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第九章浑水摸鱼
    经过一夜的冥思苦想,林辰暮最终还是决定将这份材料送到杨卫国手上。许多问题自己这个新丁看不明白,可不还有杨卫国这个久经沙场的“老兵”吗?刀子到了他手上,要怎样用,就随他了。
    接过材料时杨卫国也有些惊愕,待问清楚林辰暮来龙去脉后,神情虽然没什么变化,可细心地林辰暮却发现,他的瞳孔在那一瞬间蓦地收缩,眉梢也在轻轻跳动。
    杨卫国看得很仔细,似乎连其中的每一个标点符号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不时的还要停下来想一想,越是看到后面速度越慢,有时候还要回过头来再翻一翻前面看过的内容,神色也越来越凝重。
    而林辰暮则是有些紧张,又有些期待地等候在一旁,不时观察着杨卫国脸上的表情,一边还密切关注着门外的动静。事关重大,如果这时候要有什么人冒失地闯进来,将这个消息给泄露出去,指不定会生出怎样的变化来。因此,林辰暮告诉自己,即便是吕庆东来了,自己也要及时地挡驾,至少要为杨卫国留够充裕的时间。
    其实也几分钟,可林辰暮却恍然觉得是过了几个世纪般,紧张地连手心里都全是汗。
    杨卫国看完后,并没有说什么,而是将手中的资料放在桌上,揉了揉额头,然后起身站了起来,转身走到窗前,留给林辰暮一个伟岸的背影。
    见杨卫国似乎在思考着什么,林辰暮便要蹑手蹑脚地退出去,谁知刚走了两步,却听杨卫国突然沉声问道:“小暮,这事你怎么看?”
    “我?”林辰暮压根儿就没想过杨卫国会让自己发表意见,愣了一下,然后才转过身来,有些迟疑地答道:“我认为这上面说的即便不全是真的,也应该**不离十。”
    “是吗?”杨卫国转过身来,看着他笑着道:“说说看,为什么?”温和的眼神里闪过一抹锐利之色。
    得到了杨卫国的鼓励,林辰暮也没有丝毫的顾虑,一边思索着一边试着说道:“送来这份材料的这个人虽然没有留下任何证据和联系方式,可里面所讲诉的内容却极为详尽,就连日期和地点都清清楚楚,看样子应该不是胡编乱造的。何况,当初有关济河公路大桥垮塌事件中原本就存有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疑点,即便是后来调查组得出的结论也是漏洞百出。从上到下都知道,这是上头急于捂盖子,尽快淡化此事带来的负面影响。我觉得,送来这份材料的人,多半就是事发之后携款潜逃的刘怀松。他不甘心出事之后,所有人都把他推出来当替罪羊,因此才会想到借杨叔叔之手来报复对方……”
    刚开始还有些结结巴巴,辞不达意,不过说到后面,林辰暮的思路越来越清晰,说得也越来越有条理,即便是杨卫国也不由得在心里暗自点头。
    “如果真是这个刘怀松的话,那为什么他当初又要畏罪潜逃呢?站出来把事情说清楚,配合调查不就行了吗?还有,如果真像是你所说的那样,他想要报复对方,那干嘛把材料塞到你屋里,而不是寄给相关部门呢?”杨卫国似乎并没有放过林辰暮的意思,略作思忖后,又抬起头来直直地看着林辰暮追问道。
    林辰暮笑了笑,杨卫国现在所问的,也是昨天一直困扰他,让他整夜都没有睡好的。略微组织了一下语言,林辰暮缓缓地说道:“我只是觉得是刘怀松的可能性很大,当然,也不一定就是他。而至于他当初为什么要逃,有很多可能性。比如是当时被吓着了,或是受到了什么胁迫等不得已的苦衷。而不把材料送去相关部门,我想除了不信任那些部门之外,呵呵,就是相信杨叔叔你对此一定不会置之不理的。”
    说话间,林辰暮不着痕迹地拍了杨卫国一个马屁。
    “那你说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呢?”杨卫国笑了笑,随手弹掉烟灰,动作轻巧而写意。
    “怎么做?当然是一查到底,将那些贪官污吏全都送进大牢,以平民愤,同时,也有助于杨叔叔你尽快在东屏树立起威望……”林辰暮说得是慷慨激昂、热血沸腾,可说着说着,看见杨卫国脸上远没有自己事先所想象的那般激动,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话说到一半便渐渐没声了。
    杨卫国轻笑道:“怎么查?把相关人员一个个抓来严刑拷问,还是期待他们良心发现,主动交代问题?”
    “这……”林辰暮顿时语塞。
    他也知道,如果事情能够那么简单,前任市长戴庆光就不会黯然离去了。那些人在东屏早就构筑了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牵一发而动全身,没有真凭实据,没有足够的力量,想要撼动他们,无异于痴人说梦。
    事实往往就是如此,知道该怎么做并不困难,难就难在怎样去操作。
    望着瞠目结舌茫然无措的林辰暮,杨卫国微微一笑,端起茶杯,吹了吹热气,才喝了一口,然后语重心长地说道:“小暮啊,我知道你的意思,不过欲速则不达,时机未到,我们手上又没有任何真凭实据,这要是冒然大张旗鼓去查,不仅起不到任何效果,反倒是会打草惊蛇,引起他们对我们的警觉,甚至是激烈的反扑。而现在,一切以稳定为主,尤其是在两会之前,明白吗?”
    林辰暮点了点头,他知道杨卫国的意思。对于杨卫国来说,眼下最迫切的不是立威,不是做出怎样的建树,而是在人代会上顺利将“代”子去掉,成为东屏市名言顺的市长。可他看了一眼桌上的那份材料,又有些不甘地说道:“那我们现在就这样隐忍不发吗?”
    “当然不是。”杨卫国脸上的笑容慢慢收敛,沉声道:“不能明察,却可以暗访,收集各种证据。当然,如果能把刘怀松这个关键人物找出来,那就更好不过了。”语调渐渐凝重起来,眸子中也闪烁着针尖般的寒芒。
    “这恐怕有些困难。”林辰暮苦笑着说道。事件发生后,警方在全国范围内通缉刘怀松,东屏市公安局更是悬赏十万元,不过两个多月过去了,却一直都杳无音信,就仿佛他从人间蒸发了一般。而坊间关于刘怀松的传闻更是没有间断过,有人说他已经潜逃去了国外,还信誓旦旦地说曾在加拿大见过他。当然,还有一种私底下流传甚广的说法,说垮塌事件刚发生,刘怀松就已经被某些人灭口了,什么携款潜逃的说法,纯属是为了掩人耳目。
    “呵呵,所以说才急不得啊。”杨卫国也轻叹了一声。
    他又如何不知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呢?真要操作适当,即便不能将吕庆东拉下马来,也能剐下一大块肉来,甚至将整个东屏市盘根错节的基石全部土崩瓦解也不是不可能。不过越是这样,面临的压力和困难就越大。政治斗争不是战场厮杀,可很多时候,却远远比枪林弹雨的战场还要来得凶险,一个不慎,倒下的可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次大地震。杨卫国不得不谨慎。
    林辰暮虽然有些失望,但也知道这不是在过家家,杨卫国既然这样说,就必定有他的全盘考虑。
    “那这份材料?”林辰暮小心翼翼地问道。
    杨卫国没有说话,而是背着双手,在办公室中来回慢慢踱步,林辰暮的目光也始终随着他的身形移动。
    几个来回后,杨卫国像是作出了什么决定似的,突然停了下来,转过身对林辰暮斩钉截铁地说道:“既然有人处心居虑地把东西给我们送来,我们不好生利用,又怎能对得起别人的一番心意呢?小暮,你去把这份材料复印几份,然后匿名寄给省、市的纪委和检察等各部门。记住,不能留下任何痕迹,也不能让人知道是你做的。”口吻自有一股子山岳般的凝重之意。
    “寄出去?”林辰暮双眉扬了起来,惊疑地看着杨卫国,不解道:“这样不就打草惊蛇了吗?”
    “呵呵,我就是要打草惊蛇。”杨卫国笑着道:“不过此打草惊蛇非彼打草惊蛇。”
    见林辰暮脸上困惑的表情并未消减,杨卫国耐着性子说道:“我们不能去查,不代表别人也不能去查。把水搅浑了,谁都不知道是谁在后面捣鬼……”
    如果是换了一个人问出这样的问题来,杨卫国铁定不会再把这种人留在身边。秘书不需要质疑领导的意图,懂得执行就是了,有时候想法太多并不是一件好事。可是林辰暮不一样,他是自己苦心栽培的,两个人之间又有些极为深厚的渊源,杨卫国这才不惜处处提点。
    林辰暮也不是一个愚钝之人,因为杨卫国尚未说完,他已经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来。
    林辰暮完全可以想象出来,这份材料一旦出现在省、市相关部门的案头,必定会让许多人措手不及,心里惶惶不安,生怕事情给曝露出来了。许多时候,让对手提心吊胆,比早早就揭开底牌,震撼力和效果还要来得更好一些。只要对方自乱了阵脚,说不定就会将痛脚暴露出来,只要留心观察着,还怕找不到线索?与此同时,林辰暮也能看出一些端倪来,杨卫国对省里的信任似乎有些保留。此举,也好能够对省里的态度进行一次测试。如果省里非常重视,一查到底,那么他或许会积极和省里联系合作。而如果情况相反的话,下一步的行动,自然会避开他们。可谓是一举两得。
    想明白了这些,林辰暮不由得是啧啧称奇,自叹不如。
    就在他还在仔细揣摩,意犹未尽之际,却听桌上的电话响了起来。林辰暮习惯性地接起电话,一听之下却是大惊失色,半晌之后才期期艾艾地对杨卫国说道:“杨……叔叔,出……出事了……”
    第十章突发事件
    出事了,确实是出事了,而且还是大事。
    东屏虽说地处内陆,不过两千多平方公里的版图上,湛蓝的水面就占了将近五分之一。尤其是东屏西南部,编织着密如蛛网的河湖港汊,镶嵌着星罗棋布的湖泊塘堰,棠湖乡的凤凰湖,更是华川省有名的水产养殖基地。这里盛产的黄鲴、甲鱼、螃蟹,不仅畅销华川省,更是远销到欧美等各个国家,一直是东屏市政府这些年来重点打造的对外发展名片,历届政府对此也是相当重视。
    然而,就这个凤凰湖出事了。
    由于凤凰湖水质好,养殖的水产品产品高,销路好,当地不少人都以水产养殖为生,收入也还算比较可观,棠湖乡也是东屏市里比较富裕的乡镇之一。可前几天养殖户们还是像往常一样前往自己承包的区域内准备一天的作业。可一到了地方,却全都傻眼了。湖面上到处都是一片片白花花的东西,竟然全都是死了的鱼虾和螃蟹,不少还被湖水冲上了岸边,隔得老远就能闻到一股刺鼻的腥臭味。
    看到这种情况,养殖户们顿时是眼都红了,不少女人更是瘫坐在地上哭天抢地起来。辛辛苦苦一年,就指望着养殖的这些鱼虾螃蟹能够挣点钱,哪知道竟然会一下子死了那么多,要说不心疼,那是绝不可能的,指不定不少人家还是血本无归。只有附近的孩子们还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个个跑来跑去地捡这些被湖水冲到岸边的死鱼虾和螃蟹来玩,被气不打一处来的家长狠狠揍了一顿之后,才哭哭啼啼地回家去了。
    伤心之余,更多的人则是想到了如何善后。他们一边组织人手抢捞剩余的水产品,希望能够尽量减少损失,另一边也是找来当地政府的技术人员分析这些鱼虾螃蟹突然大规模死亡的真原因。以前由于养殖技术和配料等问题,也曾经出现过鱼虾等水产品大量死亡的状况,但却从来也不像如今这般规模之广,程度之严重,几乎就没有哪一家幸免遇难的。人们当时的第一反应,那就是湖水出了问题。
    通过取样化验分析,结论很快就出来了。和大家事先分析的一样,凤凰湖的水质受到了污染,是导致出现这次水产品大量死亡的罪魁祸首。
    得知这个结论,养殖户们顿时就炸锅了,纷纷将矛头指向了位于凤凰湖上游不远的太阳纸业集团公司。当初这家企业在此建厂的时候,当地的养殖户就极力反对,不过政府为了引进这家大规模的造纸企业,给出了许多的优惠措施,并且信誓旦旦地保证这家造纸企业所有的设备都是国际先进的,排放的污水都会经过严格的处理,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不会造成任何污染。
    胳膊扭不过大腿,何况这家企业生产了大半年也一直没出现什么异状,大家也就没在说什么了。但现在出现了这么大的问题,大家不由得又对这家造纸企业产生出了怀疑来。倘若不是这家企业排放了污水,湖水又怎么会突然间被污染呢?
    不少当地的养殖户先是找到了当地政府,不过当地政府对于太阳纸业集团公司排污污染湖水一事进行了否决,只是答复大家,政府相关部门和人员在进行调查,一旦有什么最新进展,会第一时间通知大家。连续几天得不到准确的答复,义愤填膺地养殖户们干脆便直接找到了位于凤凰湖东北湾的这家纸业集团公司,要求给个说法。不过纸业集团公司的负责人却宣称,公司所有的污水排放,全都经过处理,不会造成湖水污染,和凤凰湖里的鱼虾螃蟹的突然死亡没有任何关系。
    对此养殖户们自然不信,要求进厂进行检查,却被厂方拒绝,双方并此发生了冲突。共有十多名养殖户在这次冲突中受伤,其中最严重的已经被送进了东屏市第一医院的重症监护室。此举自然是进一步激化了双方的矛盾,上千名养殖户及其家属携带铁锹、锄头、钢钎等工具,将太阳纸业公司围得是水泄不通,并不停地打砸工厂大门,看样子是想要冲进厂内。
    太阳纸业的负责人自然是慌了神,立刻给当地派出所打去了电话。当地派出所派出了十多名警力在所长的带领下匆忙赶往现场,想要维护秩序,却被养殖户们强行扣了下来,并连他们的警车都给掀翻在了路边,现场一片混乱。
    眼看是按不住了,当地政府这才将情况通报到了市政府。
    “太不像话了!”杨卫国听罢不由得是怒火中烧,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大声问道:“郭明刚呢?他死到哪里去啦?”
    郭明刚是棠湖乡的乡长,在他的辖区内发生了这么大的事,他是无论如何也难辞其咎的。
    “他在赶往太阳纸业公司的路上了。”林辰暮回答道,刚才的电话就是郭明刚打来的。
    “那陈市长和张市长呢?”杨卫国的脸色极不好看。
    陈玉辉是分管农业的副市长,而张立江是分管工业的副市长,既然发生冲突的是东屏的养殖户和太阳纸业,那他们两个市长自然也应该第一时间去灭火才对。怎么事情都到了这个地步,他们也从来没有向自己汇报过。
    “我马上联系。”林辰暮急忙找出两个副市长的电话,拨了过去,情急之下是满头大汗。当秘书第一天就碰到这种事情,林辰暮也不知道是幸运呢还是倒霉。
    陈玉辉市长的电话始终无人接听,而张立江,则是告知今天是他老父亲八十大寿,他赶回芷阳老家去给老父过生日去了,前一天就已经向黄志良秘书长请过假的。当听说太阳纸业出了事,也显得很着急,表示立马赶回来。不过芷阳距离东屏还有一百多公里,等他赶回来,恐怕天都黑了。
    杨卫国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又吸了几口烟后,猛地将烟头重重地摁在烟灰缸里,然后站起身来对林辰暮说道:“走,跟我去现场。”话语刚落,林辰暮还没有反应过来,他就已经大步朝办公室外走去。
    林辰暮连忙将杨卫国的包拿起,然后紧跟在杨卫国身后,一边还拨电话给司机,让司机赶紧将车子准备好。
    做完这一切后,林辰暮又低声对杨卫国说道:“杨市长,你看是不是要通知一下公安局?”
    虽然林辰暮并没有做领导秘书的经验,不过毕竟他还是在市政府里待了一年多,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太阳纸业那边人多嘈杂,群情激奋,他和杨卫国两个人就这样去了,真要发生点什么意外,那可就麻烦了。
    杨卫国微微顿了一下,又继续迈步朝前走着,走出好几步了才说道:“你通知公安局王局长,让他马上带人赶过去,务必要将事态控制下来。如果人手不够,马上调集武警。”
    “调集武警?”林辰暮微微楞了一下,公安局王局长虽然也是武警支队的第一政委,但武警的调动,似乎军分区那边话语权更重。不过他还是如实将杨卫国的指示第一时间传达给了市公安局局长王健。
    王健刚开始接听电话时态度极不耐烦,可一听林辰暮自我介绍是杨卫国市长的秘书时,立马就换了一种语气,并且表示坚决执行杨市长的指示。
    两人走到办公大楼门口时,杨卫国的那辆市政府一号车已经等候在阶梯下了。林辰暮紧跑两步,抢在杨卫国前将后侧的车门拉开,等到杨卫国坐好后,他又才在副驾位上坐下。
    司机是一名身材彪悍的男人,他很是友好地冲着林辰暮微微一笑,露出几颗雪白的牙齿,然后才一打方向盘,极为熟练地操作着车子缓缓驶出了市政府。
    他叫潘子山,是一名转业军人,十六年的驾龄,在部队后勤车队拿过很多奖状。转业后到了市政府小车班,后来又归机关事务管理局管,不过由于没有什么关系背景,一直都不得志。杨卫国初来东屏,对于许多情况和人员都不了解。而秘书和司机,是他最为贴身的人,如果找不到值得信赖的人,自然不方便。试想一下,如果自己在车子里无意中说过什么话,去过什么地方,第二天都搞得所有人都知道,那还能行吗?因此,他当时就问过林辰暮有没有信得过的司机推荐。
    林辰暮在市政府秘书二科待了一年多,别的什么没学会,不过机关里上上下下的人却也是混个脸熟,小车司机也大多打过一些交道,当初这个潘子山不言不语的,任劳任怨,又不像其他司机那样谈论领导,流气十足,给他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因此,当杨卫国提起的时候,他自然而然就想到了潘子山。
    当潘子山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也几乎是和林辰暮一样,差点被惊呆了,随即又是欣喜若狂。当他得知是林辰暮的力荐,自己这才能被这块从天而降的馅饼砸中,虽然没说,但心中对林辰暮的感激,自然是发自肺腑的。
    潘子山的技术相当好,即便路上车辆较多,可在他的掌控下,车子却犹如游鱼一般在车流中不断穿梭,既稳又快,没过多久就驶出了城区。
    “市长,是公安局的车。”
    刚刚出城,几辆闪着警灯的警车停在路边,显得蔚为壮观。
    杨卫国眉头微微一皱,对林辰暮说道:“叫他们跟上。”
    车子并没有作任何的停留,直接开了过去,而接到林辰暮电话通知的警车,又是一阵鸡飞狗跳,这才跟了上来。而其中一辆还快速超上前来,赶在二号车前面开道。一路上警笛长鸣,飞快地朝棠湖乡奔去。
    第十一章市长的魄力
    对于凤凰湖,在东屏待了一年多的林辰暮并不陌生,他夏天时还到湖里游过泳。在他的记忆中,凤凰湖四周绿柳成荫,青草茵茵,波光粼粼的湖中不时有白鹭飞起,舒展着它们优雅的身姿。可当他今天再次看到这个东屏有名的湖泊时,整个人却不由得惊呆了。放眼望去,湖面上满是死了的鱼虾和螃蟹,而湖面上还有许多渔船忙着打捞这些死鱼死虾,船上大多都堆得是满满的。不少人一边忙碌着,一边却流着伤心的眼泪。那种场面,真可谓是触目惊心。
    虽然来之前就听说了这里的状况,可当亲眼所见时,林辰暮还是不由得被眼前的一切给震得半天说不出话来。过了好半晌,他这才轻叹了一口气,又转过头来看了一眼杨卫国,只见杨卫国的双目也一直看着窗外,脸上没什么表情,可林辰暮却注意到,杨卫国放在大腿上的右手攥地紧紧的,拳头上的青筋似乎都在跳动。
    沿着凤凰湖,车队还没有抵达太阳纸业集团公司的时候,远远地就看到了一栋气势非凡的大厦在凤凰湖畔拔地而起,深蓝色的玻璃幕墙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射出耀眼的光芒,大厦顶部一个巨大的太阳标志,隔得老远都能看得到。
    “规模倒是不小。”杨卫国似是自言自语地说道,不过语气之中,却有一丝冷意。
    “太阳纸业是华川省内最大的造纸企业,原本是位于合阳。当初表示出有从合阳搬迁的意思后,不少地方都争着发出了邀请。能落户我们东屏,据说还是市里给出了极为优厚的优惠条件。”林辰暮低声向杨卫国说道。
    作为秘书,他有责任,也有义务将自己所了解到的情况讲给杨卫国,虽说他这个半吊子秘书也不过只知道些皮毛。
    杨卫国微微点了点头,却没有说什么,不过心头却也多少有了些想法。
    在他看来,倘若不是有什么问题,这家太阳纸业在省城好好的,为什么会突然要搬迁?多半也是因为污染和环境问题,在省城待不住了,这才不得不向其他地方转移。而就这么一家省城弃之若敝屣的企业,东屏却当宝贝似的花大价钱拉回来,这种只看到当前利益,却忽视了环境保护和人民身体健康的行为,让他是既愤怒又无奈。
    这种事情他并不少见。官员为了政绩,在招商引资时自然会有意识无意识地忽略掉许多问题。反是铁打的政府流水的官员,谁都想自己当政期间取得立竿见影的成绩,至于会为当地带来怎样的负面影响,则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到时候谁知道自己已经被提拔到了什么地方去了?
    距离太阳纸业大约还有数百米,车子已经过不去了,几辆被掀翻在地,面目全非的警车将道路堵了个严严实实,车窗玻璃全被砸碎,有一辆连四个车轮都不见了踪影,现场一片狼藉。而隔着警车,里面则是黑压压的一片,林辰暮粗心头粗略估算了一下,在场的人恐怕就不下一两千人。所有人全都群情激愤,大声地喧杂着,要厂里给个说法。而再里面,太阳纸业那宽阔高大的两扇大铁门紧紧地合拢,上面还有不少被敲砸过后的痕迹。而铁门前,数十个警察组成人墙,在竭力维护着秩序,不少因为推攘抓扯而衣冠不整,甚至有的脸上都是青一块儿紫一块儿的。还有一个人站在一辆警车的车顶上拿着扩音器嘶声裂肺地喊着什么,不过他的声音却已然被淹没在了现场汹涌的喧嚣声中,什么也听不清楚。
    “杨市长,那个就是棠湖乡的乡长郭明刚。”林辰暮有些结结巴巴地向杨卫国介绍道。初次面对这种大场面,他不由得觉得有些口干舌燥,心也怦怦乱跳,似乎就连大气都不敢出。
    杨卫国颇有些深意地看了一眼急得是满头大汗的郭明刚,没说话,却是一拉车门走了出去。林辰暮愣了一下,也急忙拉开车门跟着跑了下去。
    “杨市长,前面危险,还是等武警来了再过去吧?”见到杨卫国下了车,王健也匆忙带着几个警察跑了上来,看了前面黑压压的人群,一脸紧张地对杨卫国说道。虽说他这次也带来了二十多名警察,可相对上千人来说,这点力量实在是微不足道,就像是一颗石头扔到了海里,连浪花都溅不起来。
    杨卫国怒视王健道:“等什么?再等就出事了。”说罢就转身大步向人群里走去。
    王健被当众呵斥,脸上红一块白一块的尴尬到了极点。
    “王局长,别介意,杨市长也是着急了。”林辰暮走过他身旁时,低声说了一句。
    如果是平时,林辰暮这种小角色,他是压根儿就不放在眼里的,可此刻,听到林辰暮这样一句话,王健心里却是一热,略微有些感激地朝着林辰暮点了点头,又黑着脸对簇拥在自己身旁的手下大声斥责道:“都愣着干什么?还不赶紧上去保护杨市长?麻痹的,要是出了什么差池,全都***给我滚蛋。”
    说罢他又掏出电话来,拨通了一个号码,冲着里面又是一阵大呼小叫:“陈队长,你们到了吗?什么?还在路上?我的老哥啊,拜托你赶快啊,情况十万火急,我们杨市长都已经进去了……”
    杨市长真要在这里出点什么事,那他这个公安局长,恐怕也就到头了。
    看着眼前民情激愤,汹涌而至的人群,郭明刚也是一脸的无奈。由于长时间扯着嗓子大声叫喊,他的嗓子已经快要说不出话来了。
    其实他心里也窝着火。当初对于太阳纸业来落户棠湖,郭明刚是举一千只手赞成,可在凤凰湖畔建厂,他却是坚决反对的。为此他还曾经不止一次向市上反映过。不过他的努力却并没有改变市上的决心,反而从签约到厂区奠基,再到式生产,期间所有的事情,全部都是市上和乡党委书记冯大勇经手的,将他这个乡长是彻底晾在了一边。郭明刚也不想管这摊子事,眼不见心不烦。没想到,如今事情发展到如此地步,冯大勇却是避而不见,市上主管工业的张市长也是再三推脱,他这个乡长无奈中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不得已也只能站到了第一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