得拐弯提到牵连苏府上面,无非就是提醒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让她不要舍不得。
    冯氏心里虽不悦,可依旧笑靥如花:“大嫂太客气,别说是借几日,就算是跟着湘雯嫁过去,也不成问题呢。”
    吕氏内心宛如惊涛骇浪,跟着嫁过去感情好,她可没敢肖想,冯氏不是信口开河之人,难不成有戏?
    作者有话要说:  抱歉~~我都要成断更王了/(ㄒoㄒ)/~~
    ☆、第109章 决断
    冯氏杏目含笑,面颊上的腮红红润俏丽,加上绯红色挑丝织彩单罗纱绉裙,整个人光彩夺目,这么一笑,仿佛满室都鲜活起来。
    青釉彩绘熏炉上方冒着丝丝香气,吕氏深吸一口气,问道:“此话可当真?”
    冯氏浅酌一口冰凉的青梅酒,热气消散几分,缓缓道:“我还能诓骗你不成?湘雪的教养嬷嬷温嬷嬷是伺候过太妃的,太后娘娘都赞过几句,说进退有度、忠心为主。咱家老夫人当年怕几个孩子长在湖南,教养欠奉,特地找来嬷嬷教养几个姐儿,前段日子,湘雪说规矩礼仪她已熟知,再者回到京城,规行矩步也没甚差池,我也在忧虑,温嬷嬷如何安排,说实话,放嬷嬷出去养老我也是舍不得,规矩这么齐全、性子还好的嬷嬷,真是难寻了。”
    吕氏附和道:“可不就是这个理儿。”
    冯氏又说道:“湘雯即将嫁进太子府,我也是替她忧心,身边没有一个有手腕的嬷嬷可不成,得吃大亏,若是大嫂愿意,回去我问问温嬷嬷的意见,愿不愿随着湘雯出嫁。”
    吕氏眼梢的笑意藏都藏不住,一下子握住冯氏的手:“那可感情好,咱们湘雯,性子太单纯,需要一个见过世面的嬷嬷在后宅给掌舵,一时半会儿寻不到妥帖靠谱的,从外面找,我也怕是有心人给使绊子。”
    话不必明说,绊子还能谁给放?无非是太子府的女人,嬷嬷寻不成,引狼入室招一个内鬼进来,到时候哭都没处哭。
    两人相谈甚欢,冯氏回去也没耽搁,把话头掰扯清楚,问温嬷嬷的意思,温嬷嬷慢悠悠道:“请太太容我考虑三日。”
    冯氏颔首,这可是大事,温嬷嬷慎重也实属正常,若随着湘雯进太子府,肩上的胆子可不轻,比在皇宫里还要小心谨慎。
    温嬷嬷从冯氏院里出来,拐了几道弯,穿过耳房,途径后堂楼,来到花窖旁边的假山附近。
    春夏季节,花窖是闲置的,只有秋冬寒冷之际,府里的花匠才会用花窖培育花朵。这里位置偏僻,很少有人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