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鸾(双重生) 第95节

      那是……裴晏。
    “你是谁,我怎么从未见过你?”
    “阿珩,这是你的小名吗,那我以后也要唤你阿珩。”
    原来那一年,红梅绽雪,她步履轻盈,推开的是明蕊殿的宫门。
    原来,她无师自通的桃花酥,并不是天赋异禀,而是上一世为裴晏学的。
    原来,阿珩是裴晏,不是裴衡。
    水光粼粼,沈鸾沉沉没入水中。
    ——裴晏,若有下辈子,我再也不会喜欢你了。
    第五十六章
    将近四更天, 夜已深,簌簌冷风侵肌入骨,寒意渗人。
    偶有夜猫自荒草堆中钻出, 吓得宫人白了脸。
    静妃肩上笼着秋香色大斗篷,扶着侍女的手, 自步辇上缓缓而下。
    雪色漫天, 周遭静悄悄。
    忽的闻得身后一声巨响,她转身, 遥遥见满天礼花绽放, 花团锦簇,香屑落地。
    静妃驻足,辉煌烛光映照在她眉眼, 一双盈盈秋眸泛着点点亮色。
    侍女随之停下,仰首忍不住惊叹:“娘娘快看!那还有天灯呢!”
    可惜他们不在太液池,若是在画舫上, 定能瞧得真切。
    然能看见这样一番壮观,也不失为一桩美事。
    上元佳节, 这样大喜的日子, 宫中人人眉开眼笑,喜气洋洋。
    方在皇帝那落了面子, 如今瞧着着漫天锦绣,静妃心情确实好些。
    她弯唇。
    夜风吹得她禁不住,静妃掩唇,握着丝帕轻咳两三声。
    侍女赶忙上前:“都是奴婢的不是, 看得一时失了神, 竟忘了娘娘是吹不得风的。这儿风大,娘娘快些进屋去。”
    静妃莞尔:“哪里就成了你的不是了?左右不过是多站一会, 不碍事。”她抬头,“且这礼花,也不是日日都有的,错过了岂不可惜。”
    礼花飞腾响彻云霄。
    约莫过了半盏茶的功夫,风声渐渐,侍女不敢再耽搁,扶着静妃回了寝殿,又亲自为她解下斗篷。
    殿内烛光辉煌,灯影绰约。
    宫人手持美人锤,半跪在榻前,细细为静妃捶着。
    忽而又听毡帘掀起,侍女端着姜茶,提裙款步,慢慢踏入殿中:“娘娘,这是奴婢叫他们煮的银耳粥,娘娘吃上一口再睡。”
    静妃揉着眉心,缓缓自美人榻上坐起,借着侍女的手,轻抿了一口。
    “吃着倒是不错,等会叫厨房也给仪儿留一点,叫她吃了再睡。”
    侍女笑盈盈:“哪里用得着娘娘说,奴婢早早叫厨房备着了,怕公主回来晚了,一直叫他们在灶上热着,公主回来就能吃上。”
    “仪儿……”静妃摇摇头,无奈叹息,“也罢,她如今大了,自己也能拿主意,用不着我费心。”
    侍女闻言一乐,怕静妃多想,忙安慰:“公主确实是大了,别的不说,就说今日是上元节,明明宫中也有人做灯笼,公主还巴巴自己做了一盏,说是要送给娘娘。”
    静妃双眼忽然亮起:“什么时候做的,我怎么不知?”
    侍女:“公主悄悄jsg做的,娘娘哪里知道?”她扶着静妃下榻,“娘娘随奴婢来。”
    静妃迫不及待,扶着侍女的手进了暖阁,远远的,瞧见榻前挂着的红灯笼。
    小小的一盏,虽然样式朴素简单,静妃却爱不释手,拿在手心把玩。
    还叫侍女秉烛来照。
    凝聚在眉眼间的忧愁终于化开,静妃笑得温柔:“瞧瞧仪儿这一手字,多好看。”
    侍女跟着笑:“公主的字是娘娘亲自教导的,自然好看。”
    静妃手指在灯笼上轻轻拂过,学着那字,一笔一画描过:“这孩子,也不说,叫我看见又怎样,定是夜里起夜偷偷做的,紫苏也真是的,都不劝着点。”
    侍女温声细语提醒:“娘娘怕不是忘了,紫苏姑娘最近身子才好些。”
    静妃点头:“是了,仪儿宫里那几个还小,做事不见得尽心。”
    微顿,她将手中灯笼挂在榻前,“我去仪儿屋里瞧瞧,省得那些奴才做事不尽心,趁着没人管都偷懒去了。”
    裴仪不常拘着宫人,她不在,今夜又是上元节,好些宫人都跑着出去顽。
    檐下只有婆子打着盹守夜坐更。
    寒风凛冽,吹皱一池夜色。
    忽闻静妃前来,园中坐更的宫人唬了一跳,忙忙起身请安。
    四下无人,只有零星几个宫人颤颤巍巍凑上前。
    静妃沉下脸:“怎么,仪儿宫中……就只剩这几个伺候的?”
    宫人跪在地,额头贴着地面:“回娘娘的话,今儿是上元节,公主赏了银钱,叫奴婢也跟着去园里热闹热闹。”
    她连连磕头,“娘娘放心,热水热茶都叫人备着了,奴婢绝不敢怠慢公主半分。”
    静妃甩袖,大步往前,懒得听宫人敷衍的说辞,直往裴仪寝殿而去。
    殿中烧着地龙,猩红毡帘挑起,花香迎面扑来。
    青纱帐幔晃动,光影摇曳一地。
    四下环顾,静悄悄无人耳语,只支摘窗半撑起半角,冷风鱼贯而入。
    静妃双眉紧皱:“这窗子怎么回事,若是公主回来,受凉了怎么办?”
    宫人连连跪地:“娘娘,这窗子奴婢离开前是关着的。”
    静妃脸色一沉:“你是想说本宫冤枉了你?”
    宫人跪地求饶:“娘娘恕罪娘娘恕罪,奴婢不是这个意思,只是这窗子……”
    冷风漫入,帐幔挽起一角,宫人无意抬眸,吓得惊呼出声,一张脸惨白:“——人!榻上有人!”
    “装神弄鬼做什么!”
    静妃不耐烦,正要唤人前来,将人拖下去打板子,她转首,猝不及防被帐后一道人影吓得顿在原地,静妃冷声,忍着心中的惧怕:“……谁在那里!”
    层层帐幔晃动,无人回应。
    静妃随手指一个人前去:“你,去瞧瞧。”
    宫人战战兢兢,心惊胆战伏跪着上前,她手指颤抖,轻掀开帐幔的一角。
    猛地看清榻上的人,宫人脸色当即一变,她急急回身,满脸愕然之色:“娘娘,是公主!”
    静妃瞳孔皱紧,快步上前,哗啦一声掀开青纱帐幔。
    果真是裴仪。
    “仪儿!”静妃震惊不已。
    裴仪安安静静躺在榻上,钗乱髻松,浑身的珠宝玉石丁点未见,只剩一件单薄里衣。
    “仪儿,仪儿!”静妃连声唤人,颤动着手指去探裴仪的鼻息。
    幸好,还有温热。
    静妃跌坐在地上,脑子一片,后知后觉:“仪儿怎么会在这里,她不是该……”
    自己是眼睁睁看着裴仪上了棠木舫的,绝对不会出错。
    心口跳动不已,静妃垂眸,细细打量榻上的人,确实是裴仪无误。
    她心下骇然,攥紧腕间佛珠:“快,快去找太医来!”
    侍女自然也瞧见榻上的裴仪,一双眼珠子瞪圆:“怎么会,公主明明在太液池……”
    话锋一转,侍女面色巨变,“娘娘,会不会刚刚在棠木舫那人……不是我们公主?”
    静妃垂眸不语,她轻挽起裴仪衣袖。
    裴仪右手指间有一个黑痣,这还是静妃后来才发现的,那黑痣很小,寻常人根本看不见。
    瞥见右手上的黑痣,静妃松口气。
    太医闻声赶来,望闻问切后,他拱手:“公主只是受了迷香,并无大碍。”
    静妃紧绷的肩颈舒展。
    太医施针后,裴仪果真悠悠睁开眼,看见静妃,裴仪目瞪口呆,眼中掠过几分错愕:“母妃,你怎会在这?”
    眼前白雾重重,裴仪捂着额角,忽的想起自己好像不该出现在宫中:“不对,我怎么会在这里?我不应该是在……”
    陡地一惊,裴仪双目惊骇,先前在宴席上,一个侍女不小心撞倒自己,再之后……
    裴仪惊觉,自己竟想不出之后发生何事。
    抬眸对上静妃忧心忡忡的视线,裴仪紧张:“母妃,是不是出什么事了?我记着之前在宴席上……”
    话犹未了,忽听宫门口有太监匆匆奔来。
    “娘娘!不好了不好了!陛下跟前有人来报,说是我们公主将长安郡主推入湖中,长安郡主昏迷不醒,如今陛下正在发火……”
    余音戛然而止。
    小太监怔怔望着榻上的裴仪,跌坐在地:“……公主?!”
    ……